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谈谈【178】唇腭裂序列治疗之我见

弹指一挥间,我国走过了三十年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历程,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感触颇多。一辈子的主要时光都融在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发展之中,序列治疗带给我荣耀,也带给我不安,所以,对唇腭裂序列治疗有很多深厚而难忘的回忆。

早在九十年代初,我还在就读邓典智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期间,接待了前来学术交流的美国Hope基金会唇腭裂专家组。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除整形外科医生外的语音师、正畸医师、心理咨询师、遗传学专家、耳鼻喉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儿科医师等一队人马,挑选了几个病房的唇腭裂患儿,各专业专家检查后进行集体讨论,最后由组长进行了治疗计划的分工。这种治疗模式,显然不同于我们仅靠外科医生包揽一切的治疗模式。很快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治疗理念与模式,在全国主要唇腭裂治疗单位得到了大力宣传,最终被写入了口腔医学本科教材。

我记得那个时候,逢唇腭裂或相关学术会议必会听到有专家讲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理念与模式,明显感觉到专家们认为,序列治疗使唇腭裂的治疗者似乎技高一筹,因为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治疗模式。如此,十余年过去了,我却发现序列治疗就全国医疗单位来讲,还仅停留在宣传的层面上,并没有应用到日常每一例患者治疗之中,还是外科医生在决定一切的模式。

2005年我第一次担任全国唇腭裂治疗学组长后,在大连专门召开了一次唇腭裂序列治疗研讨会,主题就是如何实现序列治疗的中国化或本土化,最后总结出的主要精神和做法即是,在现行的医疗体制和管理模式以及绩效分配机制下,充分发挥外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作用,鼓励现有医护人员“一专多能”掌握序列治疗中除外科之外的技能,主要是术前正畸,语音诊断与治疗,心理咨询与干预,中耳积液的诊断与处理,生长发育的评估,营养评估与管理,小儿专科护理,资料的收集与管理等业务技能。于是,全国不少单位都真正开展起了唇腭裂序列治疗。

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家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将唇腭裂序列治疗由简变繁,不断培训人员,扩展序列治疗范畴。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患儿家长也被积极调动起来予以配合,早的从出生后一周,晚的也在出生后一个月内,被召唤到医院开始相关治疗包括术前正畸,唇粘连术以及语音干预等。

此后,从几个月到几乎每一年都为他们制定了治疗项目,贯穿于唇腭裂患儿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乃至青年期结束,给患者带来的是时间、经济和人力上的巨大支出。恰在此时我们翻译出版了宝典《唇腭裂综合治疗学》,其中国际同行的研究表明,随着序列治疗内容的增加,最终治疗效果并无显著提升,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再次思考。

接下来,我们开始以最终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感受为目标,开始加强对唇腭裂初期手术功能的研究,希望通过提高唇腭裂初期手术效果,同时避免或减少继发畸形,来实现对序列治疗的简约化,简约不是简单,而是对序列治疗内涵的又一次认识和提升。通过近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建立了具有提升术后效果和减少继发畸形的唇腭裂手术新方法,向实现唇腭裂治疗的简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十年的序列治疗历程,值得总结和回顾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丰富了,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挖掘。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