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教学科研融合发展能力 曾峻
党校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融合发展的微观载体是教师。教师业务能力不仅事关教师职业生涯,而且事关党校办学质量、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需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着手,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个人。党校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提升教学科研融合发展能力。
把握教学科研的内在统一
在党校承载的各项功能中,教育培训是中心。对此《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等文件都有明确规定。听好课,是干部到党校学习的第一期待。讲好课,是党校教师的第一责任,反之,就是最大的失职。
党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有讲课、讲好课的追求,然而真正达到好课或精品课标准的却不多。学员日益增长的对优质课程的需要与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综观一些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一是选题和讲题设计不当,简单照搬文件表述或他人讲题。比如关于马列经典著作的题目,仅仅是泛用“导读”“解读”“时代价值”等概念,而缺乏特定主题或观点取向。二是缺乏必要的理论建构。泛用“现象—成因—对策”三段论,反复引用旧事例,而对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浅尝辄止,忽略学员可能关心的问题。三是深度思考和分析不够。许多时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流于表象表层,缺少必要的历史纵深感和理论穿透力。
上述种种现象,看起来是教学能力不足,实则是科研能力不强。科研能力不强,就难以发现和提炼真问题、设计出好讲题;科研能力不强,就难以辨别和运用新材料,只能反复嚼别人嚼过的馍;就难以保持概念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和分析的深刻性,就难以具备较强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员获得新启迪。缺乏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敏感性和有针对性地思考,课堂讲到“对策思考”时也难免浮光掠影。总之,科研基础不牢,教学的内涵就会大打折扣。教学内涵不足,少数教师便把心思用在如何“取悦”听课对象上,背离了教学宗旨和目标。
注意教学科研的外在差异
强调教学科研的统一性,不是说一个方面能力强,其他方面能力就自然强,或者可以把某个方面的成果简单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有的教师自认为科研能力强,完成了很多课题,发表了很多论著,然而课堂教学效果却并不太好。这种情况说明,要么那些课题和论著有水分,要么没有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规律,简单搬用自己的科研成果,错把“论文”当“讲稿”,误把“讲稿”当“讲授”。所以,教学强,一定科研强,但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这就提醒我们,教学、科研在表达方式、外部呈现形式上又是不同的,需要仔细辨别、区别对待。
与一般的教学对象不同,学员对党校教师授课除内容方面的特殊要求外,在教学方式上也有特殊期待。其一,希望教师尽可能做到联系实际、生动活泼,不照本宣科。其二,希望教师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无论大小标题还是分析过程的呈现都简洁明了,既有合逻辑的内容,又有体现美的形式。切忌将自己没有弄明白的观点丢给学员、把未加提炼提升的一大堆文字显示在课件上。其三,希望教师讲授代入感强、能引人入胜。教学要“抓住人”,就须反复琢磨。如何开头、如何起承转合、如何前后呼应、如何根据学员反应调节课堂气氛、如何精彩收尾等,都需要反复推敲。这样的推敲不是一次性的,每讲一次都要像第一次课那样认真对待,每次上台讲课都应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严肃与慎重。
促进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在贯通理论、历史与实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和方式上是一致的。基于这一定位,教师必须把促进教研协同发展作为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术基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若干关系。
“专”与“主”的关系。近些年来,党校引进的教师都具有较高学历,经受过专门学术训练。与此同时,党校加强主业主课建设,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比重不断提高。于是,当前一些教师在对待原有专业和主业主课关系上,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固守”原来的专业方向,不愿融入主业主课,甚至认为专业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另一种是放弃原来的专业积累,转向上课机会多的领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偏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原来专业和主业主课之间找到结合点。实际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党的历史、党性教育,都涉及理论和实践中的大量命题,每个学科都可以找到发挥作用的地方,不能把主业主课理解为少数学科、少数教师的事情。
“点”与“面”的关系。不管是从事哪个领域的教学科研,都应有个立足点。这个点代表一定的学科学术背景及教师观察问题的视角。但是,由于党校学员来源的广泛性,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对所在学科前沿动态要心中有数,还要对相关学科有大致的了解,对各个方面最新理论、最新政策、最新实践也要及时跟踪,能够随着理论和实践发展而持续提出新课题、新观点。从创新角度看,大量创新基本属于横向创新,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碰撞交流的结果。教师应克服学科局限和“门户之见”,更不能因一孔之见限制了自己吸纳新知识的能力和平等对话的意识。
“深”与“浅”的关系。科研活动着眼于“深入”,教学活动则要求“浅出”,钻研得很深,但不善于课堂表达,好东西难免曲高和寡,无法充分传递到学员那里。如果学员听得“很累”,那么他们就会怀疑教师自己是否搞清楚或教师所讲内容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没有“深入”的思考,“浅出”就可能变成“浅薄”“浅陋”,同样无法赢得学员的尊重。缺乏内涵和深度,便可能出现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现象,把主要精力花在口才训练、课件制作上,放在所谓“方法创新”上。事实上,“技术”“技巧”无法弥补或掩盖内容的苍白。
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不断产生高质量成果,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但却是值得为之付出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党校教师做到政治过硬、学养深厚、善于施教、品行高尚,党校事业就拥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党校所承载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就能得到更好地实现。(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