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院收藏的西周玉器(中)

玉饰 西周 周穆王时期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高7.2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器玉质呈青色,间有黑色沁斑。整器为梯形,上刻一凤鸟。凤鸟昂首挺胸,作站立状,圆眼、钩喙,长尾随器势而向上卷曲、垂落,恰到自然。足踏云纹,补白适中。整器线条疏密得当,显示了制作者的匠心独具。图纹刻划流畅,线条刚劲有力。在雕琢中,“勾”、“彻”并用,即采用细阴线与斜坡式粗阴线相结合的技法以刻画同一主题,造成强烈的感光反差,愈显主题花纹轮廓清晰,突出了西周时期的雕刻特色。

玛瑙珠、绿松石珠、玉珠、玉蚕组合腕饰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647号墓出土直径8.5厘米由24颗大小不同的红色玛瑙珠、7颗绿松石珠、2颗绿松石管、2颗玉管和1颗玉珠及一蚕形玉饰穿缀而成。此器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腕部,因此推测其为墓主生前所佩带的手镯,十分精美。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780号墓也出土一件春秋时期的腕饰,由60枚不同形状的红玛瑙珠、绿松石珠、玉管和石片夹杂在一起,单行串成。为墓主生前手镯,色彩斑斓,造型优美别致,富贵华美。

玛瑙珠、玉佩组合项饰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820号墓出土 长23厘米 宽 16.2厘米直径21厘米玉椭圆形饰长2.4厘米 宽2厘米 厚0.3厘米 玉马蹄形饰长2.2厘米 宽2.2厘米厚0.3厘米这组颈串饰用双线将101颗玛瑙珠、10件玉马蹄形饰、1件玉椭圆形饰和2件小石饰串连而成。玛瑙珠双行,每隔若干颗珠子,用双线穿入一件玉马蹄形饰,椭圆形玉饰垂于整组颈项饰的下方。玉椭圆形饰刻有龙首纹,玉马蹄形饰双线刻龙鳞纹。此器出土时位于墓主的颈部,是一件十分美丽的项饰,是墓主生前实用器,死后随葬,墓主人为女性贵族。出土时颈饰件排列有序,便于重新串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西周时期,这种组玉佩十分流行。在三门峡虢国墓、山西曲沃晋侯墓、陕西扶风强家墓等出土了大量的组玉佩,其上的玉饰件多为璜形,雕刻龙纹、龙凤纹和神人纹等,并与玛瑙珠穿缀在一起。出土时,多系于墓主的颈部。造型别致,色彩绚丽,典雅华贵。

玉蚕佩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704号墓出土长3.2厘米 最宽1厘米 最厚0.4厘米玉纯白色,器弯曲呈弧形,上粗下细。头部较圆,上有向外突出的双目。头下方雕刻爪纹,爪前后钻有一通透小圆孔。从头部向下,身体逐渐变细,到尾部呈尖状,身躯雕刻七条阴线纹,越往尾部阴线纹越密,代表身躯。头中部两面对钻一圆孔,可供系佩。造型生动逼真,玉质洁白,纯净光润,应为羊脂白玉。雕刻技法纯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世界上唯一生产丝绸的国家。养蚕和丝织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经知道养蚕和利用蚕丝。商代蚕丝业已经很发达,在商代墓葬中出土过玉雕蚕。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养蚕业已经很普遍,遍及东西南北广大地区。许多墓葬均出土大量玉雕蚕,形状有直身形,有弯曲形、璜形等。有的墓还出土了丝绸残片。这些实物资料充分说明这段时期蚕丝业一直很发达。

龙形玉饰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662号墓出土高4.2厘米 宽3.7厘米 厚0.3- 0.2厘米玉为浅绿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体扁平,呈“C”字形状。龙首雕刻宽大,头上饰一长角,头顶起尖脊,椭圆形眼,口部大张,上唇向上勾卷,长舌呈长条形向颈下勾卷。龙躯体卷成弯勾形,尾端平齐。龙的边缘随器形雕琢单阴线轮廓线,身躯中部刻双线勾云纹。此器造型优美别致,特别是龙嘴部形状特殊。玉质光润亮泽,纹饰流畅。1994年山西省晋侯墓地92号墓出土一对西周玉龙形饰,与这两件玉龙形饰基本相似。西周玉龙形饰龙体首尾相对,只有一小缺口,接近于商代玉龙的卷曲形状。为椭圆形眼,上唇向上勾卷,长舌呈长方条形,向内侧勾卷。这种龙形饰是作为玉玦组佩中的饰件之一,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

透雕龙形玉饰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657号墓出土长4.6厘米宽2.6厘米最厚0.4厘米玉为青绿色,器表有光泽。体扁平,镂雕成双首共身龙,呈“S”形状,另一面光素无纹。龙首呈斜角对称分布,龙首有角,椭圆形眼,张口,上唇向上卷,长舌向后勾卷,并与龙体相连。足呈伏卧状。龙身边缘出脊齿,器身周边雕刻细阴线纹为轮廓线,身饰双阴线纹与二龙眼部相连,器身正中部刻一椭圆形目纹,并与身体双阴线纹相连接。器两侧与背部各有两对穿孔,便于与其它玉饰穿缀。造型设计巧妙,纹饰简洁,线条流畅,玉质光润,制作精致。此器应与其它饰件相连的项饰,做为组玉佩中饰件之一。此造型龙纹开战国“S”形玉龙佩之先河,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玉兔佩 西周 上:长4.3厘米 宽2.2厘米 下:长4.5厘米宽2.7厘米两件玉兔形状基本相同,绿色,体扁薄。玉兔呈伏卧状,侧视,圆眼,长耳后伏,嘴紧闭。翘尾,臀部肥硕,前后腿屈卧,刻出爪纹。用明刻线勾出身体各部位轮廓,嘴穿一透孔,两面纹饰相同。片雕,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质朴可爱。这种形状的玉兔,在周代较为多见。玉兔纹最早见于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有玉兔。西周时期琢玉风格与商代有所不同,其造型生动,突出主要特征,线条遒劲有力,流畅自如,纹饰有繁、简之分。

玉鸟佩 西周 长4厘米 宽2.5厘米青玉,体扁平。吻部前凸,圆目,头上有长角,胸腹肥硕,双翅上翘,上刻翎羽纹,双足,胸前穿一圆孔,可系佩。此器嵌入一随形的象牙托中。此种形状的玉鸟,在周代十分流行,传世和出土器较为多见。形态与商代不同,采用“一面坡”的雕刻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丰富,姿态各异。陕西长安县沣西西周早期墓出土一件高冠玉鸟佩,长9.1厘米,宽3厘米,玉质洁白,体扁平,大圆眼,尖喙,头顶部刻有脊齿的高冠,上刻细密阴线波折纹,身饰羽毛纹,用宽斜线琢刻,身下有爪纹,鸟纹较抽象,图案化,十分优美。陕西岐山县王家嘴出土一件西周早期花冠玉鸟佩,白玉,长4厘米,高2.6厘米,圆眼、勾喙,头顶上琢刻一长形花冠,并与长方形身躯相连,身饰椭圆形、长方形羽纹,造型纹饰极其优美。这两件精美的玉鸟佩,是周代玉鸟佩中精品。

人龙合体纹玉饰 西周 长4.1厘米 宽3.8厘米玉为浅绿色,在方形玉饰上雕刻两组人、龙共身纹,龙在上,人首在下。龙、人身躯交缠在一起。龙头顶有一角,圆眼,张口翘鼻,露出长舌,人首为圆眼,圆勾鼻。器身雕刻勾云纹,器中部刻一圆孔,可佩系,另一面光素无纹。纹饰雕刻精美,充满神秘色彩,玉质莹润。人龙合体佩饰,在西周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类似此器的人龙、人凤或龙凤玉佩饰等。人的形态不是现实生活中一般的人物,而应是神人,龙也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而是创造出来的神灵。神人与龙可一同升天,神人能驾御龙,实现愿望。神人是上天至高无上的代表。这件人龙合体佩饰应为组玉佩中的饰件之一。1981年陕西扶风县强家1号西周墓出土了多件人龙纹玉佩饰,与此器基本相同,带有神秘色彩,这种佩饰盛行于西周中晚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