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失眠,三味药挖病根!高手用了一辈子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灵枢》、《中药学》、《中药大辞典》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依旧是失眠。
关于失眠的话题,我们之前曾经为您说过多次。尤其是在最近,为您为刊发过当代著名中医大家赵金铎先生用三味药治疗失眠的便方。这便是——
气阴不足者,用 酸枣仁、麦冬、 五味子;心肾不交者,用酸枣仁、生地、五味子。个中奥秘,我们之前为您详细解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您可以订阅本号之后详细翻阅。
今天,我们说三张便方里面的最后一方。依旧沿用酸枣仁和五味子,只不过其中一味药,换做半夏。具体组方如下:
酸枣仁15克,半夏9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此方也是我们择选自《医话医论荟要》里面,实在是赵师一生临床经验的小小体现。
这办法,区区三味药,到底有什么精义呢?
看官若之前读过我们订阅号的文章,应当知晓,心藏神,肝藏魂。失眠多梦的出现,自然首先责之于心、肝。心肝阴血不足,心气亏虚,都会导致失眠。上方中,酸枣仁滋养心肝两脏之阴血,自然能够起到安神、宁心、助睡眠的作用。同时,五味子养心阴,宁心神,补心气,也可以治疗失眠。这两味药,乃是治疗失眠的常用药。
我们要和您重点聊聊的,是其中的半夏。
我们都知道,半夏这味中药,是一味化痰药。它性味辛、苦、温,有一定毒性,入脾经和胃经,功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它之所以被取名为半夏,和它的采收季节有关系。一般认为,半夏多在农历5月采收,当时正值夏季之半,所以叫做半夏。
如此说来,这半夏似乎和睡眠挂不上半毛钱的关系。但是,古往今来,利用半夏治疗失眠,还真就有不少先例。
《中医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里面收载了这样一张方子:取半夏、夏枯草各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服药期间不用任何西药。治疗113例失眠患者,结果治愈78例,显效28例,好转5例,无效2例。这样的数据是令人振奋的。
再往前追溯,到了上古时期,《灵枢》里面记载了一张古方,同样用到半夏,这就是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然后干什么呢?锅里面加入秫米和半夏,取药汁一升半,一次就喝一小杯,一日三次。这办法治的是“目不瞑,不卧”。
看起来,古人用半夏治失眠,还真就颇有心得。尤其是《灵枢》里面,“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这听起来到底有几分神秘之处。
那么,这半夏到底为什么能治疗失眠呢?
先从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角度说,这半夏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镇痛、镇静和催眠作用。但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半夏的化痰之功,对睡眠的影响。
列位看官一定都听说过一句老话——胃不和则卧不安。这里面的“胃不和”,并非只是吃多了、吃撑了,或者饿着肚子睡觉。它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的痰湿中阻。痰湿内阻,则清阳之气不能濡养头面,痰浊上蒙心包,扰乱神明,就会引发失眠。
这时候怎么办?半夏恰好派上用场。它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使得痰湿散,脾胃安,清阳升,则失眠的病根儿可以解除。由此,用半夏来调治失眠的道理,就基本清楚了。它所适用的,就是脾虚不运,脾胃不和,或者过食肥甘厚味等,造成的痰浊内扰而不眠的人。主要表现,就是在失眠的同时,口中黏,舌苔白腻,平时则容易便溏腹胀,脉象弦滑。这样的人利用半夏,配上酸枣仁和五味子,可谓直中病机了。
这也提醒我们,失眠的人,如果有痰浊之象,应该在调治过程中,适当注重化痰这件事。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受运动缺失、饮食不节等因素的影响,痰湿对现代人的困扰,早就是一大突出问题了。
当然,针对半夏治疗失眠的功能,还有一种解读,就是以其生长的季节论之。这主要体现在夏枯草和半夏作为要药对来治疗失眠的经验。清代《冷庐医话》里面记载,用半夏、夏枯草各10克,浓煎,可以和治疗失眠。为什么?从生长的季节来看,“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两者恰好阴阳相配。更有临床家体会,夏枯草配半夏,治疗半夜醒来而后难以入睡,效果更加。
总而言之,酸枣仁15克,半夏9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这作为当代临床家治疗痰浊内扰导致失眠的经验便方,看官是应该借鉴的。其主治,再说一遍,即心气不足、痰浊内扰、失眠惊悸,口干黏腻,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平时则易便溏腹胀、消化不良。
好了。全文完,您一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