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艺术家与博兴:郎咸芬在刘官庄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刘官庄是吕剧的发源地。

刘官庄自古就是一个穷村庄,被一个“穷”字所累。为养家糊口,这里烧硝的多,换油的多,做豆腐的多,乞讨的多,唱曲的多。刘官庄一带的民间艺人,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和探索,将原为说唱形式的艺术一步步向着戏剧化迈进,将吕剧传往全省,送往全国各地。吕剧进入济南府后,曾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的陶钝在《最初的吕剧》一文中,曾给这种“小戏”多次起名字,给戏班挂牌子。山东省委、省政府两次批复刘官庄一带为“吕艺乡”,阎坊镇复名为“吕艺镇”。原省文化局长王统照在济南看了张传海演出的《王定保借当》后,称之为吕剧的“谭鑫培”。张传海1963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952年,省文化厅文化科长李笃臣率省文工团30余名演员来到纯化刘官庄一带学戏,从此刘官庄名声大振。

1952年11月9日,山东省文工团以刘梅村为团长、尚之四为副团长,率领作曲家张斌、现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女)、沈涛、李公绰、韩彬(女)、武韬、林建华(女)、钱玉玲(女)、王俊英(女)、郭丽华(女)、吴铭(女)、齐士权、张真(女)15名演员,风尘仆仆来到博兴县刘官庄一带走访、座谈、切磋、学习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据老人们回忆,文工团是坐马车来的。

伙房就安排在刘官庄张可观家中,男演员宿舍安排在吕剧演员张彩富家中。为了给他们腾出宽敞较好点的房子,张彩富把小儿子赶到西邻张光然家里住。女演员安排在原惠民专区吕剧团导演、副团长张聚同的西北屋中。还有一部分安排在东庄子张新春家中,虽然离伙房远点,但房屋是新盖的,比较整洁亮堂。李公绰在青岛市吕剧团早已退休,东庄子与大庄一湾之隔,晚上只能用小棉油灯照明,至今提起来还记忆犹新。

郎咸芬参加第二届小戏艺术节开幕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博兴是我们吕剧的娘家,可亲切啦

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一部分在阎坊村,一少部分在贺家村,齐士权与张真在大胡村,大部分演员在刘官庄,分别入户走访座谈,亲身体验农村生活。作曲家张斌在刘官庄谱记了吕剧艺人张传海、张明然、张玉升、张墨林、张彩元、张彩富、张俊成、张守道等人的各种唱腔和时兴的民间曲调(见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吕剧音乐研究》),各个有影响的曲调、唱腔为吕剧谱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作曲水平。这些曲调、唱腔都融入了刘官庄老艺人的元素。这些剧目一经传唱,久演不衰,刘官庄吕剧老艺人功不可没。

2017年正月十五,刘官庄吕剧团正在演出

1953年春节来临之际,刘官庄吕剧老艺人们,主动给文工团的演员们送去了过年的礼物,并带领父老乡亲,把过年的豆腐、白菜、炸鱼、炸鸡、馒头、豆包、年糕、稷面(用稷子面或玉米面发酵后,按上红枣,切成四方块)等,送到他们的住处。郎咸芬感动得热泪盈眶,其他演员也纷纷恭敬致谢。

当时,郎咸芬正忙于《李二嫂改嫁》剧目之中。她在寡妇家中体验生活,深知寡妇的困苦与孤独。在学习纳鞋底上苦下功夫,开始是由刘官庄的五六个妇女一起教她。在教的时候,各做各的动作,显得无从下手学习,最后选择了动作麻利、针线娴熟的张秀俊的母亲,手把手地教。吕剧老艺人张明然看了她的表演后,仍不满意,说:“纳鞋底的麻线越用越短,不能过长。”经过反复练习、实践,她终于学会了“纳鞋底”的熟练动作。

《李二嫂改嫁》剧照,郎咸芬饰演李二嫂

三个多月的学习将要结束,文工团在阎坊区驻地连续演出了一天两个晚上。第一晚上演出的是文工团的杂耍、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等剧目。白天,上午由文工团演出了吕剧《小姑贤》。健在的老人们只记得王俊英扮演的刁氏。下午,由刘官庄“鲁兴吕剧团”演出的《王定保借当》,张传海扮演的县官。第二天晚上,演出的是《李二嫂改嫁》。演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那时,新中国《婚姻法》刚颁布两年多,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有的寡妇心想改嫁,却有顾虑,她们在戏台下找到郎咸芬,诉说衷情。在郎咸芬的劝说下,决心改嫁,最后终于找到了意中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纳鞋底的动作

演出结束后,文工团的演员们以对艺术表演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继续找刘官庄吕剧艺人进行座谈,对每场戏、每个剧情、每个动作,一一进行请教。刘官庄艺人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与看法,进行了多次修改。特别是在“麦场上拉完碌碡,再把场翻”一场中,有的动作做得不是很到位,于是就到庄外的场院里,经过户主允许,扒开麦穰垛当麦子铺在场上,又把停在场院中的碌碡借来槨子,拴上绳子,体会拉碌碡的艰难。那时的郎咸芬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在天寒地冻的日子,竟累得大汗淋漓,腰酸背痛。为了追求表演的真实性,她咬紧牙关,换了左肩换右肩。在翻场和扫场中有时反了架,刘官庄的艺人们以身示范,在一旁观看的群众也手把手地教。她真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边走路边琢磨,连吃饭的时间也忘不了练习。她先后学会了用草苫子盖麦垛、推碾、推磨、拿簸箕等,她对每一个动作都做得非常认真。由于她的刻苦努力,使《李二嫂改嫁》搬上了电影银幕,唱红了大江南北,唱遍了全国各地,她从此成了全国人的“二嫂子”。

老年郎咸芬在表演《李二嫂改嫁》选段

李二嫂带红了郎咸芬,郎咸芬带红了吕剧,剧中的一些经典动作都是在阎坊乡刘官庄学会的,一些经典唱段都是在阎坊乡刘官庄打磨成的,并且由最初的演出效果不理想到体验生活后该剧红遍大江南北,人人皆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二嫂改嫁》是从阎坊乡刘官庄走出去的,是从阎坊乡刘官庄走向大江南北的。

郎咸芬与小戏迷同台演唱

此后,文工团为了答谢刘官庄的父老乡亲,协助排演了两出现代吕剧《小二黑结婚》和《现代亲事》。

作者:张传法,字宝亭。山东省博兴县人。1977年参加工作,2010年退休。参加过《博兴县志》《博兴地名志》《博兴文化通览》《吕剧》《博兴县民政志》的编写,系山东省地名委员会研究会成员、中共博兴县委党史委研究会会员、博兴县戏剧家协会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