一个补脾的方子,治好了心脏早搏,是歪打正...
一个补脾的方子,治好了心脏早搏,是歪打正着?不,中医治病,靠的是思维
有个病人找我:“我有个疑惑,中医到底是靠什么治病的?既不做CT检查,也不会手术,还不能拍片子,又没有特效药,面对心脏早搏,究竟从何下手?”
我说,“中医是靠思维治病的,想要用中医特有的方法,来调治身体,那么必须用中医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是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首先得具备中医的思维特点。”
他说,“那我心脏早搏,该怎么办?”
我说,“你具体说说你的毛病。”
他说,“西医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心慌,心中常有悬虚之感,用过一些西药,无效。”
我说,“其它的症状、表现呢?”
他说,“我现在最主要的不就是这个问题吗?看病不应该先分主次吗?先解决主要问题。”
我说,“这就是没有中医思维,中医看病,既然要求本,那就必须要找到真正的病机,想要找到真正的病机,那就必须整合所有的线索,也就是你所有的症状才行。”
他说,“我怕冷畏寒,大便有的时候比较稀薄,而且,每次排便稀薄之后,心慌心悸之感,似乎都会显著增加。”
我看他,苔薄而腻,舌质暗,面色无华,开方:炙桂枝、制附子、党参、焦白术、炙甘草、炮姜、葛根、丹参、熟酸枣仁、黄连、砂仁、石菖蒲。
到这里,或许有一些懂中药的人,要抬杠了,“你这咋基本都是一些健脾的药?”
因为这个病人的病根,就在于脾,脾是气血的制造者,若是脾虚了,心脏自然而然就气血不足了,心脏气血不足了,心脏总是乱跳,心律不齐,而且有悬虚之感,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
而这个病人,便溏、畏寒、面色无华、舌黯苔腻这不都是脾虚的最好证明吗?其次他每一次便溏之后,心脏就不好受,正是因为他,便溏时候脾气更虚,心脏失养就愈发严重的结果。
所以,我才用这个方,以温脾健脾为核心关键,再兼顾养心血、开心窍、行气解郁等,如此一来,病人药用7剂以后,心脏早搏,仅仅发生了一次,直至痊愈。
总之,在我眼里,不是中医不行,不是中医治不了病,而是有些人缺少了中医思维。
那么,中医菜鸟和高手的辨证思维差在哪?
我认为,第一:辨证首先要从大处着眼,把握大方向,然后落实病因、病位,然后再回归大方向。
第二:病机分析要解决四个问题:病机演变、主次关系、缓急先后、轻重程度。
第三:要用动态的观点指导问诊。
第四:临证要抓机括病机,抓苗头、抓征兆、抓最佳时机、抓最佳靶点。
总之,思维方式决定疗效,每一个中医的成长,都会有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学了点中医理论,只是皮毛,照搬成方,论理只是纸上谈兵,看起来有依据,但只是依犬画虎,很难手到病除。
中级阶段:有了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常见病有一定疗效,一遇到复杂病证,可能会束手无策,二个以上的证辨不清楚。
高级阶段:学验俱丰,复杂的病证,可以从容应对,辨别二个以上的证则‘轻车熟驾’,或用成方,或重组新方,或古今接轨,或经方时方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