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织机

老织机之所以被称作“老”,一则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有了好几千年,《三字经》里就有“子不学,断机杼”的说法,讲的是儒家的亚圣小珂还是少年儿童时,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气得他母亲把织机的横梁都砍断了,吓得孟子以后就老实了,终于改邪归正,后来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可见织机的历史非常悠久了。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乐羊子妻》和《木兰诗》中也分别提到了织机。二则是指家家户户的织机已经有很多年岁了。差不多是爷爷的爷爷置办下的器物,家里的大人小孩通常不记得是何年何月来到自己家的。一台老织机好多代人都使用,看起来非常古老,斑驳的身躯刻满了岁月的印痕。
其实,在农村和老织机同样古老的,还有手推车、犁、耧、锨、镢、锄等。几千年来,虽然材质有所改进,但模样丝毫没有变,使用方式也是最原始的。
老织机是过去农家屋里摆放的最大的工具,有两米半长,近两米高,一米多宽,加上摆放其他配套的必须品,足足能够占满一间屋子。
使用老织机已经是织布的最后一道工序了,此前配合织机的工具还有纺车。首先把棉花变成皮棉,然后用一根秫秸杆手工把绒子搓成一尺长的棉条,用纺车把棉条抽拉成棉纱,缠绕在锭子上。这就完成了由棉花到棉纱的过程。
使用纺车纺线也很需要技术,小时候我们看到老人们边说着话边纺线,就象毫不费力似的,就是在暗无星光的夏夜里,老奶奶们也能够摸黑纺线,线的粗细和线穗子缠绕的形状和在白天纺出的一摸一样。我们见纺车空下来摆在那里,就忍不住拿起来学着拧上几下,每次都把棉条缠绕成一个疙瘩。这时奶奶看到了就迈动着小脚跑过来,虚张声势的要打我们,我们就扔下棉条赶紧走开。大人之所以制止我们摆弄纺车,主要是怕我们把铁锭子弄弯了,就不能正常使用了,需要找经验丰富的人掰直了才行。有时孩子们会利用作废了的铁锭子绑在竹竿上穿青蛙,很锋利,比我们自己用铁条磨成的锥子要好得多。棉纱线纺够了之后,接下了要把棉纱穗子里的线导到钺子上,再经过牵机、上缯、刷机等过程,就到了上织机织布的时候了。
织布一般选择在春天。这时正好还没到农忙时节,气候也适合,就抓紧把冬天纺出的线连缀成布。当把加工好的线栓到织机上时,原先显得丑陋、硕大、凌乱的织机好像有了生命,变得威武、年轻、精干了。织布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手、脚、腰、眼齐动,并且要配合的象织出的布一样天衣无缝。整天都重复着一个动作,重复上万次,甚至十几万次。
织布时人要坐到织机的横木上,用未拿梭的手使劲推撑杆,让上下两层线之间露出一定空间,拿着梭的手就要趁机把梭扔过去,然后用另一只手接住,这样梭就带着线穿过来了。接下来两只脚要交叉用力,让两层线交换位置,变成上下颠倒,就把梭刚刚带过去的线夹住了,这时松开手,随着咔嚓一声响,撑竿落回来,就把刚穿过去的线卡紧了。这样一个循环的动作,织机上的布就增添了大概十几分之一毫米的长度,要织完成匹的布,需要重复多少次这个动作就可想而知了。
学织布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首先要手眼配合,学会扔梭。力气小了扔不过去,力气大了又接不住,就是接住了也会插痛手,要力气恰到好处才行,还有准确,否则梭就会穿过线层飞到外面,落到地下。织布靠的是手疾眼快,很能锻炼人的眼力。据说古代的神箭手纪昌在学习射箭之初,就是仰面倒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整天看梭子穿来穿去练成的“视物不瞬”的功夫。其次要手脚配合,协调一致。当梭扔过去后,必须迅速踏板,使上下两盖线交叉,织布效率才高。这些动作要经常反复锻炼,做到熟能生巧。有些年龄较大的妇女能够边说话边织布,扔梭时不用眼看也行,在外面只听见咔嚓咔嚓的细密声响,连续不断,有着很强的节奏性,悦耳动听。达到了这个程度,织起布来就轻松自如,质量和效率也提高了,一天能织好几米。
用老织机不但能织出白布,根据经线、纬线用线的色泽不同,还能织出条纹布、格子布。如果用上四页缯,变换着投梭的花样,还能织出弯曲的条纹,不过技术很难掌握,不是心灵手巧的妇女一般掌握不了这样织的技巧。老织机织出的布头上带着线穗子,有人用它们当手巾,挂在门上擦手,有的会给小孩做成裙子,鲜艳的穗子非常醒目漂亮。过去农村有专门染布的,不定时到村里敲着锣招揽生意,人们把织出来的白布送过去,几天后染坊里就能够根据需要染成各种颜色,还能印染上寓意深刻的图案,布面底色通常以蓝色居多,用豆面留白空出花纹。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还掌握着这门技艺,印染出的布料也成为民间工艺品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各种料子的布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老粗布被人们厌弃了,老织机曾一度退出历史舞台,被闲置在屋子的角落里,上面蒙满了灰尘,几乎成了古董。也有些人家大概认为往后用不着了,干脆劈掉当柴火烧了。但随着人们绿色环保和有机意识的增强,老粗布越来越受到欢迎,老织机也返老还童,又发挥出了连线成布的作用。
作者:孙志永,山东博兴人。曾任教14年,继而分别在博兴县政府办公室、县委政法委、县政协,从事文字工作。创作各类诗歌近千首,其他文稿百万字。
(0)

相关推荐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二)搓捻子纺棉线

    (二)搓捻子纺棉线 如果说弹花轧花是织布前的材料准备,那么搓捻子(搓棉条)纺棉线则是土织布的第一步. 搓捻子:搓捻子时,先找一块光滑的砖头(就是普通的青砖,只是常用而已所以比较光滑),实在没有这样的青 ...

  • 『我醉乡土』程立正丨母亲的纺车

    母 亲 的 纺 车 程立正 每次回老家,从我家大门洞里穿过的时候,一抬头,就会看到侧面墙上高高挂着的纺车,它在那里已经"休息"了近二十多年了. 那是一辆普通的农家纺车,陈旧但并没有 ...

  • 乡土文学 | 张启超:纺花织布

    乡土专栏主编:朱保彰 文:张启超 / 图:堆糖 那时候,纺花纳鞋好像都是妇女的手头活,你不论到谁家串门子,不是见女主人在嗯嗯地纺花,就是在哧啦哧啦地纳鞋底,反正不会闲着. 纳鞋底后面咱专门说,现在专说 ...

  • 奶奶的纺车会唱歌

    奶奶的纺车会唱歌 奶奶有一架纺车,是从奶奶的娘家陪嫁过来的,就搁在堂屋的南墙边上.那是一架会唱歌的纺车,它奏唱过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 每日,收拾完锅瓢碗筷,喂饱了猪鸡鸭屯,打扫净内屋外院,奶奶就坐在纺 ...

  • 【村里的小学校(外一章)】/ 屈吉平

    村里的小学校(外一章) 屈吉平 对一个小村来说,学校就是一座精神圣殿.有学校在,村庄就有活力,就有希望. 当年我村的小学坐北向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修建的.砖瓦是大队砖瓦窑烧的,土坯是社员打的,木料 ...

  • 那些儿时传来的织布声

    一直以来,都想写写与织布有关的记忆,只是那时候还是太小,根本没来得及仔细观察,织布机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害怕自己写出了不确切的记忆,会贻笑大方. 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这让我关于织布的记忆再次复 ...

  • 一文Vol.19 |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提花织机的复原研究

    2013年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基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4座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出土大量漆木器.陶器,以及 ...

  •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4台织机入选“指南针计划”

    发布时间:2014-09-17文章出处:四川日报作者:吴晓铃 老官山出土的织机模型﹙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探寻中国古代提花织造技术脉络   中国汉代提花织造技术是如何织出精美丝绸的?这个答案 ...

  • 当你老了, 就不要再“折腾”自己了, 不值得(深刻)

    点击加载图片 人这辈子,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忙里忙外,有可能就是一场空. 人这一生,勤勤恳恳,终日打拼,披星戴月,有可能还是无所得. 当人还年轻的时候,总是认为人活着,还是要有点价值比较好.可是,过了 ...

  • 一物降一物,老中医最喜欢用的20种中成药,好用不贵,家庭常备!

    一物降一物,老中医最喜欢用的20种中成药,好用不贵,家庭常备!   1. 风寒感冒--老中医喜用--荆防冲剂   2. 口臭--老中医喜用--复方双花口服液   3. 肾阳虚--老中医喜用--参雄温阳 ...

  • 瑜伽老宏大了..就像一部交响乐,体位法练习单薄的就一件小乐器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瑜伽就是一个一个的体式(姿势,pose).人们会经常说摆个瑜伽姿势.但是根据印度哈达瑜伽的传统(所有练习体式的瑜伽都属于哈达瑜伽流派)体式只是内修的一个手段,锻炼身体,减肥塑形,理疗 ...

  • 76岁老中医:5种中药泡水喝,缓解肺结节...

    76岁老中医:5种中药泡水喝,缓解肺结节,记得收藏备用 1.连翘 摘自 |<中药大辞典> 药理|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适用|温热,斑疹,丹毒,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2.壁虎 摘自 ...

  • 老电工总结的配电箱安装禁忌

    禁忌1:照明配电箱(板)进场未做检查.  后果:照明配电箱(板)进场未做检查,往往在安装后才发现:其二层板没有专用接地螺栓,保护地线截面小,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没有用裸铜软线与金属构架可靠连接,导线与器 ...

  • 老柴的《摇篮曲》

    小编之前介绍过不少"摇篮曲",有勃拉姆斯的<Op.49 No.4>,有舒伯特的<D.498 No.2>,有福莱的<Op.56 No.1>,以及肖 ...

  • 胆子小、易受惊吓,多半是心胆气虚!老中医安神定志、补益心气

    胆子小、易受惊吓,多半是心胆气虚!老中医安神定志、补益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