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摄影】我的M4/3定焦篇(持续更新)
各位DX好,我叫KEN,无忌ID叫“游石”,目前是茫茫人海广漂一族中的一颗微尘。当年在广州念大学时,在系里兴趣班接触了单反摄影,在老师熏陶下,有幸成为捕光捉影一族。大学毕业后,我做过服装设计师,也曾在小地产公司谋职销售助理,之后又在中国某十大婚纱摄影连锁机构任职摄影师,甚至在世界著名日资品牌也干过数年的高管。虽说我能操一口所谓纯正、流利且地道十足的粤语,在广州也购房置业,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心里总是泛起一丝丝的乡愁。想想年迈的双亲双鬓皆白,回忆当初家乡小辈笑问客从何来情景,自己的思绪彷佛万千变化,心中千百次不停问自己:家,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此时此刻对我来说却是如此陌生,陌生得难以启齿!广州or羊城or花城,随便!反正我目前是不能逃离的了,最少未来10年,我还是要不断为你贡献青春,同时也在耗费我精气神,或许我最终得到的回报就是那数十沓RMB,这简直是与魔鬼做交易!
孤身只影的我,在网上闲逛时认识了色影无忌,并加入这个大家庭,从此在夜阑时分,我多了一个兴趣就是上无忌潜水,看众生谈笑吐槽,在赏阅佳片同时顺便在器材板块沾光吸毒,呵呵,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好了,按无忌规矩,我也先报家门及器材。
在我还是上初一的时候,自己攒了许久的零用钱,终于在家乡一个叫生活照相馆的地方领回了一台理光傻瓜照相机,功能在当时绝对牛B!拥有100-200-400-800四个档位的ISO调整,完片自动回卷,最帅的是其闪光灯是内置跳闪,在你激活它的时候,唰的弹跳起来,每当在小伙伴面前开灯拍照的时候,真是威风八面。呵呵,你要是为我为啥选理光,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初店铺里面贴了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广告画,是由香港公司印制的,上面写着:“麗確,你心中的相機”。直到现在,这台启蒙相机我还珍藏的,权当一个美好的回忆吧。后来在读书和工作的期间,我不断接触不同品类的相机,如在大学兴趣班玩的凤凰胶片单反,出来工作后接触的的佳能、尼康等系统。2012年,我在香港购买了自己心仪很久的尼康85/1.4D人像头后,在和同车回广州的一位花甲港人闲聊时,他建议我试玩一下奥林巴斯:原因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光学在电子数码化的浪潮已经不是当年的如日中天硬货,而大众熟悉的日系佳能、尼康、索尼、宾得或多或少也受了欧洲光学设计的影响而左右自己的设计思路,唯独奥林巴斯这个有传统显微镜制作底蕴的日本相机品牌,一直坚持自己本土设计理念,就是只设计其自己认为好的有个性的相机及镜头,而不是一味为讨好消费者夺得市场而盲目仿制扩张的品牌,其下M4/3系类机型已经成功瘦身,机身小型化镜头光学数码化已经历数代进化,全电子新型的定焦镜头更是值得年轻人把玩。至于莱卡、蔡司、施耐德等传统相机系统,其精髓仍旧在手动系类,没有进过胶片洗礼的一代,是很难体会各种滋味;其外哈苏、康泰时等中大画幅系统,经典的东西在香港已经难以寻觅,体会也变成一种奢侈的感受(现在回想,老人家也许说得对,这个世界决定你爱好的东西往往就是你的经济基础)。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是的,开始我的心理上无法接受感光元件面积只有传统胶片四分之一的相机,而且镜头完全数码化的M4/3镜头的寿命也是我担心的。于是我在开始搜寻关于M4/3的相关资料,尤其是香港台湾的数码网站,它们综合总结是:机身小巧灵活,镜头光学出色,随身创作利器;大陆的网站影友概括是:画质渣,机身镜头不威猛,性能全面输全副,最后还有一点,整个系统不保值!呵呵,很有意思吧。尽管如此,根据自己手头尼康系统参考,最终购置了一套符合我目前定位的M4/3系统,它们分别是:奥林巴斯微单E-P3、机身保护套CS-30B、电子取景器(EVF)VF-3、镜头45/1.8、75/1.8、松下镜头14/2.5、20/1.7。之所以全部选择定焦,个人认为,M4/3体统的精髓就体现在其镜头群出色的定焦军团,而类是索X那种机身小巧,镜头庞大的设计理念,真的与微单设计初衷有点背道而驰。何况,在光学领域没有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把摄影器材做好的。
个人购置理由:
1、机身选用奥林巴斯无疑是受了之前那个香港老伯的影响,加上E-P3是奥林巴斯类旁轴机型的旗舰(我对当时单反造型旗舰机E-M5不感冒,机身偏大),防抖功能可用(个人认为有2-3档防抖性能),于是行货带票购入,至今4年使用完好,也没有碰到这门那门的问题,最近通过奥林巴斯官方软件升级机内软件版本,发现机身对焦性能貌似有一丁点提高。机身为1230万有效像素,通常我习惯使用奥林巴斯原厂RAW格式,也即是ORF格式拍摄,这样后期余地相当丰富。
2、由于我是汗手,为了避免打滑及增加握感,购入原装的机身保护套CS-30B,除了让机器颜值大增外,也使得这小微单从没有在我的手里滑落过。
3、虽然E-P3机背屏幕颜色出众(在当时相机硬件的条下),并且带有触屏功能,但是在大太阳下取景,仍旧歇菜。拥有了电子取景器(EVF)VF-3,利用其取景使我有了传统数码单反感觉,其具有垂直翻转90度取景功能,弥补了机背屏幕不能反转的缺陷(其实机背屏幕与机身固定一体化,很大情况下巩固的相机的防尘防水功能),在低角度取景时避免像小狗趴地的囧样,而且用EVF取景时我习惯贴住左眼,这样比用机背屏幕手持拍摄至少稳定0.5-1挡以上。为啥不买更好的VF-2,我觉得让我多花1000RMB,换来只是大一点取景效果不划算(当时VF-4没出,出了估计也不买,原因是贵而且更庞大)。
4、奥林巴斯45/1.8,玩M4/3人像,都应该入手一个,价格便宜量又足呀!滤镜口径只有区区37MM,比起尼康85/1.4D镜头口径77MM真是小巫见大巫。此镜对焦快,声音轻,体积小巧,焦外虽然达不到丝滑的境界,但也算是柔和,在室外发色偏暖,对黄绿色系比较敏感,拍春光明媚时候的自然光人像非常适合。缺点是影像对比度较高,暗部宽容度表现不给力(M4/3感光元件在此负有主要责任),抗炫光性能一般。最后就是原厂遮光罩没有随镜赠送,原配镜头盖相当单薄(没有松下镜头盖那种硬朗肌肉劲),感觉一捏就要爆裂。
5、奥林巴斯75/1.8,我当时也确实犹豫一阵。本来打算是先买12/2.0那个广角神器,但是考虑到这个等效全副150焦段的定焦镜皇出色的做工,加上还是一个拍人小品的终极利器,最终我还是选择上网日淘,一买了之。大家都清楚,尼康有个经典的180/2.8D定焦头,其光圈全开时候,出片也是杠杠的,焦外如奶油般化开焦内如刀削般锐利,色彩厚实浓重;而75/1.8顶着日本辰野工厂制造光环,顶天的MTF曲线,不仅继承尼康180的全部优点,而且镜头在如此长的焦距对焦也异常迅速,快到你在E-P3上对焦完毕后,根本察觉不到镜身内部运转声音,完全符合奥林巴斯官方对M.ZUIKO PREMIUM系类镜头定义:高画质定焦镜头系列具有出众的光学锐利度和令人赏心悦目的柔和虚化效果;而静音方式得益于采用亚微米级金属轴和进给螺杆(螺杆驱动)来直接驱动对焦镜片。75/1.8的抗炫光能力及对抗紫边的能力,同样让我满意(3个ED,2个HR镜片不是白给的),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影像就非常扎实,9页光圈叶片更是其丝滑焦外的保证。另外对于45/1.8而言,75/1.8是偏冷一点,配合所谓的奥巴蓝,直出片片就很有气氛,强力建议拍人像、小品时使用1.8-2.8的大光圈,更能体验高素质镜头带来畅快淋漓的摄影乐趣。缺点是镜头重(全部为光学玻璃),口径达到58mm,没有配备原厂遮光罩,而且原厂金属镜头盖与原厂遮光罩不能同时使用(综合考虑,遮光罩对出片更有保障,我还是自费500RMB购入)。
6、松下镜头14/2.5,是我通过各种手段才弄到一个新品。原因是当时由于购入75/1.8,在广角方面我暂时妥协一下,放弃了12/2.0,但是松下饼干头14/2.5的确玲珑小巧,只有1两的重量,却拥有飞一般的对焦速度。身为广角镜头,抗炫光能力较差,同时对远景的分辨率也不高(说得俗气一点,就是一个近视眼的镜头),这可能是严重瘦身的后遗症吧。但是我认为14/2.5对畸变的控制力还是很到位,尤其在E-P3没有机身矫正情况下,也表现出色;在室内拍静物,同样可圈可点。请看样片吹爵士乐的塑像,14/2.5将其质感表现淋漓尽致,张扬而不失大气!当初想在香港入手时,被告知全港缺货。回广州后,在胜贤、海印等地也淘不到新品,后来通过影友介绍,在马云家一个店铺让店主将GF2套机拆机后,才觅得此头(我入手是RMB880元,当时在香港价格是HK1180元)。目前,14/2.5是我挂机头,这些年微单照片几乎有50%出自此头,就算在将来购入12/2.0,也不会动摇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毕竟方便、小巧,方能随心所欲地出片,也只有经常出片,才能维持对摄影的热爱!
7、松下镜头20/1.7(一代),神一般的镜头。说个题外话,我对松下其实是非常喜欢的,因为80年代初家里的第一台彩色电视,就是松下。如今我在广州家使用的手提CD随身听(99年读大学泡妞神器)、冰箱、平板电视、微波炉、面包机、电饭煲、空调、吹风机、剃须刀、充电电池等皆出自松下,而其老对手索X产品我从不购买(我也不知道为啥,可能出于心里情节爱好吧,只要松下能生产的东西,我从不考虑索尼)。20/1.7镜头入手时,我是从来没有试用过,就冲着这颗镜头是“美能达一班疯子在松下搞出的怪物”这个传说而入手的。优点都快烂大街了,我还是说说:体积小但是有压手感觉(其比14/2.5重近一倍,14/2.5算是体积纤小,至于奥林巴斯那个镜头盖15/8.0真是异类了,体积算是纤微了,按目前民用光学技术来说,也是一个奇葩,呵呵,奥林巴斯真是好样的,说不准,我下个入手的镜头就是这个薯片镜头了喔)、高饱和、高对比、高锐度,一句话3高1小的精品镜头,1000RMB徘徊,不买真的对不起整个M4/3系统!20/1.7折合等效全副40mm,焦段落在经典的35mm人文视角及50mm标准视角中间,一物两用,好使好使。镜头发色偏蓝,在E-P3出片有点德味,后期很方便。正因如此,我一直没买松下光学素质更优秀25/1.4,原因是它不属于饼干薯片类镜头。镜头的缺点也是路人皆知:对焦速度慢,镜头对焦过程中经常伸缩,不是内对焦(如果解决此问题,我怕体积上又得翻倍)。
唠叨到此,另外还有一个题外话,就是很多影友询问我关于镜头保护镜的选用及使用问题。我使用比较多的是肯高及保谷的产品,直到在奥林巴斯75/1.8上使用了一枚国产凤凰旧版EX多层镀膜的超薄UV镜后,发现其采用肖特玻璃做基片,性能非常卓越,我在日光、灯光、烛光等环境使用下,均能获得“不戴套”近乎裸奔的效果,以至于我为我的尼康17-55/2.8内牛选可调ND镜时,我还是选择凤凰,其效果同样不输朋友手中的德国名牌,这的确是我大天朝之福气呀!至于使用UV影响成像说法,我个人表示认同,但我更情愿牺牲一点点的光学质量换来我狂擦玻璃的快感。
感谢科技进步,使M4/3系统满足我日常随身拍照的需要。特别在最近2年,M4/3陪我走南闯北,其中川西、甘南、西藏、云南怒江等摄影创作,我几乎都是以M4/3为主力(外出创作,特别是人文风光,负重多少往往决定了你的旅途拍摄乐趣高低,尤其在高原环境更是如此啊),而传统数码单反我往往选择在棚拍或有外拍灯支援下的外景才使用。为了更好地交流,保持良好的摄影兴趣,前年初我与好友Stephen(一位新加坡留学回国的摄影师,其非常擅长传统的中画幅、大画幅胶卷摄影)创办了一个叫广州瞳画镜界摄影俱乐部,平时以带团外出人像风光创作为主,同时我也会争取每周上传使用M4/3定焦系统拍摄风光、人文、外拍照片,与大家共同交流。
本帖最后由 游石 于 2016-2-16 17:13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