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陶氏杜邦裁员、停厂拉开大幕
11月6日,陶氏杜邦宣布,其在美国爱荷华州的纤维素生物燃料工厂即将关闭,以供出售。资料显示,该工厂投资约2.25亿美元,于2015年10月30日正式投产,是世界最大纤维素乙醇工厂。
对此举动并不意外,事实上,自陶氏与杜邦达成合并协议之后就已经开始准备两家公司的整合事宜。9月1日,陶氏杜邦宣布,陶氏化学公司(陶氏)与杜邦公司(杜邦)于2017年8月31日成功完成对等合并,按照杜邦和陶氏两家公司合并前的市值估算,合并后总市值已经超过原化工行业市值最大的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成为化工企业中新的老大,就此,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合。
陶氏杜邦9月12日表示,针对之前公布的计划独立的3家公司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将在18个月内分离成3家独立公司。将下列业务从材料科学部门调整至特种产品公司,陶氏汽车系统粘合剂和流体业务、陶氏建筑解决方案业务、陶氏水和工艺解决方案业务、陶氏制药和食品解决方案业务、陶氏微生物控制业务和杜邦高性能聚合物业务,以及几个以硅酮为原料相关业务,主要为热塑性复合行业提供服务。
合并是为了更好地拆分,对此,陶氏杜邦执行董事长利伟诚(Andrew Liveris)表示:“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合并的真正价值在于按计划成立三大行业巨擘,我们将进一步分拆为三家行业领先的、独立的上市公司。他们将各自定义自己所在的市场、推动增长、为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
合并前,虽然陶氏和杜邦在整个化工行业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与德国的巴斯夫、拜耳比较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合并之后,通过部门的优化整合,形成更好的竞争优势。两家公司合并以后,通过开源节流,对企业压缩成本是很有帮助的。
于此同时,陶氏杜邦重申了其先前宣布的计划,其实现年度成本节约30亿美元左右,约10亿美元的协同效应。
11月2日,陶氏杜邦公布了其第三季度业绩,同时启动了节省年度30亿美元成本计划,方式包括裁员、关停工厂以及出售资产。此外,该公司还批准回购40亿美元的股票。因此,该公司在第三季有1.8亿美元拨备,而另外20美亿元拨备将分段入账,包括在第四季产生10亿美元拨备。
这一举措显示了首席执行官埃德·布林为实现加快全球化学品巨头盈利速度的承诺,该公司于8月31日由陶氏化学和杜邦公司共同创建,计划在2019年初分成三部分。
据报道,就在昨日,陶氏杜邦已经宣布其在美国爱荷华州的纤维素生物燃料工厂即将关闭,以供出售。出售该工厂的公告正式拉开了陶氏杜邦裁员、停厂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