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5000多件玉器,为什么这件玉琮才是国宝,刚出土就惊艳世界
我们探寻古代文物,很大程度就是一场寻根之旅。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但渴望高科技的发展,对于自己文化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同样充满着好奇。中华文明作为四大古国之一,能够屹立不倒,长盛不衰,足以让我们自豪。很多人争议于文明的起点,到底是哪一处的星火,点燃了华夏大地的燎原文化呢?
其实,在小珏看来,中华文明应该不是单一发展的,现在不是,以前也不是。从文明的源头开始,它就如同汇集涓涓细流的江河湖泊一样,宽容地容纳一切。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就是其中一脉,为中华文明提供着滋养。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现存的遗址大致分布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最集中还是在钱塘江的东部和东北部。就在去年,良渚文化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最大的特色,恐怕就是琳琅满目的玉器,这也是中国史前玉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种类相当丰富,它包括琮、璧、钺、锥形器、三叉形器、冠形器、璜、纺轮、圆牌饰等等,大致有20多种。在平民的墓葬中,大多数只有小型的管、珠类型的简单品种,只有在大型贵族墓葬中,才会发现造型特别,纹饰精美,做工精细的重要玉器。这也说明,当时的良渚文化先民们,已经开始以玉器区分等级。
在所有的玉器之中,最尊贵也是最重要的,当然要算玉璧和玉琮,它们就如同是青铜器中的鼎一样,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中玉璧代表天,玉琮代表地,在《周礼·大宗伯》中就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玉璧我们大致都看到过,和氏璧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是中有穿孔的环形玉器。玉琮则是以长方体或者长筒体出现,中间带有圆孔的礼制玉器。在良渚文化出土的众多玉琮中,有一件堪称国宝,刚一面世就惊艳世界,现在被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中,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良渚文化目前出土了5000多件玉器,这件玉琮能脱颖而出,获得特殊地位,当然与众不同。首先,它非常大,通高为8.9厘米、上射径为17.1—17.6厘米、下射径为16.5—17.5厘米、孔外径为5厘米、孔内径为3.8厘米。现在看起来并不算什么,但在4000多年之前,古代先民能够制作如此巨大的玉琮,已经令人难以置信。放在整个良渚文化中,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另外,它的纹饰也特别繁缛精致,同样是良渚玉器之最。在它的外表四面之上,各有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这种图案本来是良渚文化的特色,但别的玉器之上的图案相对简单粗糙,只有这件玉琮上的图案,精美异常,也非常细致全面,似乎是加强版的图案,体现出玉琮的尊贵地位。而且,在兽面神人像的旁边,都有浅浮雕鸟纹,这还是浓郁的南方文化特点。
再看玉琮之上的分层,都是以优美流畅的线条一蹴而就,错落有致不失美感。要知道,我们经常说雕刻玉器,但其实在古玉根本不可能雕出来。这是因为大多数玉石的硬度非常高,古代没有足够强度的工具能雕刻它。
先民们应该是用天然沙中淘出的解玉沙,放置在兽皮或者藤条之上,一点点磨出来的。因为耗去大量人力,所以玉石才更为昂贵,不是寻常人能够使用的。这件玉琮之中的工艺如此精湛,实在不知道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多少血汗。因此,它又被称为玉琮王,是著名的国宝。
如今,这件玉琮王就被精心收藏在浙江博物馆。如果有幸去参观,请多看看它,因为它曾所处之处,就是中华文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