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大善人”庞步翰传奇

解放以前,博兴县有个庞家庄,庄里有个名扬百里的大善人——庞步翰,四邻八乡的人们都习惯叫他庞宝汉。他一生俭朴、乐善好施、济困穷人。土改后,人民政府和贫苦农民称之为“开明地主”。

庞步翰于1879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在清朝末年,他家已是博兴城北屈指可数的富裕家族了,他成家立业后,富裕的家庭并没有让庞步翰成为浪荡公子。他依然是粗布衣着庄户饭,经常赶集上店出远门。不认识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博兴庞家的大财主庞步翰。

到1946年土改的时候,庞步翰已经把宅子建成了前后两个大院,一个大院里又分4个小院。据1966年去过庞步翰家的程学礼老师讲,他家大门坐北朝南,木门槛有10公分厚,门板子也有4—5公分厚,巷子里头的大小门楼都是一个样式的,大堂屋的客厅整个前面墙都是木结构。解放后,到1961年的时候客厅还是原区长李寿田的办公室,在一边还有一个小里间,是他的宿舍。

庞步翰能过成当地最大的财主,当地的老人们都说是与他的俭朴治家息息相关。他要求家人们要吃饱不求吃好,一口锅不做二样饭,自己与家人和长、短工吃一样的饭,当时,他家里有7口人再加上长短工几十人吃饭如果稍加放任,一年下来就是个大数目。除去待客用白面饭食外,自己从不舍得吃白面馒头,全家人只有在春节和其他节日时吃,其余时间都是粗粮和两面子干粮;再就是穿戴不奢华,别的财主都是戴金穿银、绸缎锦衣。庞步翰就是庄户人的衣着,在他的影响下,老婆孩子穿戴的也很平常。他把每年收入的90%以上都用来置地、买牲畜,添置生产生活用家具。由于他善于捕捉信息、消息灵通,对土地、粮食等的市场行情了如指掌,何时出售,何时购进把握得恰到好处,三十来年的功夫他已购置农田400多亩,成了博兴县城以北最大的地主。

庞步翰有一大长处,就是关心穷人,接济乡亲。他每天都叫伙房喽,蒸上一簸箩窝头,抬到大门楼上,他就坐在那门楼上喝着茶玩,看到有要饭滴一上台阶,他就截下说:“你别进去了,进去看狗再咬着你,我在这里给你块干粮,你快再去跑个门吧”。要是有年龄大点滴或是小孩、妇女,他就说:“你跑个门不容易啊,我给你个囫囵滴”。他把干粮放到早准备好的竹篮子里,用绳子从门楼上放下来。他的门楼底下一边一个小屋,晚上他就住在这里看门,那边一间是帐房先生住的屋,再往里就是南屋了。

传说有一年,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要饭,来到门楼前,他就把那个要饭滴叫到了家里,管了他一顿饭,临走还又让他背上一袋子粮食,说:“给你这些粮食,你当种子也行,自己吃也行。”那个要饭滴就说:“你看我吃着滴还拿着滴,我到秋上打下粮食来还你。”他说:“还啥啊!你还了我你吃啥啊?那不是你还是没有吗?你吃完喽再来背。”给他发起来,就让他吃力地背着粮食走了。扛活滴伙计就说:“掌柜滴,你看你,一看那个要饭滴,就是个懒汉,你还给他吃滴又给他拿着滴。”他只是笑了笑,也没再说什么。

再说那个要饭滴,把粮食背到家里后他就噱了。庞步翰是这周围近处最大的地主啊,他都给我吃着滴还拿着滴,他就拿着别的财主不当回事了。隔了一天,他就上了另一个财主的门口上去要饭,这个主家呢不但没给他吃滴,还把他给撵了出来,他就爬到这个财主家门口外的一棵树上大骂,这个财主家的人就从树上把他拖了下来,把他狠狠滴打喽一顿。打喽以后,他看着这个财主家的秫秸垛就说:“捏是草垛吗?捏是一堆灰。”到了晚上,他就去给人家点了火。他说是一堆灰,人家就知道是他放滴火啊,那是人家一冬的牲口料啊,这个财主家的三个儿子,就把他捆起来扔到火里烧死了。出了人命,那还了得,县太爷就派人把这个财主家的三个儿子,都抓去投进大牢了。这不,因为一点小事,就祸害了两个主啊。

再有就是拾庄稼滴人,都躲着庞步翰家的地,不好意思地进去拾,要是叫他看见喽,他就会给抱上一个麦个子给发起来,让你背走。他割麦子的时候,都是让短工剩下2亩斜角子或三角子的时候停下,不让割那些了,短工说:“就这么点了,我们几镰就割完了”。他说:“不了,咱不要了,你看那些拾麦子滴都躲着我啊,咱快都走喽,好让他们来撕把撕把”。他那庄稼也很放心,麦个子就放在坡里,也没好意思滴去祸害的。

到了春耕或秋收的时候,庞步翰还让人把牲口喂饱饮好,留下两头牛、两匹马拴到他家的屋后边,没有牲口的主谁家使谁家就牵去用,用完再给他送回来就行。他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乡亲们说,庞步翰家一直这样做到土改的时候。当地的百姓都称他为“大善人——庞宝汉”。

庞步翰乐善好施、济困穷人,受到了四邻八乡老百姓的敬仰。1946年8月,土地改革的时候,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这场触及地主富农根本利益的风暴中,庞步翰主动将自家的400多亩土地全都献了出来,由土地分配委员会分配给无地和少地农民。他的这一举动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

传说在土改斗地主运动中,土改工作队叫人揭发批斗庞步翰,不管怎么做工作就是发动不起来。最后,强行动员在庞步翰家的长工站出来揭发,工作队给他写好稿子叫他念,刚开始还上纲上线,他念着念着就说:“我揭发庞步翰多么害人,我从小无父无母,他收养了我,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他嫌我小,就把我送进了学堂,让我去读书,我又不爱上学,所以我坚决没去上。”

原来庞步翰把他养大喽,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看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打算让他进学堂,去学上点本事。可这个孩子呢?很有志气就说:“我从小无爹无娘,是你把我捡来养活大,我得报恩啊,我不能去上学啊。”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去上学,也就散伙了。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跟着干活,一干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已学会了一身好农活,干啥啥行,掌柜滴就叫他当了领工,地里的农活都是叫他去安排,需要雇短工的时候,他就到市上去叫人来他领着干。他长大成人后,庞步翰给他娶了媳妇,就对他说:“趁着你还年轻自己过吧”他一听就不干了说:“你不要我了。”“我不是不要你啊,我年龄也大了,趁着我还说了算,那里那位宅子,那块地给你,好好过份日子吧!你要是光给我干,这样干来干去,等着我一伸腿,要是到孩子们分家的时候没有你的份啊!”庞步翰说。

他接着说,庞步翰就这样,为了收买人心,他给我娶了媳妇,给我喽一个院子、几亩地让我自己过日子。说到最后他又说:“没有庞步翰就没有我今天啊”。土改工作队接着就把他从台子上撵下来了。批斗会也就不了了之了。

传说有一次庞步翰去赶陈户店大集,在牲口市里看上了几匹好马,便上前问价砍价。那时的牲口买卖不像现在用言语直接交流,砍价是在肥大的袖筒内手摸着手进行,价码用不同的手指动作表示,俗称摸手捏码。贩卖牲口的是个外地人,当然不认识庞步翰,一看他的一身穿戴,便料定这是个不知深浅的穷光蛋,这等牲口你也敢问?是你买得起的吗?卖者面带蔑视不屑一顾,伸出二十两银子的数目,想把庞步翰吓住,庞步翰对卖家的表现看得一清二楚,却不温不火,依然一本正经,却伸出了十两银子的数目。在集上有很多认识庞步翰的,便围了过来看热闹,看庞家这大财主会给这牲口出什么价钱?卖者没想到庞步翰竟敢出十两银子,心想就是五两你也要砸锅卖铁!于是他又伸出手指问:“你要这一匹吗?”庞步翰说:“不,这八匹我全要!”“全要?”那牲口贩子憋不住的放声大笑,便说:“这可不是儿戏!今天当着众位买家的面,咱可说清楚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让你二两,八两怎么样?”庞步翰知道,这可是赔本的买卖啊!于是说,你放心,在场的各位可当我的保人,这八匹马我全要了!看事的人便七嘴八舌地说,“放心吧!再有这些他也买得起!”看到这般光景,卖牲口的人冷汗一下子就湿透了衣背。话一出口,只好将那八匹马送到了庞步翰的家里。庞步翰把买牲口的银子摆在了方桌上,让卖牲口的人一一过数,分毫不差。然后宴请招待他们,那卖牲口的哪里还吃得下去?面带懊悔之色,不断唉声叹气。庞步翰和颜悦色地说:“钱我是给你们点清了,并未食言。但我也知道,今天你们做了赔本的买卖了!为人在世,不可以貌取人,不要张狂!你们放心,我只要两匹马,值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剩下的你们还牵走!”闻听此言,感动得卖牲口的人连忙下跪磕头,千恩万谢。这故事一下子传遍了十里八乡,至今,上百里的范围内还会有人时常讲起这个故事。

庞步翰虽然是个大财主,但他能够替穷人着想,不计得失,乐于帮人。被当地百姓称为“开明地主”“大善人——庞宝汉”。

作者:周武山,山东博兴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散文协会会员。从事新闻写作三十余年,文字见诸于《作家报》《大众日报》《滨州日报》等报刊和平台,并有多篇文学作品获奖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