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死因研究报告出来后,不得不佩服溥仪,44年前就已说准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十五日,不到一整天的时间,清宫之中传来了两次丧钟。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清帝国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当时,慈禧已经74岁了,老态龙钟,去世还算情理之中,然而光绪才38岁,怎么会在盛年突然驾崩呢?《清史稿》中的说法是比较官方的:
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渐,太皇太后命教养宫内。癸酉,德宗崩。
一般来说,官方史书是正史,《清史稿》虽然一直没有定稿,按照主编赵尔巽的说法也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救之章’,并非视为成书”,但它的重要地位还是不容忽视的。从这段很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光绪的死因认定为病逝。
《清史稿》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按照清廷宫女、宦官的回忆访谈,光绪体弱是人所共知的秘密。而且,光绪在自己的日记中,还详细地描述过自己的痛苦: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
宫廷脉案中的记录,我们得到的印象是光绪吃药比吃饭还要多。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光绪病死说还是为大多数人说接受。但是,因为光绪和慈禧特殊的关系和如此巧合的死亡时间,还是有大多数人认为其中必有蹊跷。其中,光绪的继任者溥仪,就在1964年出版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如此记载:
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
光绪临终前,溥仪已经被接到了宫中,但他当时只有3岁,自然无从得知这些。溥仪表示,自己说听到的,都是宫中一个叫做李长安的太监告诉他的。实际上,这个太监的地位也有限,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所以很多学者将其当作宫廷的传闻,并不算证据。
尤其是溥仪将袁世凯作为元凶,就更缺乏信服力了。因为袁世凯是外臣,他送入宫中的药剂,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皇帝服用。可是,人们却忽视了溥仪所说的重点:光绪是被毒死的,是非正常死亡。
直到2008年,在光绪和慈禧去世一百周年之际,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机构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项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诸多专家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历时五年时间,通过光绪的头发、遗骨以及衣物等得出了结论。
这份报告的核心观点就是光绪帝头发中的砷含量高于致死量的二百多倍,超过了正常人头发中砷含量的二千多倍,而且在周边环境中并没有发现砷污染的痕迹,所以“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这份报告基本让光绪的死因争议尘埃落定,结束了长久以来“自然病逝说”与“被害说”的分歧。溥仪在回忆录中的说法,被部分证实。于是,专家们集中讨论的课题,又转移到谁是杀害光绪帝的凶手上。
溥仪说的是袁世凯,然而还是那个理由,外官的药物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让皇帝服用。溥仪的说法,难免是宫廷中太监因为痛恨袁世凯而无中生有的。
著名书法家启功在《启功口述历史》中,记载自己的曾祖父曾经看见太监奉慈禧的命令,给光绪送去一碗塌拉(酸奶),他不敢阻拦,没过多久就听说光绪驾崩了。光绪即是慈禧的亲外甥,又是慈禧的亲侄子,还是慈禧一手带大的。如果是为了权力之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慈禧还要将光绪先行毒死,那实在是太令人恐惧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