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宝:32年后在市委大楼拜见张部长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32年后在市委大楼拜见张部长
宋玉宝
曾经为我写的报道《农民进城买化肥,无端被勒800元》批示的原密山市政法委书记,密山市委宣传部长张耀彬。历时32年,10800个日夜,截止2021年9月15日,我们终于有缘相聚在密山市委大楼关工委办公室。
1989年,我们结缘于密山市委党校写作班,那时,张耀彬4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岁月,他任密山市委宣传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宣传部经常联手上级新闻单位举办新闻写作班。我作为一位新兵,被村里推荐参加学习班。就是在写作班上,我认识了个头不高,面带微笑,说起话来细声慢语,很有节奏感。穿着风衣,戴着礼帽,很有风度和气质,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感。由于人生世界刚在我的眼前展开,对于张部长却是敬而远之,很少和他交流。但是,张部长却很关心我的写作和生活。以后,我曾经去过市委宣传部,每次都是张部长接待的我,回去的时侯,他都送我很厚的一摞稿纸,有的还带有市委宣传部红头文件开头的稿纸,让那时的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从那时起,我记住了张耀彬这个人。虽然偶尔见过面,但漫长的岁月并没有让我们有相见的机会。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经常给新闻媒体写一些豆腐块文章发表,时常听朋友说:张部长非常关心你,经常打听你的情况。真没想到,在漫长的岁月里,市委有位大领导这样关心自已,在暗中默默鼓劢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前行,让我非常感动。我想,有一天我一定要见到这个人,跟他相聚一起唠一唠。然而,这个机会并没有到来,由于长年在外漂泊打工,虽然寻找多次他的电话号码,但并没有结果。我也就慢慢放下,直至今年的一次酒局,才在市作协张主席的嘴里得知了张耀彬的电话号码,回哈后,我在出租屋的铁床上,借着并不太明亮的台灯,给张部长挂了电话,张部长在电话里很高兴,那种久违的兴奋我能感觉到。我们意犹未尽,首次开启了我们的心灵交流和对话,张部长由于是大学科班出身,文字功夫基础好底子厚,讲起文字写作一套一套的,让人不由得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一种敬意,一种想伸大拇指的愿望。电话挂断的时候,我与张部长整整交谈了2个多小时,真是一位难得的部长和人生路上的知已。相识很早,但却无缘聚首,历尽风霜雪雨,32年后才有缘相见。
在密山市委关工委办公楼,我32年后首次见到张部长,首次象朋友一样交谈。我没感觉张部长是领导,而是感觉他就是一个大哥哥。进屋的时候,我见到沙发椅子上,坐着一位脸上长满老年斑的老人,头型梳得很整齐,穿着很普通,讲起话来还是当年40岁时的印象。唯一变化的,由于岁月的缘故,张部长明显变成老人了,因为他今年都72岁了,但张部长还认真学习,在他办公桌里面,放着一本都快翻烂乎的老字典,张部长告诉我,他的文字功夫深和厚,完全得益于他的语文老师。他的老师告诫他:字是人的脸面,一定要打好基础,学好,用好,尤其是字,词,句,更要用心学,不能在写文中出错字。在张部长的办公室中,到处是文件,杂志,桌子上,墙角,茶几和各种角落。
由于我选择的时间很合时机,张部长平时都韭常忙,就我们相见这天不忙,我们从9.26分开始畅谈,中间只有一个人给他送文件,来了一个熟悉朋友。张部长坐在沙发上,畅谈过去时光,专门提到我认识的《密山报》总编李洪伟,新闻中心的刘东辉的人生故事。我们从过去相识谈起,一直谈到人生漫长岁月的各自变化。张部长的细心,张部长的平和,张部长能把一个普通爱好写作的朋友,当成知已,当成一个兄弟,让我感慨万分。真的,我感觉他不是一位领导,虽然张部长退休了,但他又被返聘回市委关工委任书记。继续发挥余热。
中午11点,张部长打车拉我到市内一家干净利索的家家乐饺子馆,我们又继续畅谈交流,张部长不但分析了我的人生,还给我讲了许多他自己的人生故事。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可以成为朋友,有些人可以成为知已。有些可以是落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淹没在人海中。
临别时,张部长给我写了一张条,他知道我家里存有许多书,让我找一本《格律诗讲座》一书,下次给他带来。我们约好,下个月我们再相见,我把书给他带来,我也嘱咐张部长,把有关他的报道,书刊找来一些儿。张部长笑了,对我说:玉宝,我回去一定找,找到后下月来取。真是一位难得人生路上的知音和忘年交,下月见。
作者简介
宋玉宝,1969年3月15日生人,老家密山市黑台镇农业村村民,初中文化。19岁辍学后开始学习写作,酷爱新闻,散文,人物写作。连续三年被(牡丹江日报社)评为一等通讯员,1991年,写了(卖甜难读者来信),受到黑龙江省省长邵奇惠批示,中共宁安县委书记靖殿元批示。多年来,累计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消息,小新闻故事,小散文,人物特写1000余篇,之后摞笔7年,直至2017年,幸遇著名编辑,记者鲁戈,重新提笔,开始在朋友圈写人物。2019年,开始进军美篇平台,写出各类人物文章630篇。目前在哈尔滨第四医院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