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围棋棋王传》​第十八章 清代棋圣范西屏(二)

黄某称霸京城棋坛有年,打败过无数位成名的围棋高手,棋艺已然炉火纯青,当下施展妙手,在棋盘之上纵横捭阖,进退攻杀,极是剽悍。但范西屏好整以暇,从容对敌,信手挥洒,着着凌厉无踌,每一子落将下去,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手一置,实则波澜汹涌,石破天惊,有似雷电激荡,威气横空,神妙绝伦。
这一局激战只看得旁观众人挢舌难下,惊叹不止。
斗到中盘之时,二人在一个边角之处又再燃起了激烈的战火。范西屏棋锋犀利,神妙无方,临机制变,势不可挡。黄某左支右绌,步步退避,渐感不支,而手中的棋子也渐渐迟滞了起来,握在手中,就像每一子都有千钧之力一般,殚精竭虑,不断地苦思善策,大耗心神,久久难下一子,额头之上更是汗珠涔涔而下,窘态百出。
范西屏见黄某手中握了一子,瞻前顾后,踌躇不决,目光呆滞,迟迟不能落将下来,便耐着性子再等良久,见他仍是难以下子,便笑道:“黄先生这般迟迟不置一子,难道是想要就此罢战吗?!'
此言一出,黄某登时便有如突然之间遭到了五雷轰顶一般,脸上骤然变色,口中喃喃地说道:“冤孽!冤孽!冤孽呀!这是老天爷存心要让我输掉啊,我还争他做什么?!罢了,罢了!'于是推枰认输,却不料站起身来时,突的两眼发黑, “ 砰”一声倒在了地上,两眼一翻竟就此去世了。
这一场大战,范西屏一举挫败了称霸京城棋坛多年的围棋国手黄某,声名响震一时,轰动京城,从而顺理成章地取代了黄某的棋坛围棋霸主的地位,领袖群伦,成为了称雄棋坛的天下第一围棋国手。
公元1739年(清代乾隆四年) ,平湖县(别称当湖)的一位书香世家子弟张永年喜好围棋,他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张世昌、张世仁都博学能文,棋力精湛,时称“当湖三张',颇著雅望。
张永年十分仰慕范西屏与施襄夏威震棋坛的大国手英名,就十分诚恳地延请范、施二人一同来到自己家里,专心教导自己与两个儿子学习下围棋。
张永年请范西屏与施襄夏示范对局,二人一场大战,精妙绝伦,张永年父子将之辑成棋谱,这便是后世棋手所普遍推崇的对局绝品、中国围棋史上大名鼎鼎的“当湖十局”。
这一年范西屏31岁,施襄夏30岁,虽然只是而立之年,但二人都已是驰名天下的围棋大国手了,又正当血气方刚,精力弥漫,所向无敌的巅峰之际。因此,这一番厮杀妙着儿纷呈,神妙无方,起落跌宕,惊心动魄,被后人普遍认为是范、施弈棋当中的上佳绝品,也是中国古代围棋史上势子对局的巅峰极致。
“当湖十局'是一个概称,其实是二人一共对弈了13局,但流传到今天的遗谱却只有11局了。
范西屏“当湖十局”石破天惊,惊天泣鬼,妙绝古今,真正无愧于“棋圣'的美誉。
后来,清朝末年,有一位朝廷的达官显宦方浚颐,酷好围棋,曾经研习“当湖十局',但觉棋势鬼斧神工,奥妙无穷,奉为至宝;虽然专心致志地修习数年,却终因自己棋力不够,始终无法领悟其中的诸般奥妙精义。但方浚颐并不气馁,随即请来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围棋国手周小松,让他来讲解“当湖十局'的精微要义。
周小松苦心孤诣地钻研数日后,喟然释手,向方浚颐辞谢道:“范、施高艺,我望尘莫及,不敢随便乱评。'
如今流传于世的“当湖十局'评谱当中,相传为清代中叶围棋国手程兰如所评析的其中四谱至为精当扼要,鞭辟人里,识见不凡,向来为后世棋家所推重。
当代的一些围棋理论家与名流也时有选评,大家一致认为“当湖十局'战法精警,算路准确,为清代围棋巔峰时代的代表作,不独局部作战精妙无方,鬼斧神工,其统筹全局的棋势战略,以及刚强坚毅的遒劲棋风也令后人叹为观止。
张永年的后裔张金圻曾作诗记叙“当湖十局'事迹,对范、施当年的高超棋艺也是推崇备至,诗云:“乾隆之季施范鸣,条理始终集大成。地灵人来主宗盟,神乎技矣四筵惊。瞬息万变斗机巧,疾逾鹰眼健鹰爪。以征解证洵奇观,借劫酿劫谁分晓。三江两浙数十州,大开旗鼓东南陬。当湖客舍13局,旁观当做传灯录。念我先人雅好棋,棋中授受见而知。”
后来,范西屏又与前辈国手梁魏今进行过十番棋的角逐,一举打败了这一声望极高的棋坛名将,从而巩固了自己棋坛第一围棋高手的荣誉。
梁魏今年长于范西屏约30多岁,对局之时已届高龄,其时范西屏年轻气盛,精力充沛,棋锋正锐,颇占优势。
相传梁魏今和范西屏对垒之时,前辈国手程兰如和后起新秀国手施襄夏都在一旁观战。
每当梁、范二人战至日暮,中盘休息时,梁魏今、程兰如、施襄夏三人便聚在一起,在灯下对当日的棋局反复进行研究,集思广益,竭思尽智,齐心协力,共商对策,希望集众人之力,群策群力,能够一举挫败范西屏,打破他“棋圣'不可战胜的神话。最后,这三个当世第一流的围棋国手拟出了几步妙着儿,大家都认为第二日再战范西屏,梁魏今定可取胜了。
等到第二天梁、范续战,梁魏今将那些凝聚当世三大顶尖高手心血的妙着儿施展了出来,本拟一锤定音,就此取胜;却不料,范西屏的棋艺早臻化境,神妙无方,出神人化,鬼神莫测,每次出着儿都在三人的意料之外,最终竟是大获全胜,一举击败了前辈国手梁魏今。
范西屏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大国手,但他戒骄戒躁,从不矜持,还常常扶掖后辈,不断地课子授徒,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公元1746年(清代乾隆十一年),时年38岁的范西屏来到了太仓毕家,专心教授毕沅学习围棋。毕沅家里世代都是官宦,书香门第。他跟从范西屏学棋之时年方17岁,围棋天赋极高,学习刻苦,又得当世天下第一围棋国手的指点,棋艺进境神速,短短数年之间就已经达到了国手受三子的水平了。
毕沅对自己的老师范西屏的精湛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每每提及,都是推崇备至,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名为《秋堂对弈歌》的长诗,赠给了范西屏,诗云:“淮阴将兵信指挥,钜鹿破楚操神机。磨战昆阳雷雨击,虎豹股栗瓦屋飞。鸟道偏师方折挫,余子纷纷尽袒左。忽讶奇兵天上来,当食不食全局破。……坐稳仙家籍养性,君今海内推棋圣。奇童争并邺侯称,常势真堪积薪竞。'
从这首诗文之中,我们就可以明确得知,时年还不到40岁年纪的范西屏就已经是天下棋手公认的“棋圣'了,乃是名副其实的棋坛领袖、泰山北斗。
在这首诗的序言当中,毕沅对范西屏的棋艺也作了生动的描述,他写道:“(范西屏)每对弈,州中善弈者环观如堵墙。君不思索,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绝不经意。及合围讨劫,出死人生之际,一着儿落盘中,瓦砾尘沙尽变为风云雷雨,而全局遂获大胜,众口欢呼,神色悚异,啧啧称赞。”
公元1752年(清代乾隆十七年)之后,范西屏在扬州、苏州一带游历。
那时候的扬州盛世繁华,富甲天下,是一些富商巨贾的聚集之地。而那些富商豪绅们大多都喜欢花些银子来附庸风雅,于是便极力礼聘一些文士、棋客前来捧场,全都礼敬为上宾,以示尊崇。
扬州一带水乡纵横,画舫甚多,所以,那时就经常有一些天下知名的围棋国手、名家像在游弋的画舫之中吃茶、饮酒对弈,久而久之,棋客对弈也就成了湖上的别致一景了。
在清代,扬州的围棋国手并不多见,最出名的似乎就只有一个韩学元,然而,像那些名噪天下的第一流围棋国手周懒予、樊麟书、周东侯、盛大有、汪汉年、黄龙士、何因公、姜吉士等人,以及范西屏、施襄夏等人都曾经游历过扬州,对局于画舫之中,因此,李肃村《贺园诗序》有云:“香生玉局,花边围国手之棋。'
那时的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酷好围棋,但因自己资质平常,水平一般,始终不能达到一流高手的境界。但是,卢见曾却很喜欢招致一些围棋国手、名家或者棋坛宿将前来,让他们住在馆斋之中,礼遇极厚。范西屏就曾经在卢见曾的馆斋之中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范西屏在扬州一带游历的逸闻故事很多,而且大多都绘声绘色,极具传奇色彩。其中一个最为经典的故事是这样的: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