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式精致庭院,让建筑赞美生命,这是柏萧古建永远追求的愿景目标!

文/朱思宇

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地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地重大。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如是说。

柏萧古建的建筑师们,也时常在思考:如何创造有思想的中式精致庭院,让建筑有文化价值及艺术创造,从而能赞美生命!所建房屋不仅居住舒适,而且要美观典雅,还要能继承传世!

以中和之道,架构建筑之魂

《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指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发自本,叫做和。中,天下最大的根本;和,天下能达到道。君子的达到中和,天地都会赋予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得到养育。这里的中和,务本、乐本、固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人类和平,天下就能太平盛世。

中和思想,是一种哲学思想。中即务本,和即乐本,它分为广义的中和思想与狭义的中和思想。从广义角度,无论多么的极端,始终还是处于宏观与微观的中间位置,永远无法摸索到宏观的尽头,也无法摸索到微观的尽头。我们人类不管向两边扩张多大,链接两极的中心点始终是存在的,这个“点”就是“中”;而不使两端断开,就是“和”的作用。从狭义角度讲,中和思想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承认世界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学会包容正反两面意见并加以融合、使人类始终处于敬业务本中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中和之道,重在天人合一,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的无上至境。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柏萧古建在设计建造每幢房屋庭院时,一再强调中正、对称、和美、阴阳、刚柔、明暗、虚实等其建制和房主的德行须达到完美匹配,所建造岀来的房子才能做到家和万事兴,幸福满乾坤的境界。既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还要想到设计施工的科学性,最终才能呈现岀建筑的美学性。如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实用的态度以善良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至诚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审美为最高目的。 

以人文与自然高度契合,达致建筑大观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于这个词的注解有很多,宋代程颐《伊川易传》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孔颖达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童子问易》说:在原始蒙昧时期,人们始终认为“天道左行,地道右迁,人道尚中”,天、地、人是各行其道的。《易经系辞》讲“物相杂,故曰文。”从《易经》发现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可以会通,人们可以向天道、地道学习,以法天正己,遵时守位,知常明变,居安思危,趋利避害,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的奥秘。倡导人们在尊重宇宙乾坤秩序的前提下,实践人道与天道、地道相得益彰。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概念是指人的各种属性。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涵盖人情事故,礼尚往来,民族风情、乡土风俗、饮食生活等等。又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与文化。人文也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因此,具体到人类社会当中,文化不仅包含了人们外在的的衣、食、住、行,还包含了人们的内在的心理、意识、思维、理念及价值等。

人文意即人性与教养。包括人类的善良、慈悲、温暖、关怀、纯朴、友好、和平、快乐、平安、幸福等的总称。原指与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后泛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吾之人文感悟,就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完善的格局境界。借用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是说: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自然一词,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十月十二日,在昆明召开的“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重要讲话: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就是对自然最精辟的诠释。

柏萧古建也一直在探索与实践,如何将人文精神、自然景观与美丽家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建筑插上思想的翅膀,灵魂能翩翩起舞,飞向艺术的天堂,这是柏萧古建坚定不移秉承的理念宗旨。

柏萧古建愿为乡村振兴及美丽家园献计岀力

国家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凝心聚力建设好美丽家园,把建设好美丽家园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持续建设绿色生态美丽红河。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如是讲。

在国家乡村振兴及美丽家园的建设,作为柏萧古建的每一位成员,都愿积极投入在此建设发展中,愿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美丽家园设计建造,岀一份力发一份光与热。尽最大努力做好建筑,让其所建房屋不仅居家舒适,还能很好的继承传世,为乡村振兴与美丽家园谱写不朽的篇章!

后记

中国东方著名学者及文化大家季羡林先生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柏萧古建将义不容辞担当起此重要使命和责任。打造中式精致庭院,让建筑赞美生命,兼顾居家继承传世三重建造使命,让中国文化与中式建筑能世代相传,永远散发奇光异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