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中贾雨村第一次宦海沉浮的真相
贾化第一次宦海沉浮真相不简单,他是直接获得升迁而不是简单复职。
在红楼之中,贾雨村一直是以大反派出现,他的名字都有特定含义。书里主要是用他的号,本身也不是古代称呼一个人正常的状态。
贾雨村,被认为谐音是假语存,而他的名字,更有谐音意义了。贾雨村名化字是非,名字谐音是假话,字的是假是非, “假话”和“是非”于一身的人物。红楼里面,对人物经常名字带着谐音。贾政是假正经,而贾代化是假的话,贾代善是假的善,等等……不过笔者认为对于贾雨村,作者故意写了很多反话,对他的评价通过贾家的视角来写。对贾府而言,他应当是一个灾星,但如果换一个立场和视角,得到的就可能不同了。
贾雨村应当是贾府的远亲,但到底是怎么样的亲戚,通行本交待得不清楚,好在红楼有诸多版本和探佚考证,还有些端倪。贾府到贾政贾敬这两支虽然人丁不那么多,但二公后代开枝散叶者众,贾家宗族人不少。宁荣二公各有四个儿子,正是贾家在京城的八房。另有旁支十二房在金陵祖籍。有关考证宁国府宁国公贾演的次子贾代修、第三子贾代儒、第四子贾代信。荣国府与贾母同一辈的人,还有荣国公贾源的次子贾代学、第三子贾代仁、第四子贾代魁。不过对贾雨村与贾府的亲缘关系却交待的不多。
不过笔者偶然看了一个资料,写贾雨村原来他是宁国公贾演第四子贾代信长女贾收的丈夫,原姓王氏,是王家人,属于倒插门。贾雨村看过《贾氏族谱》有过目不忘之能事、对贾家上上下下几百人记得很清楚,随妻子的姓。这个资料的考据笔者没有看到,但如果这个仅仅是推测和假设,那么这个解释倒是非常可以解释清楚书里面后来贾雨村的很多行为逻辑。此类倒插门在古代的地位非常低,经常是受气,所以他对贾家的感情复杂。而且贾家的衰落很快,他也是贾家的人。红楼的各种版本太多了,还有各种探佚推测的版本,包括有版本说王熙凤是贾瑞小妾卖给贾琏的等等。因此到底是啥?红楼本来就是一个虚构故事不是真实历史,笔者在此就不特别花经历去考证了。本书解读红楼,更侧重的是从古代的社会和文化出发,认识其中的潜规则和逻辑。
贾雨村被罢官,上级怎么参奏他的?书里是这样说的: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此段里面,首先贾雨村的下属是本府官员,用词不是本县官员,说明他应当是知府。而贾雨村的革职,是皇帝亲批,再一次说明上一节所分析,贾雨村应当是翰林!皇帝认识。
因为翰林为天子门生,在皇帝身边的词臣,到了地方上,对翰林的职务任免,需要非常谨慎。所以贾雨村的免职,参奏给了皇帝。正常的情况,督抚任免一个下属知府,给吏部报告批准就可以了,再高一点到内阁宰相们也可以决定。,有关于翰林的任免才需要皇帝亲自决定。就如现在一个地方的市委书记等厅局级干部,政治局委员和省委书记就足够决定了,报中组部等批准走手续就可以了。要到常委才能够决定就是较特殊了,报到总书记肯定是特别培养的干部或特别的要职。
贾雨村被革职,原因书里写“难免贪酷”导致上下不满,他革职的时候是“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么这个贪酷是指什么呢?“贪”这个字,不是现在理解的贪污受贿,而是被认为人性贪婪,也就是参奏当中的“生性狡猾”,该给的钱没有给。在知府的位置,有养廉银2400两,而且还有大量的陋规,下面县里的孝敬,碳敬、冰敬、节敬等,这些钱属员也要沾光,而且他在上级和相关官僚的一寿两节(生日、中秋、过年)的时候,还要同样的孝敬他的上级。
就如后来书里第九十九回写的贾政在粮道位置,给上级节度过寿,需要一次孝敬的潜规则高达一万两银子,贾政也没有给,与贾政被参回京有关。贾雨村到任,他的开始任职的各种收入,都要按潜规则办理。贾政是勋贵有家底,可以如书里写的回到贾府去取钱,而贾雨村是穷书生的底子,哪里去拿钱?而贾雨村的养廉银都去了哪里了?对此后面再分析。
而所谓的“酷”字,可未必是鱼肉百姓。古代的酷吏,大多是清官,都是对着官这一层的酷,都是不讲潜规则的依法办事。后面的“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就是说他的“酷”,酷可以有清正之名,就如现代西南某地用了虎狼之属,打黑变黑打,此处的话就是这意思。很多刚刚上任的新官,尤其是学究型的,比较认死理不变通,会被认为是酷;而没有按陋规孝敬送礼,就被认为贪,然后上级参奏把他革职,下面补缺找谁,还可以赚一笔。
如果真的是现在的贪污腐败鱼肉百姓,书中写法就应当另外的样子,贪赃枉法可不是革职就能够了事。过去的法是皇帝的王法,枉法可能属于欺君,都是重罪。就算不上纲上线,如果是今天理解的贪,那么古代也起码要有抄家。而贾雨村没有被抄家,从容的“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把钱带回老家了,所以说他的贪酷,最多是没有遵守潜规则,没有遵守过去的官场陋规,也就是该给的陋规没有给叫做“贪”,依法较真不讲情面叫做“酷”,就如葫芦案冯家状子刚上来,他就大怒要抓人一样。
贾雨村被革职的理由,最主要的是“擅纂礼仪”这个罪名,前面的“生性狡猾”就是一个形容词了,没有力度,有力度的是擅纂礼仪。古代中国以礼治国,擅纂礼仪是一个非常重的罪名。在被参劾以后,书里介绍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书中的行为描述,应当贾雨村对他的擅纂礼仪非常清楚,对被参的结果有所预料。对贾雨村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不懂礼仪难以理解,古代科举对礼制重点考核,是四书五经的内容之一,就如法学博士干法盲的事情类似,他应当故意擅纂,那么贾雨村擅纂了什么礼仪?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贾雨村娶娇杏的行为,本身就涉嫌违法。明朝的法律规定:凡府州县亲民官,任内娶部民妇女为妻妾者,杖八十……女家与主婚人并同罪,妻妾仍两离之。女给亲,财礼入官。清朝沿袭了明朝的规定,也就是红楼梦无论是明朝背景还是清朝背景,贾雨村都不能娶当地女子为妻。不过娇杏是否算当地女子却可以商榷。
娇杏是甄士隐老婆的婢女,甄士隐岳丈家是当地人,但嫁入了甄家以后,甄士隐却不是当地人,甄士隐是金陵人。虽然他家破来投奔老丈人,但要改籍贯需要三代,不是现在可以简单落户,因此娇杏可以算是甄家金陵人。因此贾雨村娶娇杏,没有立即出现问题。娇杏是甄家养女还是封家婢女,对贾雨村娶她为妾和日后扶正至关重要,只不过甄士隐已经出家,收养女的事情,当家的男主人不在,礼仪上也容易被挑毛病。不过即使这样,陪嫁到甄家,算作甄家婢女也可以搪塞了。
何为后来贾雨村又“擅纂礼仪”了呢?结合书中内容,应当问题出在是把娇杏扶正,扶正则娇杏还是甄家婢女,就不行了,贾雨村犯了礼仪当中“以妾为妻”的那一条。《大明律》里明确规定,“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 《大清律·户律·婚姻》也有关于“妻妾失序”的规定:“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 意思是,一个男人,如果把老婆降格为小妾,要打一百板;如果老婆没死没被休,却拿妾当妻子,让她主内管家,则要打九十大板,而且男人做的此类安排法律上无效。
贾雨村有功名在身,娇杏是女婢贱籍出身不能扶正。红楼书中明确交待贾雨村把她给扶正了。虽然是大老婆已经死了,但参劾人可以说大老婆是被虐被气死的等等。要扶正婢女就要把她变成甄家养女,对此甄家肯定支持,甄夫人和封肃都会支持,但甄士隐出家不归,没有男人家长在,收养娇杏当养女的手续不符合礼仪。贾雨村立了娇杏当正妻,他就应当知道此事可能要被参劾。知府的上级督抚,惯例应加了右都御史的衔,可以用御史身份风闻言事的参奏,不用太多证据。
贾雨村被革职,用曾国藩的话说要“打落门牙和血吞”,必须强撑住,并且云游各地要做出样子来。因此他“嘻笑自若”“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他如此表现,应对自己的复职并不那么担心。因为对翰林身份的人,所担任的官职,皇帝经常反复革职启用,属于皇帝的用人之道。贾雨村的错误受到的惩罚仅仅是革职,还保留有翰林的功名,说明皇帝对他的惩戒是警告,不属于一棍子打死的那一种,很容易运作复职。
就算如鲁迅的爷爷那样的黑翰林,翰林散馆被贬为知县又贪腐被革职,革职后再科举舞弊证据确凿,被皇帝亲自判处的斩监候,结果等遇到大赦放出来以后,都复职成为了内阁中书(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办秘书,帮助内阁宰辅起草文书的职务)这类官品不高的要职。正是因为鲁迅爷爷任内阁中书,鲁迅等被禁止科举的孙子们,可以官费留学日本了。
古代皇帝的御人之道在于天威难测,随时的升贬和波动比现在要大很多。皇帝对贾雨村的处理,没有刑罚,没有抄家,更重要的是没有革去功名。他还是翰林,非常重要,相当于现在的撤职没有开除党籍保留行政级别。贾雨村对此非常明白,所以他“嘻笑自若”,他的任何怨言,都会被不友好的人给皇帝打小报告。他对娇杏的处理是“家小人:属送至原籍”,贾雨村家小就是娇杏以及她生的孩子。
他离开娇杏也是知道所谓的“礼仪”与之有关。这类错误怎么处理,就看皇帝的心情,可以是道德败坏,也可以是小节问题,可大可小,皇帝也是在观察贾雨村被参革之后的态度。在明朝以后,明清是一个特务社会,锦衣卫盯着大臣,作为翰林的贾雨村肯定在盯住之列,会不断有人向皇帝报告他的行为。贾雨村“游览天下胜迹”,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表现得依然在追求理想之中,属于文人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
后来贾雨村通过林如海,找了贾政和王子腾,得以复职,不过此复职不是简单的逻辑。很多人说是王子腾和贾府的权势帮助了贾雨村,但对此直接的想法,也与古代官场逻辑不符。首先王子腾是军职、武职的官员,染指地方文官任免,在历朝历代都是大忌,皇帝需要文武之间泾渭分明和以文制武,文武官员二者的关系绝对不能反过来。而贾政则是工部官员不管吏部的事情,官员复职是属于吏部,而且贾政自己才五品官,贾雨村的知府是四品官,级别也不对。另外贾雨村的免职,是皇帝免的,那么贾雨村要复职的话,不是下面其他官员可以操作复职。就算皇帝开了金口说革职的官员可以起用,那是对其他普通官员说的,皇帝免职的官员,重新启用还要皇帝首肯才可以。
更关键的是贾雨村的启用复职,不是恢复原职或者降职使用,而是直接获得了升迁!这就太诡异了。在古代官员被革职后再启用复职,能够是原来级别的职务,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要从更低的职务做起,同时要获得升迁,几乎不可能。升迁等于说原来革职革错了,不是复职是平反。
贾雨村初次任职知府在甄士隐后来去的如州,历史上的如州指如皋,明末清初属泰州府,后来才改了属通州(南通)。后来贾雨村补授了应天府,明朝的应天府是南京,是首都之一;清朝叫做江宁府,是两江总督在江宁府,江苏巡抚在苏州,搞的是类似的双省会格局,江宁府也是江南最重要的要缺。明清的两江地区比现在的珠三角地区要更重要,江宁府的地位,等于是现在的广州或者深圳特区,是超级核心城市。泰州知府与金陵知府,那地位差别不可同日而语。金陵明朝是两个首都之一,清朝则是两江首府,那个时候还没有上海,泰州也不如旁边的扬州和通州。广东的两广也不如两江,用现在类比,应当是深圳特区才好;相对泰州,则是广东的梅州湛江之类的了。
同样是知府,不同地方的知府差别巨大。对此古代也有评估的标准,比现在要更明确和细致,类似于现在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的区分。各府因自然条件的差异、交通通塞、事务繁闲、人口多寡、路程远近、案件多少、民风顺劣,定有“冲、繁、疲、难”四个字,省会或四个字都含有的为最要缺,含三个字的为要缺,含两个字的为中缺,含一个字或四字全无的为简缺。
虽然都是四品知府,但是简缺和中缺一般给初次当任知府或当任知府时间不长的官员,尤其初次任职的人往往不是朝廷直接任命正式任职三年,而是由督抚奏请朝廷,署理知府职务一年;要缺和最要缺则授予现任知府中很有经验的官员。所以贾雨村是只当过普通知府不满一任就被革职的菜鸟,而去当金陵应天府的知府,那可是举国瞩目的要缺,基本不可能。贾雨村从泰州知府到金陵应天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河源市被撤职的市委书记复职变成了深圳市委书记,显然升迁了一大截,而且是朝野瞩目的升职。
为啥贾雨村能够在王子腾和贾政的运作下升迁到应天府?如果认可贾雨村是王化,然后入赘贾家成为贾代信的女婿,就能理解了。导致他的革职的“擅纂礼仪”是娇杏扶正,一般的奴婢扶正还可以补办手续,变成甄家养女,但如果是勋贵贾家的入赘女婿,纳妾都说不过去,还扶正女婢,那可就更说不过去了,皇帝一定要严惩。而他原来姓王,按照红楼里面一个姓氏多是一家人的传统,他可能还是王家的远亲。
贾雨村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就是贾家和王家两家人是否认账的问题,如果两家都认了娇杏可以扶正,娇杏的儿子还是入赘带来的子嗣,那么就符合礼仪了,贾雨村当然就可以升迁。贾雨村科举高中,士的身份本来就可以收纳一个妾,又无子嗣,更可以纳妾。另外娇杏即使是婢女,但贾雨村与之相识于穷困潦倒,也是受到推崇,因此到底符合不符合礼仪,人为主观因素极大。对贾家王家而言,让贾雨村飞黄腾达,远远比让他成为一个负心女婿,对家族帮助大多了。此是王子腾和贾政的家事,他俩完全可以操作。两家联合与皇帝说,当初参劾他革职的“擅纂礼仪”问题不存在。
过去的赘婿的地位极低,都不愿意被提及,可能他还隐瞒了赘婿的身份,也是违反礼制的罪名。因为赘婿地位低,科举成功都隐瞒赘婿身份,但赘婿也有名人,例如《了凡四训》的作者,著名的袁了凡,本命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年轻时入赘到浙江省嘉善县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县得了公费做县里的公读生。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在乡里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考上进士,任河北省宝坻县县令。七年后,拔升为兵部“职方司”的郎中,任中与日本朝鲜开战,了凡为 “军前赞划”(类似于参谋长)的职务,官位不低了,后赠封他为尚宝司少卿。后来袁黄又配高氏,继配沈氏,俱诰赠恭人,与书中贾雨村的经历类似。所以贾雨村一直被贾家人看不起,应为赘婿身份才符合。
不过贾雨村应当真的喜欢娇杏,三年后上任还想着她,最后顶着罪名去娶她并给她扶正了,算是对娇杏有情有义。贾雨村对娇杏应当朝思暮想,书中第二回封肃回来说“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贾雨村在轿子之上,在一群看热闹的人当中,娇杏“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娇杏已经认不出他来了,但贾雨村依然把躲在门后只露出部分脸的娇杏给认了出来。贾雨村为了娇杏,付出巨大代价,算是性情中人了。
贾雨村被贾家家族接纳认可,在林黛玉第一次入贾府之时。在第四十八回,平儿说贾雨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平儿嘴里的“认了”指什么?应当不是认识、结识。怎么“认了”?应当是认了他的倒插门亲戚,算作是贾家人了。说话时“不到十年”的时间跨度,正好在贾雨村带林黛玉到京城,带着林如海的书信,找贾政聊复职一事的时候。而在平儿骂贾雨村脏口的时候,他可是当朝一二品的大官了,平儿这样的贾府奴婢,还可以说他“饿不死的野杂种”。贾雨村在贾家人的眼里,地位就是低下,也与入赘女婿在古代的实际地位相符。
家族里面的赘婿地位,就算你在外多大的官,也不会改变。国事与家事是两个层面,就如清朝的权臣尹继善的母亲是侍妾,当尹继善官至总督时,徐氏仍“青衣侍屏偃”。他生母想要在家里能够坐着,是皇帝发话干预,给了诰封才解决。从红楼书里贾府一直看不起贾雨村的角度,他更应该是入赘女婿。如果是远房宗亲或者结拜认亲,不用等到贾雨村官场发达了,被点了翰林就会另眼相看了,就如听说薛宝琴要嫁入梅翰林家,贾家人的反应立即不同。
综上所述,把贾雨村第一次宦海沉浮的细节挖掘一下,书中暗写了很多内容,贾雨村是翰林这个细节被藏起来了。贾雨村被贾家认可了以后,当了应天府举国瞩目的要职,不是复职而是平反。贾雨村是翰林,任免出自皇帝,已经在皇帝的用人视野之中了,那么贾雨村日后飞黄腾达,没几年就补授大司马,就可以理解了。贾雨村的形象,红楼一直以贾家看不起他的歧视视角来写,有很多扭曲。因此红楼对贾雨村也是假话假是非假语存,他的真实形象需要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