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妇儿徐迎军:儿童退烧六大常见误区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郜冰蕙
编辑 | 袁月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
10月25日,“健康中国行动”儿童健康看护促进行动——小橙堡安心成长科普站项目最新发布了《儿童健康愿景——看护与护理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活动由光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CHTV)主办,儿童退热品牌美林支持。报告指出,祖父母在儿童健康的认知与护理方法上与年轻的父母有知识更迭的代沟存在,如忽视,儿童较容易发生用药不当等伤害,对幼儿健康成长造成安全隐患。
活动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申昆玲表示:“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医院开具的处方药,数量最多的就是退烧药。遇到孩子发热的情况,很多家长都很困惑。所以,这种情况下,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今年各个学会协会就联合发表了《儿童发热健康教育30问》来回答患儿家长最关注的发热问题,比如如何判断孩子发烧原因,发烧什么时间用退烧药,儿童发热需要药物退热时不推荐哪些药物联合应用等。”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迎军教授也谈到:“从报告可以看到,相比过去,山东地区0—6岁儿童的看护现状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自行购药、用药等误区。我们建议家长要遵从医嘱,使用科学的用药方案,这样可以给予孩子更加专业的针对性的用药,既可以缩短孩子的病程,同时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对孩子来讲非常有帮助。”徐迎军教授还列举了以下六大常见退烧误区,希望能够避免因用错退烧方式而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误区一:捂着厚被子发汗,认为有助于退烧
正确做法:过度地保暖并不利于皮肤散热和降温,因此捂被子退烧的方式非常不恰当,这样做反而会让退烧变得更加缓慢,甚至会导致高热惊厥的发作。
误区二:用冰袋冷敷,认为温差大降温快
正确做法:实际上,冰敷并不会起到降温作用,反而还会阻碍散热。因为冰袋冷敷会让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而这种收缩会导致皮肤血液减少,从而导致热量无法散发,甚至会导致患者体温升高更加明显。
误区三:酒精擦浴,认为能够增加散热速度
正确做法:这种方式并不提倡,因为孩子的皮肤通常都比较娇嫩,酒精能够透过皮肤进入孩子体内,从而有可能造成酒精中毒,所以建议大家不要采取酒精擦浴的方式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
误区四:吃完退烧药,认为不喝水好地更快
正确做法:有一些家长认为喝水会稀释药物,所以让孩子只吃药不喝水,但这种方式的退热效果往往不会很好。正确的做法是吃完退烧药以后要给孩子多喝水,尤其是多喝温开水,孩子放汗后更容易退烧。
误区五:高烧不吃药硬抗,认为能够锻炼抵抗力
正确做法:不少家长在遇到孩子发高烧时,认为这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所以不用吃退烧药,但这样做并不值得提倡,因为孩子持续高热不吃药会导致体力降低、痛苦也得不到缓解,持续高热不退还会导致抽搐、惊厥等状况。因此,建议在孩子体温超过38.2摄氏度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适量的退烧药,不到38.2度的情况下建议用温水擦浴加快热量排出。
误区六: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认为吃得多就好得快
正确做法:事实上,多种退烧药一起吃并不会加速退烧,反而可能会导致用药过量,建议一次只吃一种单方西药或复方西药,中成药可遵医嘱配合西药服用。此外,服用退烧药后要多喝水,避免出现退税现象。
除了降温手段外,徐迎军教授表示,还要注意患儿所在室内的空气流通状况,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穿堂风,避免体感温度忽高忽低;此外,还要让孩子多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