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且涟猗 || 肥城桃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肥城桃韵

世上不缺桃,但能把桃种成“中国一绝”的,只有肥城。
中国不乏桃乡,但能把桃乡建成“世上桃源”的,得数肥城。
肥城,乃古肥子国,“史圣”左丘明故里,人称“君子之邑”。北筑齐长城镇边,南流大汶河润土,中部群山便将博学、包容、正直、大方,文质彬彬而翩翩其上的君子风度,演绎得淋漓尽致,并因袭千年,孕育出一方独特的美味——肥城桃来。
肥城的桃,叫“肥桃”。以“肥”名之,是因为它产于肥城。当然,沐君子之风,个大、肉肥也是它的一大特点。成熟了的肥桃,小的也在半斤以上,最大的到过一斤八两,称为“桃王”,不过分吧?这样的桃之“尤物”,过去常用来供佛,所以又叫“佛桃”。肥桃享有“群桃之冠”的美誉,不是因为它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是它汁多味甘,营养丰富,果肉细嫩,香甜可口,在内涵而非资历。熟透了的肥桃,有个特殊吃法,用麦秸秆插进去,可以“一饮而尽”。人称“麦秆桃”的便是。难怪早在四百年前,它就成了明代皇室贡品。1726年的《山东通志》亦有文字记载:“桃产肥城者佳。”
一方水土种一方桃。历史上的肥桃,挑剔,娇贵,种得少,产量低,特别是自与皇宫“结缘”后,寻常百姓难有口福。而今,肥桃达十万亩之盛,花海桃山,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桃园”名副其实,不愧对“中国佛桃之乡”的称号。桃花节上,李丹阳一声“桃花开了”,唱出祥云万朵;品桃会上,吴琼一首“肥城之恋”,捧起累累硕果。谁不迷恋于那无边桃红,谁不醉倒在采摘节上。
是人培育了桃,还是桃滋润了人?且不说这里生过左丘明,出过有子,来过孔子,隐着范蠡,栖着西施;也不说陶山之阳范蠡墓前李斯抚碑留下的政治慨叹,汶水岸边沙丘城里李白思念杜甫的不朽名篇,古御道上北宋真宗封禅泰山遗落在安驾庄的历史辙印;单说当代的风流人物就数不胜数:国务院原副总理田纪云,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著名诗人孙静轩,前卫艺术家张强,国际女子马拉松冠军温衍敏……他们都像肥桃一样,吸足了故土的养分,将芳香传递到东西南北。而身为大学教授的欧阳中石、欧阳仑兄弟,“一门两将军”阴法唐、阴法舜兄弟,恰成一对文武“双璧”,更为故乡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育桃的人懂得感恩,也会感恩,以桃感恩。他们把水土最好、产桃最优的一片桃园称为“中央”桃行,一来这是肥城桃的发源地,在整个桃园的中央;二是它与党中央有几次不同寻常的关系。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这里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农业合作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荣誉证书。1953年村支部书记李志文代表自己互助组的17户桃农,挑选了13个1市斤以上的桃,寄给国务院转交毛主席,表达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不久,他收到周总理的亲笔回信和50元钱。此后,他又先后三次进京给党中央、毛主席送肥桃。到了1990年,又有11户桃农精心培育了11个“桃王”,千里迢迢送到了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时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的袁伟民,在接到转赠的11个肥桃后,一语破的:“11颗肥桃11颗心,代表11亿中国人民,献给11届亚运会。”
肥城人的自豪,寓于从容,凝在桃上,长在脸上,镌刻在游客的心里。不信你来看吧,肥桃已不再仅仅是肥桃,它已成为一个支柱产业,一种特色文化,一处温馨家园。肥城人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大作肥桃文章,不仅扩大了面积,增加了品种,提高了质量,而且引来了游客,引来了外商,引来了活水,浇灌着这个钟灵毓秀的桃源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恣意赏花,可以尽情品桃,还可以贪心享用更大的肥桃“蛋糕”:赴过“桃花宴”,饮罢“肥桃酒”,咱再去泡泡“桃花浴”,然后去逛逛“桃木工艺品一条街”,转转“桃木工艺城”,随意挑选各式各样的桃木剑、桃木梳、桃木凉席、桃木雕刻、桃木玩具……渴了,你就喝一杯汇源果汁儿吧,那是用肥桃作的原料。如果你以为错过了花期,或赶不上摘桃,那不要紧的。现在,肥桃春有“春蕾”、“雨花露”,夏有“水蜜桃”、“蟠桃”,秋有“白里”、“红里”、“九月菊”,冬有“雪桃”。一年花不断,四季桃飘香,随你什么时候来。反正柏油路通到了桃园,肥桃也种出了山外,种到了城边儿,甚至种进了外环路上的绿化带,种满了城里的空闲地儿。有的人,像我,上班,可以观赏庭前的桃花;在家,能够倾听楼下的鸟鸣。更多的人,每天来来往往,就擦着桃树走,一身的桃香。“显山、露水,见城、透绿,赏花、品桃”,成为这个小城的主题。肥城人自我定位,在这块鲁中宝地上,倾力打造“北方桃源名城”,其心也齐,其力也聚,其劲也足。正如车站旁边,十字路口中央矗立着的那座“仙女献桃”城标,那捧向空中的硕大肥桃,是一颗党心,更是一颗民心。
肥城在哪里?东去三十公里,便到泰山脚下。
2007年10月7日于“一鹤轩”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0)

相关推荐

  • 桃花谢幕、红杏出场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似乎只有两三天没往桃园那边去.似乎这几天的小雨微寒对景色没啥破坏作用,只是周五下午偶然间经过桃园,却蓦然发现那一片粉红色的桃花园已经被浓浓的绿意取 ...

  •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追水(自序) 风流 小时候,伴着家乡清且涟猗的湾崖玩童年.读小学,爱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稍长,便不满于那一沟细水.一汪清潭了.沿着家乡的湾崖,我追逐着流水,想看看它们最终 ...

  •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作者手迹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 ...

  •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风流说风流 风流 我取笔名风流.很多人说,你怎么用这个名字.言外之意,不用说.他们说这名字的时候,后面的字用的是轻声.我诧异于当今很多人不会了轻声,所有该用轻声的地方,都学 ...

  •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泉城诗韵 一座城市若没有水,便无魂.济南的魂,在泉,在湖.济南泉水甲天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的独特风光无法复制.湖是城 ...

  •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西溪琴韵 岱阳三溪,西溪最佳.人云:"泰山胜景,窈然而深.蔚然而秀者西溪." 西溪之水天上来.它上接通天河,自南天门挟云裹风,飞流直下,冷不 ...

  • 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桃乡三月天 三月的桃乡,一如枝头绽放的春蕾.河边,绿柳才黄,梳理着春风轻歌曼舞:空中,纸鸢轻飏,牵引着顽童东跑西颠.大街小巷,流光溢彩,车如流,人如海:岭上坡下 ...

  • 清且涟猗 || 小城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小 城 天长日久,上下班的路上,面孔早熟了,只是叫不出名字.渐渐淡出视野的车辆,也总离不开那几个牌号.但这是一天里街上最拥挤.最热闹的时候.当然,也总少不了上学 ...

  • 清且涟猗 || 刘台有桃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刘台有桃 诗人沙戈与作家一文自京城来,欲登泰山,欲游曲阜,想不到泰山西麓还藏着十万亩桃林.有"渔樵"导游,也乐得做一回桃源中人.且登高也好,朝圣 ...

  • 清且涟猗 || 清谷鹅黄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清谷鹅黄 进了徂徕山西门,环山路多蜿蜒,少盘旋,纵深开进,一口气三十公里到太平顶,那鹅黄竟追了一路,在路旁,在山腰,在崖边,一直飞行在我们的视野里.起初,我以为是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