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为什么牛头人身?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意思是说,“羌”与“姜”原本就是同类,异支而已。
三皇五帝时代,“姜”与“羌”就已广泛活动于整个长江及黄河流域,他们的不断东迁和南下的情形,贯穿于整个华夏文明起源的全过程中。
这“西羌”是一种泛指,一个庞杂的群体,他们有相同生存方式和宗教背景,语言也是相通的,但始终处在打打杀杀、分分合合的变迁过程中。
西羌有过许多的名号,被记载了的族名就不少于150个,并且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自称,例如有“烧当”“先零”“忍”“舞”“研”等。特别是这个“研”,曾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自称,传说来自羌人共同祖“无弋爰剑”的一个孙子之名。《后汉书·西羌传》曰:“研至豪健,故羌中号其后为研种。”意思是说,西羌皆喜欢以“研种”自居。
但“研”的本义是什么呢?这只是汉字注音,不能从字面含义去解释。羌氐皆以迁徙、征战为生,不是以研究学问为生。“研”的本义必与其“至豪健”有关,在古代就是“极好战、极残暴”的意思。具体表达的时候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
追溯西羌以“研种”自居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左传·昭公》:“昔高辛氏(帝喾)有二子,伯曰阏(yān)伯,季曰实沉(豕臣、眼睛猪),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指东南偏东),商人是因(商部族由此出),迁实沉于大夏,主参(指西方),唐人是因(唐虞部族由此出)。”
这个“高辛氏”即帝喾,五帝中排位第三,姬姓,传说是黄帝之孙。后世商人、周人、楚人等皆以其为源出。他的两个儿子“阏伯”和“实沉”,分别成了殷商和唐虞(尧舜)的始祖。
商人始祖与唐虞始祖分开发展的地点,从上文记载看,应是在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否则就对不上“后帝”让他们异地为王,互不犯界的方位安排了。
注意这“阏(yān)伯”,典型的藏语词汇,就是“阏王”的意思。“阏”与“研”不过同名异写。商人有这个始祖之名显示,入主中原以前的商部族就是以“研种”自居的!
“阏”也是祁连山的一个古称,有古籍记作“弇兹”(yǎn zī)。发源于祁连山下的匈奴把皇后叫作“阏支”(yān?zhī),都是“阏王”的意思,也就是以“研种”自称。
与西羌的传统迁徙路径相对应,西域古国中也有以“研种”自居的,就是“嚈哒”(yàn dā)。《北史·西域传》:“嚈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种……其王都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饰以金。风俗与突厥略同。”嚈哒又被称为“白匈奴”,但这并非是指人种,就像“白鞑靼”“黑鞑靼”不是指人种一样。应知“白种人”“黄种人”之类是近代才出现的人类学名称。
“嚈哒”(yàn dā)就是“大研”(定语后置)。其王城名叫“拔底延”,这个“拔底”是“菩提”的异写,藏语和蒙古语意为“天”,而“延”即“嚈”,都是注音,是为“天研”所居之地。
甲骨文中戴着冠冕的牛头人,“阏伯”是也,“研种”是也。
陕西宝鸡博物馆藏商代青铜牛魔面具。此物,商人应该有专门名称,或许就叫“yan”。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青铜“甗”(yǎn),一种享祭“yan”神的专用礼器。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这是汉文名,蒙古语其实叫作Dayan Mongol Uls(大研?蒙古尔兀鲁斯)。明代,再次一统蒙古高原的可汗也叫“达延”(Dayan)。这些应该都是“大研”的意思,属于古羌以“研种”自称的延续,虽然本义早就被遗忘,源头一也。其实,成吉思汗所出之部族就叫“乞颜”,藏语意为“天研”。
这个“研”的称谓,有一个正式的写法,就是“阎”。基于华夏文明起源的特殊机理,这“阎”很自然地就成了汉姓之一。有姓氏学家考证指出,阎姓出自姬姓,这是可信的。
在苯教描述的世界中,“阎”与“赞”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的主宰,人类的居住地就叫“阎浮提”,意为“阎神之地”。
苯教有十三大神,主神就是“阎王”。此外还有四个一组,不同身色的阎王,居东方的为白色,居南方的为黄色,居西方的为红色,居北方的为蓝色。
据苯教的描述,阎王都是人身牛头,主要有三种:一是外修身,他长着公牛的头,一身蓝色,膝盖跪在一个女人的身上,但也有脚踏一俯卧男子的。立于蓝色阎王左边的是阎王的姐姐,名叫“雅猕”(yami),亦叫“合敦斤”,她正给阎王递上一只盛满鲜血的人头碗。二是内修身,他长着公牛头,一身黑色,脚踩一具尸体,他一手持砍刀,一手是人头碗。三是密修身,他长着公牛头,一身红色,脚踏一头红色的公牛。
还有一身金黄色的“业力阎王”,也是公牛头,但长有三只眼睛,性情凶暴,角是天青石角,角上喷出熊熊火焰。他脖子上挂着用五十个滴血人头串系而成的项链,一手持挺杖,一手握套绳,脚踏在一头白色狮子头上,出行时骑一只名叫“色恰”(金乌)的神鸟。
现代藏语习惯把地狱中的阎王叫“辛杰”(?????????)?。但也叫“雅瓦帝”“雅婆帝”或“雅巴帝”(??????)。还叫“雅玛”(????)。注意这些称呼的词根都是“ya”。笔者已指出,古羌藏语把野牦牛叫作“ya”(????),同时也把“父、祖”叫作“yaba”(???)。而这就是阎王一概都长着公牛头的根源所在。
牛魔是地狱的主宰,故地狱也叫“阿鼻地狱”,但这“阿鼻”只是汉字注音,其实与任何鼻子都没有关系,因为古羌藏语也把野牦牛叫作“abi”(?????)。
有人会这样问:“阎”与藏语的“ya”读音大不同,它们间的关系怎样产生的?在汉语环境中确是看不出来,一旦放到阿尔泰语中,这种关系立即就显示出来。阿尔泰语最为常用的构词方式,是后缀+in以构成新词,例如mongol+in,就是“蒙古人”的意思(mongolin)。藏语的ya+in就产生了“yan”,因此“阎”的本义是“牛人”或曰“牛魔”。
最后,还应该关注一下“炎帝”。《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这个炎帝为什么也是“人身牛首”?他以“炎”为号是否也与“研种”有关?是否与“角上喷着火焰”的苯教形象有关?这个问题的确不太好说,笔者也说不准,那就留给读者去自行思考吧!
附图:
西藏东部有一片广阔的叫“三岩”的地区,据记载,古代这里的人都以抢劫为生,唱着《强盗歌》。直到清代,这里仍然民风骁勇,不服管束,清廷为征服此地花费了巨量的人力和物力。三岩之“岩”是汉字注音,实为研种之“研”。
近看贡觉三岩地区的康巴房子,一律建在江两岸的高山斜坡地上,易守而难攻。
敦煌壁画中的牛头魔鬼
甘孜州石渠嘛达寺里古老的牛头神像
四川松潘安备康萨仓藏壁画中的威猛牦牛头武尊
西藏仲色卡金壁画中的双身牦牛头护法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