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谓卫公子荆(13-8)

知足者常乐。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只有知足才不会被欲望所牵制,这是修身的重要方面,更是为政者应该具备的修养。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
善居室:善于居家理财。
苟:差不多。
合:足够。
【译文】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他说:'差不多足够了。’稍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完美了’。”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公子札到各国去访问,在卫国,见到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人,谈得非常投机。他说:“卫国有很多贤能的君子,不会有什么祸患。”可见,卫公子荆已被列入贤能君子之列。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44年,而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这一年孔子才七岁,卫公子荆属于孔子的前辈。《论语》所载孔子谈到到卫公子荆时,是在讲述几十年前的事情。当时,鲁国国君为鲁襄公。后来鲁哀公时,鲁国也有一个公子荆,所以卫国的公子荆在《论语》中只能称卫公子荆。
卫国的公子荆成年之后结婚成家,父亲给他一处封地,让他治理自己的家室。始有之时,财用不足,宫室不美,其态度为“苟合矣”,认为差不多足够了。实际上未必足够,因为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有向上拓展、发展的空间,但他感到很满足。据说卫公子荆十五岁就代理宰相,处理国事,是一个私欲极少的为政者。“苟合矣”“苟完矣”“苟美矣”说明他在不同阶段都能够满足于生活现状,并没有去追求奢侈生活,而是集中精力处理国家大事,全心全意关心民众疾苦。
鲁哀公对待财富的态度与卫公子荆恰成对比。鲁哀公则一直担忧“用不足”。《论语∙颜渊》:“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面对年岁饥荒,有若建议鲁哀公用“彻法”即只收十分之一的田租,可鲁哀公说收了两份都还感到不够用度。鲁哀公恰好也有一个儿子名荆,应为鲁公子荆。可能孔子正是由此联想到卫公子荆的美德并作出积极评价,以教诲弟子,无论是居家理财还是治国理政,绝不能贪得无厌,而要时时处处保持知足常乐的美德。同时,针对当时诸侯各国为满足一己私欲,想尽一切办法搜刮财富、相互征伐,致使礼乐尽失等现状,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