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好的蜂农,一百八十箱蜜蜂,十月份之前的毛收入是33万

  1. 如何规划旅程:逐花而居。中国的养蜂人基本是师傅带出来的,学习养蜂一则是学养蜂知识技术,一则是学习跑江湖和野外生活的本事,规划旅程则是后一样的本事之一,一是跟着师父往年的路线走,二是和蜂友交流,随时调整路线。养蜂按照转地的范围,可分为坐地蜂场,小转地和大转地蜂场。坐地就是把蜂场摆设在住处附近,或附近山林之中,一般这样的养蜂人不以养蜂为全部收入,因为如今资源退化,家庭消费又巨,只以一地之蜜源,难有足够的收入,只如农村多样了几只鸡鸭或者三五头猪。大转地则是一年四季逐花采蜜。一年之中,中国的大蜜源作物和时节大致如下:冬季至初春三月份,是蜜蜂越冬和春繁之际,大转地的蜂农一般聚集在淮河以南,南至云贵,北至鄂皖,春繁之后开始采油菜蜜,并逐渐往北移动,四月入河南、山东,此时有泡桐蜜,苹果蜜,泡桐蜜为时仅一周左右,之后有短暂休整,开采洋槐蜜,以陕西,河南,陕西最多,与洋槐同期或有花期交叉的,还有枣花,狼牙刺等,之后是另一大蜜源作物,荆条,分布从湖北一直到东北,结束时间从湖北的七月中,一直到山西、辽宁的八月中,荆条结束之后,一些蜂农会到东北采椴树,到内蒙新疆采葵花棉花或者荞麦蜜,此时内蒙最北还有油菜蜜可采。九月底蜂农基本就要从北方南撤,北方的蜂农要么在家越冬,要么到南方去,十月到十一月,在湖北安徽浙江一带,还有五倍子、玄参蜜可采,然后是茶花,可采集花粉。进入十一月气温降低,蜜蜂进入半冬眠状态,这时候就要蜂农进行饲喂,一直到来年开春。

  2. 和当地农民如何依存。这个也是比较考验蜂农的事情,曾经和一湖北蜂农大哥同吃同住一周,巡游当地山水之际,也听他讲了不少遭遇。比如因为南方人不懂北方水之金贵,在当地的泉水中洗手,而被狼狗狂追的。甚或因为争夺蜜源地或者因为属于不同省份,拔刀相向的,蜂农选择一个地方作为一段时间的落脚地,一是因为当时当地有蜜,但多数人也还因为在此地有个朋友熟人,多少有一些照应。当然,很多蜂农都遇到过被当地村民驱逐的情形,有的是因为愚昧,比如:你的蜜蜂把我们的花都吃了!(这是真事儿);有的则是存心去敲诈勒索。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好的蜜源地也往往是养蜂人聚集的地方,当地的协会组织会“保护”当地蜂农,驱逐外地蜂农。而像新疆内蒙,则有专门针对收购商收“地头费”的蜜霸组织。

  3. 产品销售给谁。a. 蜂头/中间商,这些人要么是一伙蜂农中的头头,要么是一个地区经营多年的中间人。蜂头也是蜂农,随其他蜂农一起转地,只是又另外组织蜂农的蜂蜜,凑成整车,卖给蜂蜜企业。中间商往往是在一个地区有影响力的本地人,既收购本地蜂农的蜂蜜,也收购流动而来的蜂农的蜂蜜,同时在前后期为蜂农提供服务,比如安插养蜂地点,找车辆,分发蜜桶等。蜂头和中间商而后把蜂蜜卖给蜂蜜企业。一些小的蜂蜜企业,也会直接从蜂农处收购蜂蜜,省去中间环节。但中间商和蜂头对于大的蜂蜜企业,目前来说还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得益于”假蜜泛滥,每年有大概十分之一的蜂蜜,是蜂农直接卖给消费者的。这种直接去蜂农那里买蜂蜜的行为,好还是不好,个人觉得,利未必大于弊。至于淘宝的“土蜂蜜”,以及消费者认为直接从蜂农那里买纯天然,那可以另开一题大说特说了,我这两年淘汰掉的纯天然蜂蜜,也有几百吨了。

  4. . 收入如何。这个一要看天,二要看技术。蜂蜜是蜜蜂的粮食,蜂农能获得的蜂蜜的最大可能值,是蜜蜂的采集量减去蜜蜂的消耗量,这也就会出现同样规模的蜂场,产量相差数倍的情况。就像两个人的存款,薪水是六千和八千,但生活成本都是五千,存款就要差两倍了。我认识技术最好的蜂农,一百八十箱蜜蜂,15年十月份之前的毛收入是33万,一般年景,普通大转场蜂农可收入十多万。

14年官方的蜂农平均年龄是48.5岁,实际则要再大5-10岁,可以预料,如无重大养蜂模式的变革,未来10年,养蜂人群体将会大为缩小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