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生存环境差异,让中西方文化走向了不同方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东方文明诞生于江河的广袤,而西方文明则孕育自大海的广博,可见中西双方的生存环境完全不同。而东西方不同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中西方各相异趣的生产形式、经济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中西方各民族最初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形成中西方特定的文化形态、民族精神。

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

东方文明,发源于在江河流域的河谷地带和冲积平原上。广袤的国土面积,丰富的河流,以及适宜的气候温度,使得中国诞生了农耕文明。

1,中国早期文明已经产生农具、农作物,开始饲养家畜

人类摆脱愚昧,迈向文明的一大步,就是农业的产生。如果按照此标准,中华文明最起码,早在距今7000年前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自己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旅途。比如,西安的半坡遗址中,就已经发现了石斧、石铲、骨锄、陶刀等最初的农具,甚至还发现了残存的小米或栗的皮壳。可知那时,以黄土高原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华土地上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广泛种植耐寒的粟谷,并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农业定居点。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南方,也已经开始了水稻种植。比如,在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中,已经发现了骨耜、木耒耜等,远在7000年前的水稻种植工具,以及大量已经碳化的稻谷粒。还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发现还向我们揭示了,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驯化。比如,现在常见的:猪、狗、马、牛、羊等等家畜,在当时都已经被驯化和饲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可以完全放弃文化早期的'采集''鱼猎'等,获取生活资源的形式,还是需要辅以'采集''鱼猎'等方式。

2,中国早期文明,已经有了大规模排水、灌溉系统

到了距今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谋生形式。甚至,神话中的大禹治水,就是同一时期的事情。如果,摆脱神话的外衣,来看大禹治水,我们可以得出,当时的先民们,已经开始建造大规模的排水、灌溉系统。比如,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说的就是排水、灌溉之事;在《论语.泰伯》中记载有:'尽力乎沟洫,'说的也是排水、建沟渠之事。

同时,《汉书.食货志》中,是这样评价大禹治水的:'禹平洪水,定九州,制田图,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斐'。说大禹治水,将九州的洪水都完全平定,因此田地得到灌溉,远近的田地粮食产量,都有所增加,连税收都因此受益。可见,大禹治水的作用,是大规模排水、灌溉系统对农业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华夏大地才产生了最早的奴隶制农业经济和最初的民族国家——夏。所谓'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从大禹治水开始,我们的祖先迈进了文明的门槛。

3,农业成为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经济形式

虽然,因为历史长河的流逝,我们很难考察关于夏朝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组织的形式。但是,中国与神话经过《淮南子》的杂糅,已经:'史融于神话'。所以,根据中国远古神话的记述,我们不难看出,农业成为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经济形式。比如,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上古大神,不是南征北战的骁勇大将,更多的是制耒耜教民农作并和药而济的神农,治水的大禹和女娲,构木为巢的有巢氏,播百谷的后稷,始作牛耕的叔均,养蚕抽丝的嫘祖,创制牛车的王亥等等。

《淮南鸿烈集解》记载:'炎帝于火而死为灶,禹劳天下而死为灶,后稷作稼檣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而死为宗布,此鬼神所以立。'讲的是,上古大神们对于农业发展的贡献:炎帝、大禹死于灶;后稷死于稷,而'稷'字的意思是谷神。在这些事发生后,中国古代彻底形成了'社稷崇拜''祭祀风气',周代甚至直接形成了'左社稷右宗庙'的祭祀特点。甚至,形成了后世:帝亲耕,后亲蚕,这样的特殊祭祀仪式,一直到清代都还保留着。从此,不仅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也可以看出以种植为基础的农业,已经成为华夏国家经济生活的主要支柱。

《左传》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记载,已经说明祭祀在古代是多重要的事,而在如此重要的礼仪中,来'祭祀社稷',足见农业在古代对国家的重要性。甚至在后世,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与宗庙社稷息息相关,社稷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的宗庙社稷被毁就意味着亡国。完全可以看出,在中华文明中,农业是国之命脉。比如,在甲骨文中,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字样,都与农业相关:'邦'字就从田,表示建立土界,也即'封疆'之义。从此就可以看到中华文明以农业立国。

4,中国北方的游牧文明是是农业文明的一部分

虽然,在中国古代的文明中,还有其他的文明,比如和中原农耕文明相爱相杀的北方游牧文明。但是,游牧文明的产生,是因为中国北方的地理环境和中原地区不同,北方的地貌多是草原,没有大片可耕地,所以人们才以畜牧游猎为主要经济形式。但是,游牧文明和中原文明是保持着交融和交流的,比如历代曾入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进入中原后,原本的生活习惯都会和中原文明相融合,甚至被中原文明所同化。比如,清朝旗人的沙琪玛、奶茶现在遍布全国。所以,游牧文明并不是游离于中国农耕文明之外的文明,而是农耕文明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古代也是有商业发展的。只是,因为中国古代农业是基本国策,是重中之重,所以,即便有商业发展,也不是国家重视的经济形式,商业只是农耕文明的经济补充。比如,古代发达的丝织业,引发了发达的丝绸制造业,甚至诞生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但是,中国古代,仍然是以大量农业户口为主的农业大国,对农业的依靠多于商业,历代都推行'重农抑商',认为'力田为生之本也''工商多则国贫'。

即便曾有国家组织的经济活动,如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等等。但是,不是为了扬国威,就是为了和外邦交好,目的都不是单纯的兴复商业。因此,农耕文明下的中国经济形式,长期停留在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没有形成独立于乡村的大型商业城市。也没有打破历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整个国家的文化状态、民族精神,都是内向的。

古代希腊罗马的商业文明

而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不同。西方文明发源于广袤的大海中。比如,西方文明的中心欧洲,就因为三面环山的多山地形,全境多被分为大大小小的岛屿,人们不得不走向大海,开始贸易,最后形成了西方的商业文明。

1,商业文明的特点:以城市为中心,外向型发展

与中国的早期文明很像,西方的早期文明中,也有畜牧、农耕、定居。比如,考古发现,早在6500年前,西方文明发端的希腊半岛的帖撒利亚平原、爱琴海流域的克里特岛,就已经出现了种植的谷物、蓄养的动物。比如,曾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铜制武器和工具,以及大量的猪马牛羊等家养动物的骸骨。这些文明的特点,和中国早期的文明,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见中西方早期文明发展方向具有趋同性。

但是,西方文明在距今2000年前,突然走向了和中华文明完全不同的方向。据考古发现,在2000年前的,西方米诺斯文明时期,爱琴海流域的克里特岛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宫殿和城镇遗址,城市功能非常的完备,有便利的排水系统,甚至有先进的浴室和厕所装置。同时,还发现与克里特岛相距不远的塞拉岛,也有城市遗址,根据考古发现。这两个城市遗址,都有大量的城市居民生活的痕迹。而如此近距离内的岛屿上,同时发现了高程度的城市文明遗址,可以发现,西方的文明走向,已经与东方的农耕文明不同,走向了另外的商业文明,因为大型的城市,多辅以发达的商业基础。

同时,爱琴海流域的商业文明,也因为欧洲多山的地形,没有多余的耕地来养活暴增的人口而诞生。在诺米斯文明时期,可克里特岛的人民就已经向大海出发,用劫掠的方式,去获取生活资源。后来,逐渐的发展为用当地大理石、橄榄、葡萄等特产,通过海上贸易的方式来获取资源。但是,这些商业行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已经形成了大型的城市的基础上。加上考古发现,克里特岛上有发达的手工业:建筑上的华丽浮雕、壁画,精美的陶器、金属瓶、金银工艺品;人们以城市为中心,贸易规模不断向外扩散,商业和航海业成为欧洲国家的经济支柱,最后才形成欧洲的商业文明。

2,欧洲经济的开放,带来欧洲文化的开放

而经济的形式,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形态,比如中国千年不变的小农经济,就形成了中华文化内敛的民族文化。而欧洲时期,向海洋寻求发展的外放性经济,使得欧洲文化也形成了外放性的模式。比如,据考古发现,欧洲早期城市的发展,形成了早期的文字——仓库货物清单。比如,出土自连克诺索斯王宫的泥板文书,也就是欧洲早期的原始线性文字,内容,都是记载的货物账单。

之后,随着克里特岛的经济向外发展,这种早期文字也传至其他的岛屿,线性文字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比如,克里特岛的迈锡尼,曾出土的文物中,其中的文字,很明显能够看到来自欧洲其他文字的影子:有线性文字的特点,象形字母的特点,字母文字的特点,也有外来的埃及文字、腓尼基文字的特点。之后,克里特岛的迈锡尼文明虽然没有继续流传,但是,后来欧洲文化繁荣时期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都受到了克里特岛这种外向型海洋商业文明的影响,甚至欧洲后来变大变强,成为世界霸主的新航路开辟,都是海洋经济的另一种变形。

3,欧洲神话中,所体现的欧洲文化形式

与东方神话所体现的农耕文明相同,欧洲的神话中,也对欧洲的商业文明有所体现。在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创造了橄榄树,然后打赢了海神波塞冬,成为雅典的领导,同时智慧女神还手握农业、航海、纺织、缝纫等方法,所以被誉为智慧女神。而橄榄,是爱琴海流域的特色植物,农业、航海等,都是早期城市经济中的商业组成部分。

另一位神明——狄奥尼索斯,是酒神,和欧洲葡萄酒的酿酒业有关,也和葡萄酒出口的商业行为有关,代表着酒造福欧洲,,因为酒的出口,对欧洲不同地方文明有促进作用。所以,狄奥尼索斯,还被欧洲人视为和平之神。这些欧洲神话中的神明,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欧洲的商业文明,更表现了欧洲开放性的文化形式和民族精神。

中西方经济模式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程

比较中西方不同经济模式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程,可知,中西方各相异趣的经济模式,是在中西方不同的地理基础上,最后形成的中西方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是早期的先民们,在面对有限的地理环境下,为了谋生,所做出的的最大努力,和最大的尝试,才最终形成了中西方独特的经济模式:中华大地上的农耕文明,欧洲大陆上的商业文明。大河流域的文明,大海流域的文明,滋养了出了中西方不同的文明、文化、经济模式,也构成了中西方的民族精神内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