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一个学术类公号,是如何让10w+成为常客的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这是一个听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共号,名叫学术中国,创办于2014年3月1日。它的用户都是普通人眼中的学霸——在校硕博生和高校青年导师。
在新一期的新媒体指数中,它高居学术文化类公共号榜单第一。
拥有60W+的粉丝,平均每日阅读量近14万,头条更是10W+的常客,其中两篇创造过50W+阅读量,《该不该屏蔽导师的朋友圈》一文更是被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几十家公号和个人公号转载。
小众专业类公共号该如何运营一直是新媒体运营人的一个难题,以“见证学术力量锻造学术精神”为口号的学术中国,其创始人郭泽德,似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蓝媒汇:作为一个博士学霸,在很多人看来不应该是埋头于学术界的吗?您怎么想着玩公共号呢?
郭泽德:创办学术中国其实是一个偶然行为,但还是有很多必然。
第一,我本身是学习传播学专业的,信息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做一些小网站什么的,感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生活产生了颠覆式冲击。我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开放共享的时代,它给予我们普通人更多的机会。
第二,从小城市到中国传媒大学来读博士,也接受了很多新思维新思想的冲击,后来听到校友罗胖(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的演讲,对我的影响可以用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来形容。听完罗胖讲座,我们几个同学就可以商量要创办一个微信账号,当时,大家也都有很多想法,什么健身、美食、摄影等主题的账号。但是,我们后来发现,这些其实都不是我们的优势,于是我们调转方向,把自己当做一个超级用户。
我们代表的这个群体其实对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有很大需求,可以说是刚需,但是当时没有一个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平台。当时我们就决定从学术角度入手,选取了“学术中国”这个名字,开始了一个非典型博士的新媒体之路。
蓝媒汇:从学术中国创办到现在,其中有没有什么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发生?
郭泽德:学术中国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其中一件此生不可忘记。学术中国自2014年3月1日创办以来,只有一天没有发文章。事情是这样的,我在博士开学前15天生的女儿,读博第一年爱人在老家照顾孩子,我在北京读书。有一天晚上接到爱人电话,说孩子生病住院,已经好几天了,怕影响我学习一直没有告诉我,这几天父母在医院陪床特别累了,让我回去照顾一下。初为人父,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着急了,连夜赶回去,在医院陪护孩子,我抱着孩子,拔下扎在头上的针管没有处理好,鲜血流了一脸……就这一天没有发文章。
蓝媒汇:作为一个学渣呢...听到学术这个词就头疼,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那学术类公号怎么才能吸引那么多粉丝的关注呢?
郭泽德:学术其实是知识的一部分,在很多人看来学术是有些枯燥的,当然也会存在很多具体的需求。我们在做学术中国之前,对当时所有的学术类账号做了汇总和分析,当时的学术类微信账号一般是以学科来规划的,但是还有没有一个综合的学术类平台,还没有一个讨论学术研究群体共性问题的平台。于是我们决定创办一个定位于“人文社科综合领域”的微信,这就是学术中国。
刚开始的时候学术中国的文章比较粗糙、简单,当时微信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所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找了很多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的文章,也联系了不同学校的老师和博士提供他所在专业的阅读书目,就这样懵懵懂懂的探索,竟然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积累了过万的粉丝。
后来,我们就开始注重经验的积累和科学运营方法的总结,在内容生产、数据分析以及运营推广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慢慢的增长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学术中国平台上的文章还是属于偏严肃的文章,整体活跃度肯定不及那些大众、娱乐类的账号,但是我们为我们目标群体提供了满足他们需求的文章,如果说有什么优势的话,我觉得是同理心,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蓝媒汇:学术中国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在读硕博生、高校青年导师。除了专业的学术内容,这些学霸们还喜欢什么内容?
郭泽德:其实我们是在定位的时候把他们细分出来了,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硕博士还是高校老师,他们就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除了特殊的学习和职业需求外,也有很多很多共性的需求。比如情感的需求,我们会专门组织一些关系博士情感需求类型的文章,也会配合组织一些线上和线下活动。还有比如就业创业的需求,针对就业季,学术中国专门设置了招聘求职的栏目,效果出乎意料,很多单位直接联系我们招聘人才,甚至有很多单位愿意付费让我们推荐人才,很多硕博士也通过学术中国平台展示自己,增加自己的信息能量和资源。我们在保持学术中国定位的基础上,将尽量开发和满足这个群体的各需求。
蓝媒汇:如果一篇文章比较有争议,严谨学霸读者们争吵是不是很厉害?会不会打起来...或者把矛头对向公共号?
郭泽德: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公号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对于以学术为主题的我们。说实话,我们在运营过程中碰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一个统一思想是,一旦是我们有错,一定第一时间更正。当然,有很多文章不是事实性的错误,而是存在观点上的争议,对于这类文章我们鼓励读者发表建议,参与讨论,真相就是在辩论中出现的。我觉得这对公号的发展是一个好事情,如果对你的观点或者行为不接受的就会取消关注,觉得你的文章或者风格适合他们的就留下了,事实证明还是接受的人比较多。除了运营粉丝外,我们还得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我们鼓励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其实外界信息只是建议和参考,内化后才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蓝媒汇:您有说学术中国要开发新产品,能否给我们透透口风,新产品是不是同样“高大上”?
郭泽德:哈哈,不用保密的,我们的产品其实已经上线了,只不过没有大规模公布。我们开发的新产品是基于我们对微信发展的判断和自己的服务对象需求来决定的。

第一,现在微信已经进入成熟期,很多平台的粉丝活跃度都在下降,后微信时代如何应对?我们的应对方案是把我们用户转化到具体产品上。

第二,虽然我们的读者是一个比较垂直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们要单点突破,在一点上做深做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经过分析决定在科学研究需求上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借鉴目前最流行的共享经济的模式,激活硕博和教师群体的研究技能和闲暇时间,来为中国的科研进步提供动力,当然参与者也会享受到相应的物质酬劳。
我们要打造科学研究领域的UBER模式,集合60万粉丝力量提供科研服务/专利保护/成果转化/人才招聘等具体服务内容。我们项目命名为“知深”,目前建设PC网站和微信,网站的网址是:http://www.zhishen.net.cn,微信的ID是:zhishen100。欢迎有技术、人才以及其他与科研相关需求的企业、政府机构以及科研团体和我们联系!
蓝媒汇:您说新项目现在得到了投资,方便和大家透露下投资方和投资金额吗?
郭泽德:我们凭借学术中国的影响力和团队实干的风格成功获得了天使轮投资,征询投资方的意见和我们自己的需求,我们目前还是专注于新产品的开发、打磨和迭代,充分发挥团队实干的特性,择机再公布我们的融资情况。不过可以稍微透漏一下,我们融资额在百万以上,能够支持我们新产品的开始,当然我们仍然需求更多资金的注入,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市场的发展。

蓝媒汇:您说新项目并不想走疯狂融资+疯狂烧钱的互联网传统模式,而现在这条路已经是比较成熟、商业化较快的道路了,为什么不愿意走呢?

所有优秀的项目必须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即使那些前期疯狂烧钱的项目,最终也得经过市场淘汰,留下那些基因优秀的项目。我们项目也需要资金的推动,但是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资金,在科研服务这块蓝海市场,走稳健发展路线。
蓝媒汇:学术中国现在靠什么来“吃饭”的呢?
郭泽德:我们在拿了投资后成立了稳定的团队,有了技术、内容、市场和运营的专业团队,由以前的业余队向专业队进化。我们的赢利模式主要是通过线上广告、线下活动来获得,另外我们对于知深项目寄予很大希望。
蓝媒汇:在现在新媒体自媒体泛滥的前提下,您觉得什么样的新媒体和自媒体更容易商业化?更容易被投资方所看好?
郭泽德:什么样的自媒体更容易商业化,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因为我们可能只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有所观察,其他领域存在多大的市场空间真不好判断。但是基于自己的理解,未来那些深耕垂直领域和对大众产生深刻影响的行业会更好潜力。当然和投资方的联姻不只是由项目好坏这一个因素决定了,我更认为是一个缘分,当然创业团队要努力提升内功,尤其是创始团队非常重要,人可能比项目要更加重要。
蓝媒汇:最后问一个学渣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了,博士学霸来进行时下最热的互联网创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郭泽德:用一句很俗的话可以概括:痛并快乐着。创业真的很痛苦:你既要当婆婆,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处理、要决定;还得当好小媳妇,为投资人、为合伙人、为合作伙伴、为员工提供好服务,你自己还得兼顾事业、家庭、学习、身体等各种要素。快乐是一种体验,那种为梦想努力飞翔的感觉,有可能直冲云霄,也有可能坠落地下,但你已经体验了飞翔。我觉得人生最大价值就是体验,只有体验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灵魂。

蓝媒汇|传媒圈第一新媒体

(0)

相关推荐

  • 大学生如何靠自媒体赚到10万?大学生如何经营自媒体

    在干货开始前,小编想跟大家提个醒,做自媒体真的没那么浮夸,特别是那些晒两张炫富的图,没有数据也没有账号,然后就说自己靠自媒体赚30w.60w的,真的很不靠谱,看多了只会让你更加焦躁 我之前说过我靠自媒 ...

  • 通过新榜审核需要什么条件?

    通过新榜审核需要什么条件? 知道新榜是什么吗?相信有好多小伙伴都已经在使用了,但也有一部分新手还没有通过新榜的审核. 新榜有赚是新榜旗下流量主变现一站式平台,可以为创作者提供多平台流量变现服务(不仅仅 ...

  • 对中年女人来说,“平稳”才是最好的状态

    前两天还在微博说,作为中年妇女,我每天都要吃点钙片.复合维生素,睡前得做一套拉伸,定期还得去按摩做脸,身体维护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好多粉丝附和,说她们20多岁已经开始养生了,克制饮食.坚强锻炼,我们这 ...

  • 成功有没有捷径?

                只有你能改变自己,而我,只能让你变的更强大而已! 成功有没有捷径? 有, 拿自媒体行业举例,我做自媒体属于传统派,没用任何技巧, 到目前为止已经写了4年,输出500多篇文章,8 ...

  • 老胡说事儿(279):公号写作五年,粉丝超过8万

    老胡说事儿(279):公号写作五年,粉丝超过8万 公号写作五年,粉丝超过8万 眼下,我的胡说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已经超过了8万,即将逼近80100.粉丝达到8万,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本来觉得会到年底,甚至 ...

  • 一个人带娃还能弄一个百万公号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开公号至今,会收到不少朋友留言觉得不可思议,最常见的疑问就是:真的是你一个人写文章吗?你怎么可以带娃还做那么多事情呢?你哪里来那么多创作灵感呢? 除了小助手帮我处理一些售后服务外,我的公号完全是我一个 ...

  • 对话四川观察:一个省级资讯号是如何观察世界的?

    "风口就那么长,顺势而为是最简单的." 作者 | 刘鑫 编辑 | 园长 石灿 2021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三年. 在成都大邑建川博物馆中,"猪坚强"爬起身, ...

  • 聂光玲 ||〈嘉年华时光〉运营一周年之际,一个公号狗的自白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怎样给自己的公号取一个好的名称?

    那么,怎么让大家一眼就记住你的公众号? 公众号名字和公众号头像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么下面就来看看公众号名字和标题该怎么选,会有很多案例,给大家一些参考. 微信公众号名字怎么取? 正所谓,一个好名字 ...

  • 对话|王左中右:新公号除了字创意,还会推荐让我有跪舔冲动的创意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他是个有情怀的人,曾经对着自己被封的公共号自言自语一年.他是一个内涵幽默的人,以"字新闻"在新浪微博赢得36万粉丝的关注.他是王左中右,80后,先后就读于西安 ...

  • 最会管理时间的妈妈:7年生5个娃,开公号写文还出了一本书丨母亲节特辑

    王馨悦,80后,结婚7年生了5个娃,坐标首都. 看了她的生活,你一定认为,馨悦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全职妈妈". 作为5个孩子的母亲,她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之余,写公众号.带领妈妈小组学习 ...

  • 医界公号文章这招提升门诊获客60%的转化!

    2020 年不少私立医疗机构门诊量骤减,但「疫苗」接种人次不减反升,成为民营诊所强有力的获客渠道,优质的儿科诊所通过疫苗接种,可以做到转化 60% 左右的患者体验看牙.过敏等产品. 目前 90% 的疫 ...

  • 写微信公号的人是话唠吗?

    在杂志上看到一句话,是这么形容当下广大人民群众热衷公众号的:但凡自认有个一技之长.作文又上了60分及格线的,都开始在个人公众号面前蠢蠢欲动. 60分万岁,不是吗?! 写微信公号的人是话唠吗? 答案是: ...

  • 英文学习公号推荐之一:FT每日英语

    昨天有朋友留言,希望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英文学习公号. 接下去,佛佳将抽空整理,将一些比较好的英语学习类公众号分享给大家. 在众多英文学习类公号里,"FT每日英语"是我置顶的,也是每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