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猜不透的发家秘笈(1)
引 子
古人云:“天不变,道亦不变。”尽管天地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但客观规律和揭示了客观规律的真理是永恒的。过去被打入冷宫,关进死囚的“发财发家”一词,改革开放以来被“平反昭雪”,随后便一路走红,成为人们崇拜敬仰的“明星大腕”。就连那个与它谐音的数码“8”字,也红得像下了火——发热发烫。有人肯花重金去买一个带“8”字的车牌号或手机号。殊不知,透过现象从本质中抽象出的道理才是“发财发家”的真经噢。
过去,听老八爷讲过一个当地财主发家的故事,据说他就是凭一份无人猜透的秘笈,发变成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家望族的。通过这个虚构的故事,大家或许能够从中品出点味儿来,筛出个豆儿来。
故事的主人公,生在丁亥年,是从海上仙岛祈求而来,因此取名“海儿”。人们看他拙笨憨实,便叫成“憨娃子”——
憨娃的憨实事儿
1
从前,邑城镇满腹经纶的私塾先生黎德江老汉,到了“知天命”之年,却对自己的天命一片迷茫。妻子没有为他存住一颗发芽的种子,眼看就要断了祖宗的香火,这让他焦急而又无奈。妻子姚氏跟随神家婆到处求仙姑、拜菩萨,终于从遥远的仙岛——妈祖庙里“拴”来了一个儿子。儿子降生,一家人自然欢天喜地。可是,人们渐渐发现这孩子与众不同:头顶上右边黑发中有一撮白毛,左边散乱的白毛中有一撮黑发。于是,人们便窃窃私语:这不是好兆头。唯独德江老汉能从中看出奥妙,因为这正是妻子怀孕前他做过的那个怪异梦的谜底——金刚桥上的仙子娘娘托付给他一只带有八卦仙图的灵龟。因此,他冥冥之中暗自认定,这孩子是头顶无字天书的仙童降世。
然而,这孩子却天资拙笨,五岁会走路,八岁才会说话,刚会叫爹,就把爹给克死了。孩子生在丁亥年,又由海上仙岛祈求而来,因而取名“海儿”。但看他拙笨憨实的样子,人们约定俗成地叫成“憨娃子”。德江老汉过世前嘱咐妻子:无论家境贫寒到何等地步,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念书。“知书方能达理”,“书中有黄金”,求不得功名,做人也会成大器。
于是,憨娃十二岁就和邻居张家的小篓子一起跟跛足先生念书。愚笨憨实的他尽管读书刻苦认真,三年中也只背过了《三字经》《弟子规》的开头部分。
小篓子可是个聪明鬼儿、机灵猴儿,瘦小的个子,尖尖的下巴,忽闪着两只灵动的大眼睛,脑子里光想些“君子”和“淑女”如何配对的歪歪事儿。他很不守规矩,一门心思想捉弄人。当一个人的聪明总是以诡计出现时,其聪明也就变得令人生厌。然而,他的诡计落在憨娃身上却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小篓子把屎抹在树上,怂恿憨娃他们爬树掏鸟窝,憨娃却从中得到了一只金雀,卖出得了六块铜币;他唆使憨娃到河里摸螃蟹试水,却摸上了一块透明的石头,送给跛足先生,先生说是翡翠,让人雕刻了一只烟袋嘴儿。憨娃虽说念书不聪明,却很得先生喜爱。先生曾预言:别小看憨娃的憨实劲儿,将来必会发达。
2
尽管小篓子因为做些不仁不义的事,常常会被憨娃抡起皮锤给以教训,但他还是离不开憨娃,因为憨娃个子高,力气足,能让他得到许多实惠。两人就这样亦聚亦散、若即若离一同长大,又一同扛长工、打短工。秋后结伴到东北皂洼割芦苇草,到大集上卖,赚上一冬的零花钱。
一个初冬的早晨,天刚麻麻亮,乐安城西关大集上已经熙熙攘攘。磹口的油粉粥铺已经开张,刚开坛的油粉冒着滚滚的热气,飘出诱人的香味儿。占卜算命的水晶先生喝完油粉,挂起招牌准备开张,从水晶镜片的上沿发现街上的路人中有个熟悉的面孔,便上前打招呼。
憨娃被先生的客气称呼喊得有些受宠若惊,又看这先生也有些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
原来这水晶先生是一位痴迷经书的老学究。那年家中不幸遭遇一场火灾,把他的家产烧了个净光。水晶先生嗜书如命,别的家产还不甚可惜,没有圣贤书读便如同丢了魂魄。后来听说邑城镇的教书先生去世,便打听着,由小篓子领他找上门来。憨娃娘俩把书搬出来,水晶先生从中挑了一本刻印版的《周易》和一本《诗经》。看到先生如获至宝的样子,母子没要钱。如今相遇,先生自然如恩人一般以礼相待。先生又说:“那小篓子过后向老夫索要了一吊通宝制钱,可否与你?”
憨娃摇摇头说:“这些书我读不懂,先生拿去还能派上用场,这是俺送给先生的,不要钱。”
水晶先生默默夸赞道:“妙哉,妙哉!贪小利者,不担大财。汝乃大富大贵之相也。”这位算命先生从水晶石片里似乎一眼就能看透人生。他还告诉憨娃:那本《周易》里夹着当年憨娃的父亲为其留下的“八字处事箴言”,并转交保存。后来,这就成为那份人们得不到,猜不透而又神乎其神的“发家秘笈”。
3
又是一个初冬的西关大集,午后的暖阳照在巍峨高大的城墙上,城根处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懒洋洋地晒太阳,不时会为争口吃的厮打在一起。集市上的人已经稀稀落落,木料和苇草市场的买主也准备收摊回家。憨娃和小篓子今天的生意出奇得好,钱袋里的铜元和制钱,还有五六块闪光的银饼,相互碰撞发出悦耳的声响。这是出门半个月辛苦劳累积攒的收获。
憨娃从对面的崔家肴驴肉店铺里给家里的老娘买了六个带着肉香的白面火烧,托在手里正往回走,回头看到一个衣不遮体的男孩正可怜巴巴地瞅着他手里的火烧。憨娃顿生怜悯之心,拿起一个正想递给男孩,没想到从身后伸过一只手把火烧夺了过去,接着五六只手伸过来,把憨娃摁倒抢光了,还弄了他一身土。
众人看了又是气又好笑:“这世道,当不得好人,行不得善。”“行善反被抢,上哪儿找理去?”人们愤愤不平。
小篓子看男孩没拿到火烧,眼巴巴的样子,便朝他摆手:“唉,过来,我这儿有!”男孩高兴地跑过去,刚要伸手接,小篓子将手移开:“咱得有个条件,我叫你做啥你做啥。”拿人开涮,是小篓子的拿手好戏。让这个被饥饿驱使的孩子学了狗叫猫叫鸭子叫,惹得众人捧腹大笑。对面拴着一头毛驴刚拉了一堆驴屎蛋,小篓子得意地说:“你把那黑馒头给我拿来换白面火烧。”聪明的男孩一看他根本不像要施舍人的样子,难为地哭了,朝一个妇人跑过去。娘俩抱在一起,因不堪侮辱而潸然泪下。
憨娃从兜里拿出一个火烧送过去,妇人让孩子给他磕头。
原来这女子是登州曹县人士,远嫁到泰安,丈夫死了,要领这孩子回娘家,半路遭劫,盘费被抢光,流落到此。憨娃越听越心酸,眼窝里涔出泪水。他拉妇人到僻静处,把卖苇草的钱连兜一块塞给了妇人:“钱,我有力气可以再挣,大嫂快租辆驴车上路吧!”
妇人手里拿着钱,望着憨娃的背影默默地念叨:“妈祖灵光照此!”心里暗想:这人好面熟啊,似乎前世有缘!
回家的路上,憨娃一直默默不语,那可怜的母子俩总在他眼前晃悠。他娘俩是否能安全回家?
小篓子嬉笑地说:“你去和那小娘们,办了些什么骚情事儿?”
憨娃瞅了瞅小篓子没说话,却眼里冒火:拿落难人开涮——缺德!脸上欠着两巴掌!
憨娃回到家老娘病了,手中没钱咋办?他到庙里祈求,居然求到了三只金元宝······
他取出金元宝往地上一摔:天哪——
请欣赏下回:摔碎金元的人
作者:肖永明,山东博兴县人,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退休中学语文教师。有多篇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在省市县级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