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马昌博:都让开,壹读要做“带头大哥”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壹读传媒作为新媒体领域的标杆,致力于“有知识,有趣味”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那么,壹读现在有多少用户?壹读靠什么赚钱?逗逼“壹读君”是男是女、是不是单身狗?壹读的野心有多大?在壹读CEO马昌博眼里,新媒体究竟是什么鬼?
马昌博
壹读传媒CEO、总编辑
壹读最好的不是产品,而是方法论

蓝媒汇:壹读公号现有多少用户,增长情况怎样?

马昌博:壹读现在运营两个公号——壹读和趣你的。目前壹读主账号有用户很快将要突破90万;“趣你的”也有20万用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两个月之内壹读主号过百万,“趣你的”会达到30万左右。

从去年中段到现在,壹读的用户数量都处于加速度快增长的阶段。另外,用户属性也非常符合我们的预期需求。壹读用户的年龄段在20岁到35岁之间,没有年龄太大或者太小的用户,地域分布几乎都是以北上广三地,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非常强烈,用户本身的素质从互动和点击选择上也可以看出非常之高。

蓝媒汇:你认为壹读最好的产品是什么,壹读问答、百科、视频,或者其他?

马昌博:很难说壹读最好的产品是什么,我们定义最好的产品是符合我们预期的产品,不论是壹读视频、壹读问答、百科等等,其发展状况都恰到好处地符合我们的预期。

我们认为壹读最好的不是产品,而是壹读的方法论——内容解释力、创意标准化,和信息可视化,这是壹读的核心优势,而不在于产品的具体形式。

大部分“壹读君”都是单身狗

蓝媒汇:壹读的产品是如何做到如此有趣而且有逼格的,简直让喜欢壹读的人欲罢不能?

马昌博:第一点:我们产品的标签是非常清晰。我们明白到底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和能做好什么。同时,我们本身特别在意我们的标签,凡是符合我们要求的,哪怕做得再差也会坚持;如果不符合我们的标签,即使做到99分,我们也不会在壹读的渠道上进行推广和鼓励。做得好坏是能力问题,但这个标签是否清晰是定位问题。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解决了定位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壹读的内容解释力和创意标准化,这个方法论保证了我们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高质量的平均分,这对一个机构非常重要,我们不是创意小作坊,而是可以大规模复制和生产的。

第三点是我们自己对用户的经营,必须和用户互动起来、玩儿起来、亲近起来,如此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同道中人”,增强用户粘性。

蓝媒汇:能介绍一下壹读团队吗,比如说平均年龄、男女比例、都长得好看吗、都是不是“单身狗”?

马昌博:根据我们的行政统计,90左右的员工占到70%左右,男女比例相对平衡,女生稍多;长得都很好看,女生漂亮,男生都比较酷;额……好像大部分都是单身狗!

在壹读40多个人中,作为一个80后,我的年龄排第四,所以老被叫大叔。

蓝媒汇:话说你和团队的相处得怎样,平常你是高冷很忙的样子,还是和他们打成一片?

马昌博:领导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就要有自知之明,说白了就是你的同事们对你表面恭敬内心嫌弃的自知之明。一般就是看起来你要很努力地和同事打成一片,然后同事们也在假装觉得领导与人为善、没有架子、特别慈祥等等。但实际上,同事们也懂得领导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我呢也会比较知趣地不去打扰他们,比如说KTV啊、聚会啊什么的。

当然,讲真,客(自)观(恋)地说,同事们还是非常地喜欢和爱戴我的,因为创业艰难,我们都是一起经过很多风雨起伏,这种彼此的感情和互信是非常牢固的,也会感染一批批的新人。在公司内部,我会和他们打成一片而不是装高冷;实际上,装高冷基本是在公司外,因为我还挂着很多地方(诸如高冷的国家行政学院或者国新办这样的存在)的特聘老师之类的头衔,所以,你懂得。

当然,在公司的一些关键时刻,我也会比较高冷甚至冷酷到不近人情;不过在大多数的时候,我还是特别希望他们觉得马马哥是一个特别好打交道的跟他们一样的年轻人并且努力装成这个样子,嗯。

早就想放弃纸质版了

蓝媒汇:当初放弃壹读纸质版是个艰难的决定吗?

马昌博:根本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决定,我们很早就想清楚要放弃纸质版了。

但是这个过程非常复杂的决定,需要考虑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团队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合理地分流,如何重新组织我们的架构、构建新的主营产品,同时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尊重,这很复杂,还好我们做的勉强还算不错。

蓝媒汇:在业界,你认为还有哪些优秀的新媒体产品,为什么优秀?

马昌博:新媒体产品太广泛了,单单说公号吧。我认为一款好的产品,要么赚到钱、要么获得名、要么赢得粉丝,就公号而言,我觉得罗辑思维、智谷趋势、深夜发媸符合我的标准。

我对壹读既勉强满意又非常不满意

蓝媒汇:壹读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情况如何,主要盈利方式有哪些,有无新的变化?

马昌博:我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壹读上半年的营收状况,那就是——非常好!

主要营收方式按产品分的话,视频占65%,新媒体占35%,两者本身都在高速增长。

未来新的变化是,我们会生产更多自己的强IP。我们本身作为内容生产商,未来的营收不会依赖硬广,而是基于内容的植入;另外更加符合读者趋势、用户调性的新的产品线会被不断开发出来,在其本身上附加盈利模式。

简单来说,壹读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会集中于信息可视化。我们会以内容解释力和创意标准化为核心竞争力,信息可视化为手段,创造越来越多的产品,获得更多的粉丝,从而取得更多商业上的营收。

蓝媒汇:你对壹读目前的状况满意吗?有无新的发展计划?

马昌博:既勉强满意又非常不满意。

满意是因为壹读目前发展速度非常快,营收和商业声誉都快车道上。

另外,团队状态很好,不管是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积极性和创造力都不错。刚才我也提到了,这是一起经历了三年创业艰辛的团队,团队之间经过了时光的造就,达到了一个很适合的状态,互信和创新成为了本能,大家都很拼命也愉悦,整个机构所有人也都有骄傲感。现在正在阅兵,如果用军队语言概括,就是所谓“上下齐心,三军用命”的状况。对于一个创业三年的团队来说,这很不容易了,所以也感谢我所有的伙伴。

另外,就行业地位而言,壹读在信息可视化的细分领域,尤其是知识类动画短视频的领域,几乎是一个第一位次的存在,所以短暂而言还算是个尚好的状况,可以值得勉强满意。

不满意的是规模、速度和商业模式。这或许是所有机构都永远不满意的问题,我们也只能阶段性地去努力解决。其实我内心很焦虑,我也跟我的同事说,当一个产品,你觉得现在已经很受欢迎的时候,就证明你要开始考虑下一个新产品了。

另外就是商业模式的革新,在未来,壹读可能不再单单是信息可视化的内容生产商,而是标准的制定者,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让更多的合作伙伴能一起打造一个生产系统和传播系统。

一言以蔽之,壹读将来要做知识类信息可视化产品的带头大哥。

“传统媒体VS新媒体”的讨论非常可笑

蓝媒汇:新媒体到底是什么,是新的传播介质、传播方式,还是一种思维?你理解的新媒体是什么?未来的媒体又会是什么样子?

马昌博:我理解的新媒体从来不是介质的变化,竹简取代龟壳、纸取代竹简、互联网取代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新媒体的核心是一种思维,思维的背后是话语的姿态和机构的运行形式。

很难预测未来媒体的样子,但能想象的是,未来的媒体会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普通的公众生产普通的信息,专业的机构和个人生产专业的信息。由媒体机构来生产大众信息的状况,我觉得将来是不会存在的。

蓝媒汇:现在关于“传统媒体VS新媒体”的讨论越来越多,你觉得烦不烦?

马昌博:传统媒体VS新媒体的争议是没有价值的,不是烦不烦的问题,而是非常可笑。

很简单的两个逻辑:第一,当所有人都有手机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眷恋纸呢?纸媒、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作为传播介质的衰落是必然的趋势,好比纸张当初取代竹简一样,是根本不需要讨论的;第二,涉及到内容生产,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一万年十万年,我相信好的内容始终是被需要的。基于此,不管传统媒体人还是新媒体人,必须具备生产优质的、适应这个时代的内容的能力,在这点上,所谓新旧媒体都一样,则是没有必要争论的。

综上,传播的介质没有必要争论,生产优质内容也毋庸置疑,那么“传统媒体VS新媒体”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