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里秋千高
清明,放风筝是男孩们的强项,而打秋千则是女孩们的强项。秋千一悠荡,南园子便成了女孩子们的天下。姐姐邀来邻居堂姐妹们及她的同窗好友们,南园子打破了往日的寂静,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南园子挤满了女孩,成了名副其实的 “女儿国”。姐姐自然就成了她们的国王,大家都尊重她,真心实意地拥护她,听从她的指挥。她大胆泼辣,热情好客,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因此,她很具有人格魅力。大家都喜欢找她玩。她当仁不让,开始发号施令,维持好秩序,保障大家的生命安全,共同分享打秋千的快乐。
南园子的桃花开了,一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桃花映红了少女们的笑脸。她们都扎着两条小辫,辫梢上系着个蝴蝶结,打扮得利利索索的。虽然都没有好看的衣裳穿,但朴素整洁也是一种自然美。不施铅华,不涂脂抹粉,素面朝天,天生丽质,这是当时姑娘们的真实写照。她们围着秋千,嘻嘻哈哈地闹着,争先恐后地抢着打秋千。大姐让她们自觉的排好队,轮流打秋千。一树桃花,一群蝴蝶,一群少女,相互映辉,光彩照人。南园子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恰巧展现出一幅“清明打秋千图”。它的构图巧妙,色彩搭配合理,诗情画意浓,与众不同的是,这幅画卷展现的是纯天然的动态之美,让人看了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打秋千,最能展现出少女们的青春魅力。当年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屁孩,姐姐已是楚楚动人的美少女了。她不仅喜欢唱歌,跳舞,还爱打秋千。我从小就喜欢跟着她玩儿,就像个跟屁虫一样,与她形影不离。她精心地照料着我,哄着我玩儿。我喜欢撒泼、耍赖,搞点恶作剧,她总是宽容我。她打秋千我也去掺合,甚至去乱搅和,让她无可奈何,她先把我抱上秋千。让我抓住绳子,然后轻轻地悠荡一会儿,让我过过瘾。再让我坐在一边,看她打秋千,我很喜欢看她打秋千。
姐姐打秋千,相当出色。与众不同的是,她在打秋千的时候,先脱掉棉衣、棉裤和鞋子。当时连件毛衣也没有,只好穿件秋衣、秋裤或花布衫和袜子。她抓住秋千绳子,向后倒两步,引体向上一窜,双脚就踩在秋千板上。再用力向前一蹴而就,秋千就悠荡起来。在秋千往回荡的时候,她就把膝关节略微弯曲,向前弯腰下蹲呈弓状,这样就形成一种张力,然后腰腿一伸直,用力一蹬,秋千板就引体向上了。这样的动作连续三至五下,就把秋千荡平口了。秋千荡来荡去,越荡越高,她如同只蝴蝶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脸上泛起了红云,就像刚抹上了层胭脂一样好看。黑头发也飘了起来,辫梢系着蝴蝶结也随之飞舞着。我在地上为她鼓掌、喝彩、加油。她笑了,笑得非常灿烂,腮上笑出了两个酒窝窝。当时在我眼里,大姐是南园子里最美丽的姑娘。蹴罢秋千,大姐的衣衫已经被汗湿透。她气喘吁吁地跳下秋千,就像一只矫健的燕子,轻轻地落在地上。秋千板向前一荡,她又抓住绳子,稳住秋千,防止它伤人。
大姐不仅擅长“单打秋千”,还经常与姐妹们进行“双打”,那就更精彩了。两个少女面对面,同时踩在秋千板上,紧密配合,轮流使劲。秋千板向前后摆动,一蹴而就,就荡起来了。秋千架被压的吱吱作响,我在地上惊呼起来,逗得姑娘们“咯儿咯儿”地笑了起来。银铃般的笑声惹得墙外小伙子心里发痒,他们想偷看一下,刚一露头,就被姑娘们的喊声吓得缩回去了。“今天是三月三女儿节,又是过神仙的日子。臭小子滚一边,不要亵渎神灵,神女是不容侵犯的,否则老姑对你就不客气了。”
大家闺秀打秋千,风情万种,在李清照的笔下已描写的淋漓尽致。她在一首词点绛唇里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真把打秋千的千金小姐写活了。小家碧玉,打秋千,也不逊色。她们清纯、率真,大胆泼辣,还带点儿野性。她们敢于张扬母爱情怀,勇敢地追求自由幸福和快乐,维护女权独立和尊严,与封建时代女性含蓄情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难道不是现代女性的至善至美吗?
记得有一天下午,姐姐们正在打秋千。我溜进南园子缠着大姐与我打秋千,大姐说:“你太小,秋千打高了会有危险,你就会害怕的。”我坚持要打,说:“有大姐在,俺怕啥?”大姐说:“好吧,咱试试看,不行快喊停。”她让我坐在秋千版上,抓牢秋千绳。她抓住绳子,纵身往上一窜,糟糕,膝盖磕在秋千板上,她“哎呦”一声,然后她把辫子一甩,用牙咬住,又纵身往上一窜,一蹴而就,两脚正巧踩在我两边露出的秋千板上。她不敢用力打秋千,还没有打得很高,我就喊停了。她安慰我:“抓牢绳子,闭上眼睛,你是男子汉,勇敢些,秋千停稳了,咱们就下去。”下了秋千,堂姐上前接着我,又刮我鼻子,又刮脸,问道:“咦,还是个男子汉呢,羞不羞?”我耳根发热,低头不语,再也不敢逞能了。后来我发现姐姐的膝盖碰得发青,都是我惹得祸,我心里好疼的。也很后悔。姐姐疼我,我也应该疼她,这才是姐弟情深。大姐那颗赤诚的心,也感动了我,这才是大姐的大美之处,相形之下我自惭形秽。
“春达寒食六十日”自立春到清明整两个月。除了过春节和正月十五“闹元宵”之外,清明节也算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日,与其他节日不同之处是,对大人来说,这并非是个快乐的节日,而是一个痛苦的节日,是个举国悲痛,祭祀逝世亲人的日子。这几天,大人们都要忙着去扫墓、上坟,缅怀祖上的恩典。自春秋以来,晋国的先民们就把寒食做为介子推的纪念日,举国上下禁生烟火,只吃冷食,以表示对先贤的敬意。唐代诗人杜牧,曾在诗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老天都在悲哭落泪,去上坟扫墓的行人失魂落魄,含悲忧伤的样子。不正是对那个时代先民的真实写照吗?千百年来,过清明的习俗流传至今。小孩不知愁滋味,只知道过清明,放风筝、打秋千,尽享幸福快乐,却不知大人们沉痛心情,相形之下,倍感父母的仁慈之心和宽容的胸怀。他们强忍内心的悲痛,也要让儿女们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这才是人间的大爱。大爱总是无私的,因此它才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成为世间的永恒。
过清明,男孩们放风筝。放飞了童年的梦想,把生活的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而女孩们对秋千则情有独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上溯到六百多年前,我们祖先还是巴蜀之人。明洪武二年,他被官府抓去,强行移民。押解到山东潍县,在城南庄家落了户。让巴蜀农耕文明,世代薪火相传,也融入了齐鲁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三月三,过神仙,古来有八仙过海之传说。然而家乡很少有人知道,祖先还有三月三是女儿节之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就是凡人做不了。”传说神仙无所不能,在天上逍遥自在,谁不羡慕呢?然而巴蜀先人们三月三过女儿节,就是让女孩们打秋千,秋千在空中荡来荡去,如同仙女们在空中腾云驾雾,好不令人快活。高大的转秋千更为过瘾,女孩们抓住秋千绳,一转动起来就像仙女飞天一样,腾空飞舞,女孩们感到自己也飘飘欲仙了。
我真奇怪,阳春三月,过清明,打秋千,不知为何不叫"打春千",而叫做打秋千,你能猜得出这个千古之谜吗?
作者:庄悦新,山东潍坊人。有300余首新古诗在报刊发表,曾在全国诗文大赛中获奖20余次,著有诗集《探灵集》第一卷《冷月花魂》;发表散文30余篇,散文《南园子》获蔡文姬文学奖一等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