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民:登尖山

文图/陈志民
重阳前夜,与兄相约,登山望远,祈求福祉;兄嫂忙碌,邀母同往,母亲托辞,意料之中。
翌日,夫妻二人,不慌不忙,收拾妥当,十时启程。
深秋时节,天凉风爽,添加衣裳,略备干粮;太行南麓,周武殷商,冬日取暖,夏日纳凉;远眺西望,山高顶尖,百姓名曰,谓之尖山。
以车代步,畅通无阻,左盘右拐,登高伸远,沿路景色,尽收眼帘,平升耳鼓,山门眼前。
拾级而上,无限风光,小溪潺潺,鸟鸣飞翔,乳石奇胎,庙立厅堂,能工巧匠,桥跨山梁。
清凉庵寨,坐立山间,庙堂建筑,依山岸傍,背靠灵山;拜谒信徒,络绎不绝,焚金炉旁,烟雾缭绕,香火盛旺;跪拜神灵,捐献功德,祈求上苍,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途经张良洞、神龟拜母、侍卫营、御膳堂、碾子坊;遥望三教峰:微子洞、箕子洞、比干洞、帝辛洞、帝乙洞、武乙洞、武丁洞;步过古石桥,直奔观音院,瞻仰大佛堂。
稍憩片刻,峰回路转,依山攀岩,身融山涧;天高苍穹,阴阳各半,夫妻共赏,奇石怪状;景物斑斓,秋高气爽,万紫千红,如画模样;韭芽吐绿,叶枯树褐,石缝吐蕾,生命顽强。
时至十一,弓背努力,且歇举头,山天相连;偶尔相遇,三两成群,谈笑风生,转回途中;忽一男童,直向前冲,不知疲倦,开路先锋;大振士气,劲鼓血涌,不甘落后,疾步前行。
朝阳清凉,以岭分享,步移岭央,视线阔朗;南北通透,东高西壤,数块青石,恰似联椅;饮水食果,能量补充,山风吹来,精神飒爽;石牌留影,尖山箭名,抖擞精神,直奔向东。
稍暂休整,士气大增,转眼之间,石刻碑影;好汉坡处,扎堆留念,立等三波,得以轮换;微风吹拂,巾丝飘逸,迎面笑脸,风发意气;再次启程,不问年龄,路在脚下,目标山顶;“意外”再现,耽搁前行,山韭漫坡,挖采用功;不觉时光,午时三刻,菜入行囊,疾步登顶。
午时末刻,登顶成功,旁若无人,狂喊助兴;尖山平头,有何稀罕,众人添石,平地冒尖;快来照相,值得纪念,为了取景,脚踏崖边;东瞰县城,南望云梦,西眺老寨,北临灵山;大好河山,一览无余,祖国昌盛,人民安康!
漫步下山,流连忘返,野菊迎面,身心舒坦,意深景美,不虚此行。
(2020年10月25日  重阳节

(0)

相关推荐

  • 京山宋家丰洞,乾隆废太子避过难?——风洞里的诗

    风洞里的诗   尔也 宋家丰洞,位于永兴镇丰泉村境内.沿主洞进约400米处有"八个台",犹如洞中小山.再走二三里,有后门可出洞上山.另有一支洞,洞顶有"天星眼" ...

  • 陈志民:游油城 赏古迹 叙友情(游记)

    游油城  赏古迹  叙友情(游记) 文图/陈志民 四月的一天,春风拂面,同学相约在古村落--淇县北阳镇油城村. 初中两年的同学相见,一下回到了四十四年前,青春激情顿时迸发,寒暄.握手.相拥,把上初中七 ...

  •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下)

    迁民合作社(下) 文图/陈志民 "鸡蛋换盐两不找钱",说的就是发生在合作社里的一个交易过程,那时家家户户都没几个钱,家里养几只鸡,下了蛋不舍得吃,拿到合作社去换成需要的商品,如:盐 ...

  •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上)

    迁民合作社(上) 文图/陈志民 母亲吩咐道,去,去合作社(供销社)打点儿酱油.这是难忘的儿时记忆. 母亲提到的合作社就是迁民合作社.那时的合作社就像是现在的超市,过去说的农村商店.过去的商店不像是现在 ...

  • 陈志民:小拱桥

    小拱桥 文图/陈志民 小拱桥,它建在我的祖籍后张近陈街自然村的村西赵家渠上,它也时长挂在我的心上. 我虽出生在后张近,但跟随父母在迁民村长大,现在工作生活在县城,后张近村成了我的老家和故乡.在九十年代 ...

  • 陈志民:挣工分儿(下)

    挣工分儿(下) 文图/陈志民 看红薯地和送扇镰看起来活轻工分儿好挣,可对于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的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时,在胆量上还需要打磨锻造,在体力上也需要锻炼增长.比如看红薯,红薯地离村子 ...

  • 陈志民:挣工分儿(上)

    挣工分儿(上) 文图/陈志民 挣工分儿是按劳分配的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参与生产队的农活,按贡献大小记工分儿,年底分红. 我开始挣工分儿是在上了五年级的时候,已经是12岁小伙子了,才允许干农活挣工分儿的 ...

  • 陈志民:哄母亲玩儿

    哄母亲玩儿 文图/陈志民 有个老年语说:"老换小是块宝".总结的很到位,很有哲理,我非常认同. 父母上了岁数,需要我们的照顾,我在陪伴母亲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其中的真谛.比如,作 ...

  • 陈志民:梦里的小河

    梦里的小河 文/陈志民  图/张巨孔 到过长江去过黄河,可唯独梦里,常见到迁民村东边的哪条小河. 草青青,水荡漾,赤身裸体任徜徉--,六.七十年代,迁民村的水系比较发达,村里.田间到处是沟沟壑壑.坑坑 ...

  • 陈志民:迁民老学校(下)

    迁民老学校(下) 文/陈志民 我对迁民老学校最后的记忆是1976年,我们在迁民新校区上初中一年级,9月9日毛主席逝世,迁民在拆除的那栋老学校房子平整的地面上,搭起灵棚集中悼念毛主席.毛主席画像坐南朝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