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怕儿子贪污,叫他自带粮食上任,后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说起清官,都是不取百姓一丝一毫,不少人还能将积攒的俸禄用于民生上,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然而,在光绪朝有一个清官,他上任的时候,母亲就给他立下一个规矩:粮食都从家里拿。有这样严厉的母亲,他自然心无旁骛地为民造福,虽然官位不高,却被皇帝封赐为“天下清官第一”。

他叫做李尚卿,年少时就聪慧过人,读书异常刻苦,不到20岁就以诗文而出名。然而,他并不适合当时的科举考试,屡试不第,直到38岁的时候,才乡试中举,45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

这是个十分尴尬的年纪,这意味着他很可能终其一生就是个微末小官,永远不可能成为封疆大吏了。事实上也是如此,李尚卿历任数个地方知县,后来升任知府时,死于上任途中。然而,在官场上并不显赫的他,却以清廉的形象永载史册,青史留名!

能成为廉吏,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他刚去湖南担任城步县令时,母亲就曾叮嘱过他:千万不要贪污受贿,要为百姓谋福!为了让儿子安心,她与李尚卿约定,每个月的口粮,都差人回老家支取。

有一次,李尚卿因为事务繁忙,忘记派人取粮。他的母亲便着急的说:“蛮牛很久没来取钱,莫非是在外面做了贪官?”直到李尚卿回家解释原因,才让老人家安心。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母亲实际上是他的养母,却如亲母一般惦记儿子的清誉,实在让人赞颂不已,而李尚卿也因此被称为“自费县令”。

“自费县令”很好理解,那么李母口中的“蛮牛”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李尚卿幼年读书的时候,非常刻苦努力,很能吃得苦,所以叫了这个小名。后来在湖南当官期间,自觉抵制当时的陋习,为了百姓的事情,能坚持正义强出头,很符合当地人的口味。也不知道百姓从哪里打听到知县的乳名就是蛮牛,因此他们私下也亲切直呼县令的外号。在邵阳现今还流传着民谚:

水打状元洲,清官不久留,要得清官到,只有李蛮牛。

李尚卿的“蛮牛精神”,在对待上级的时候尽显无余。当时他在邵阳担任县令,遇到灾荒,有一个京官前来视察。李尚卿以一钵麦子饭和一钵葱汤招待,这让京官先是疑惑,随后大发雷霆。不管在哪里,他都是享用好酒好菜,唯独在邵阳,却是这番光景。这个京官在气愤之下,狠狠将一个钵子砸在地上。

气氛一度十分尴尬,然而李尚卿却默默地捡起钵子碎片,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他邀请京官一起凭窗远眺,共同看一看正在饱受灾荒的邵阳县。随后,李尚卿满怀深情地念了一句诗:

麦饭葱汤君莫嫌,瓦钵粗碗亦堪怜,请君抬头四处望,多少人家未生烟。

人心都是肉长的,京官只是长期享受了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他忘记了刻苦攻读的苦心。现在看到还有父母官如此,自己也心怀愧疚,赔礼道歉,自此也没有找过李尚卿的麻烦。

后来,永定县治安情况很差,几任知县都没有解决问题,朝廷紧急征调他去担任知县。临走时,邵阳县百姓相送十里,家家门前放置一盆清水,以示明镜高悬之意。他到任永定县后,清查当地的积案,鼓励百姓直接上告冤情,并严禁衙役收受贿赂,盘剥百姓。

县衙的小吏们因为没有油水,不少选择了辞职。虽然他们的利益受损,但百姓的权益得到了维护,也让永定县风气为之一振,治安情况大大好转。当地产木炭,以前都要不计其数的向上孝敬。李尚卿到任之后,除了向曾经对永定县有贡献的道台送过四篓以外,其余一律罢送,大大缓解了百姓的负担。

李尚卿为官太晚,也没有巴结权贵,因此长期得不到升迁。但他的能干和清廉,是每一任湖南长官所看重的。哪个县难以治理,长官就推荐他去哪个县赴任,17年间先后担任七个县的县令。

新宁县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云贵总督刘长佑的故乡,他们回乡时,听说了父母官的事迹,大为感动,特地向朝廷汇报。李尚卿的政声才得以朝野尽知,光绪皇帝特意颁旨恩封为“天下清官第一”。

不久,朝廷终于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擢升他为衡州知府,授朝议大夫。可是已经73岁的李尚卿因为年老多病,还没到任就在长沙去世了。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清史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