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刺死青楼女子,苏轼审案,写下了这首令人拍案叫绝的判词
说起杭州灵隐寺的和尚,我们第一反应是活佛济公。其实在济公之前,也有一位了然和尚很出名。只不过,济公出名是因为他的善心,了然出名却是因为他的花心。他经常流连于烟花之地,并不守清规戒律,而且他出奇地喜欢一个叫做李秀奴的青楼女子。
了然喜欢李秀奴到了什么程度呢?除了倾尽所有之外,整日上门耳鬓厮磨以外,他甚至发了狠心,在自己的胳膊上刺字:但愿生从极乐园,免教今世苦相思。这个誓言,这个决心,简直就不是和尚,而是地地道道的情种。
然而,李秀奴毕竟不是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子,她只是一名普通的红尘俗世人,做的也是红尘俗世事。了然和尚没有什么收入,就靠化缘得来钱财,等到积蓄花光了之后,李秀奴毅然闭门不见,宣称两人的缘分到此为止。
倘若真的到此为止,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了然和尚依然忘不了温柔乡,依然对李秀奴念念不忘。他多次求索,多次遭拒,最终因爱成恨,在一次酒醉之后,冲入李秀奴的住所,将其杀害。
杀人偿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并没有疑点。所以,县官审理之后,就将情况写明,送呈杭州知府。此时的知府,正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对于这件显而易见的案件,苏轼也没有异议,才子就是才子,他在判处了然和尚死刑的判词上,写下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踏莎行·这个秃奴》: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这首词写得相当精彩,既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尚杀人的愤恨之情,又点明了泄愤杀人的原因,发人深思。在上阕中,苏轼简单写明了案情,并夹杂了个人的感情。他在第一句,就将和尚骂作秃奴,并指责他修行功底实在太差。一方面这是对和尚的斥责,也是对被害人的同情。尽管被害人也有一定的过错,但毕竟过不至死。
苏轼还在上阕的后半段,夹叙夹议。他痛惜和尚不去好好修行受戒,却偏偏喜欢了青楼女子。“鹑衣百结”是个成语,形容衣服破烂不堪,在这里的意思是和尚因为沉溺于女色,而变得真的一无所有。
倘若是这样倒也罢了,在下阙开篇,判词就介绍了最终的结果,拿就是和尚竟然辣手摧花,打死了李秀奴。苏轼不仅要拿佛家中最为经典的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质问了然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种色空观念到底在不在他的心中。
不过,说这些都已经晚了。既然了然和尚手臂之上,刻着的那句“但愿生从极乐园,免教今世苦相思”,那么,苏轼判定,了然和尚就去极乐世界吧,也不要再受这一世的相思之苦了。下阙的最后这一句,不仅是最重要的判词,而且还是整首词的精华。它以诙谐幽默地方式,表达了苏轼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伸张正义的决心。
其实,判词是古代文人特别是唐宋时期文人的必考科目,苏轼会写,而且写得好,并不奇怪。但是,苏轼能将当时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词作作为判词,而且写得如此精彩动人,妙趣横生,是足以见得他举重若轻的文学功底和机智善对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