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山歌欣赏-《对鸟》与《红菱牵到藕丝根》

下面文字原载于《中国民歌》

周青青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南方山歌的情况与北方山歌有很大的不同;南方山歌分布广,又很分散,不像北方山歌即样集中在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花儿几个歌种之中;南方山歌的基本曲调数量较少,常常是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或几个基本曲调。而北方山歌,如前所述,仅信天游和花儿,就各有约一百多种基本曲调。虽然南方山歌的基本曲调数量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南方山歌的歌曲数量少。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曲调的基础上,南方山歌唱词变化多,音乐形式自由,即兴性强,以基本曲调的各种变化形式来适应不同的唱词和情绪,因此也产生出了许许多多首南方山歌。
江浙一带的汉族山歌几种基本曲调中,最常见的是徽调式山歌,其音调骨架为:

浙江乐清山歌《对鸟》就是这种基本曲调的变化形式:

江苏丹阳山歌《红菱牵到前丝根》也是这种基本曲调的变化形式。只是它的变化更大些,第三句(即原曲调骨架的第三小节处)发展为两个垛句式的短句,第四乐句也被扩充,长度为第一、第二乐句的两倍。

在曲调中加入几个垛板式的乐句,是民歌中比较常见的手法。垛句多为密集型节奏,常常一字一音,旋律性不强,节奏处理整齐一致,是类似于朗诵式的数板。例如这支江苏山歌中的“姐摘红菱郎踩藕,红菱牵到藕丝根”一句的出现改变了前两个乐句疏密相间、自由悠长的节奏类型,顿挫有力的节奏又为旋律的运动积蓄了新的力量,因此就有了比较长大的第四乐句。
使用垛句的手法在民歌中尚处于雏形阶段,在曲艺和戏曲中,这一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升华。在南方的其他省份,也可以看到这种徽调式山歌的基本曲调骨架的变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