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铁原,还有一个师在华川舍命拦截,并且还是师长自作主张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期,志愿军再次势如破竹冲过了三八线,有一举把敌人全部赶下海的势头。不过这时部队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艰苦作战,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几近枯竭,已经无法继续向南追击了,此时彭总也是立即下令所有部队停止进攻,主力向后撤退到三八线一带进行防守。然而,敌人几乎也在同一时间集结重兵,向志愿军发起了疯狂的全线反击,妄图此次彻底消灭我军主力部队。然后63军的诸多将士血洒铁原,成功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让西线的主力部队得以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但是除了这场决定生死的铁原阻击战外,在东线战场的华川同样爆发了一场战斗。要不是一位师长擅自行动坚决阻击,我军主力部队很有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甚至可以说如果输了,那么志愿军前期积攒的优势将会灰飞烟灭。

1950年底的时候,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在逃跑途中因一场车祸而丧生。紧接着马修·邦克·李奇微临危受命来到朝鲜,接过这支被打成了丧家之犬的部队。在《战争论》中有句名言,悬殊的胜负都基于战争中的攻守失衡。那时候联合军队上下毫无士气可言,麦克阿瑟更是萌生出了后撤到日本的想法,那些美军士兵都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下一个圣诞节。而志愿军战士在这期间越战越勇,虽然不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都远落后于敌人,可是那种保家卫国的信念和灵活多变的战术,让联合军队在战斗中吃尽了苦头。由于我军部队十分擅长夜间作战,而美军引以为傲的空中支援在这时基本毫无用处,这对双方来说就是一种攻守失衡。并且志愿军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多次对联合军队使用迂回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法,使之完全没有办法采取更好的行动,这也是一种明显的攻守失衡。

麦克阿瑟在战争伊始,一度认为这会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自己在火力、装备、后勤等诸多优势下,根本就不屑考虑使用什么战略战法。然而在两次巨大的失败之后,他的信心基本上已是七零八碎,便觉得除了彻底将战争规模扩大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原子弹进行打击,没有也不会想到去仔细分析这种攻守失衡。但只是虽然麦克阿瑟不会这么做,可不代表其他司令官不会去研究。

李奇微在对战斗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己方在武器装备、后勤等各个方面,均领先了志愿军部队一大截,而造成双方攻守失衡的原因,主要就是战略战法和战斗意志。有了这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后,他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弥补这一短板,甚至还想在合适的时期杀一个回马枪。然后,李奇微每当来到一个阵地后,他都会让手下的士兵学习志愿军的战斗精神,并且为了表示自己的战斗决心,他总是会在左肩上绑一颗手雷。在之后的时间里,李奇微一直都在全力分析志愿军。他发现虽然我军战士在战斗中舍生忘死,并且能够十分灵活地使用各种战术,但是在后勤补给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战士们只能随身带着弹药补给进行战斗,并且整体攻势大约只能维持一周的时间。在发现了志愿军这一致命缺点之后,李奇微决定以磁性战术进行反击。

如果战斗初期发现志愿军的进攻过于凶猛,那么部队可以先行向后方撤退,但是不允许拉开太远的距离,因为这样便可以依靠空袭和火炮进行消耗。但如果认为自己可能在晚上遭遇奇袭,便可以先向后撤退约30公里的距离,等天亮了之后再寻找机会与之决战。而之所以定下了30公里这个距离,因为李奇微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志愿军在晚上行军的极限距离。但如果部队在战斗中被志愿军包围,便可以依托坦克等重型载具就地反击,再加上呼之即来的空中力量,凭借装备优势完全可以作出有效抵抗。最后就是如果志愿军已经持续进攻一周左右,那么部队便可以尝试向其发起反攻。在以上战术思想的加持下,李奇微要求所有部队必须吸住志愿军部队,不仅大大削弱了战士们擅长夜间作战的优势,双方的那种攻守失衡也逐渐被调整了过来。虽然这种战术给志愿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但不得不说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除此之外,李奇微还让所有部队统一向前进攻。跟麦克阿瑟那种横冲直撞的做法完全不同,这样做让志愿军很难进行穿插迂回,这也让之前的攻守失衡再一次被削弱。于是在第三次战役中,美军在志愿军凛冽的攻势下放弃了汉城,全军都有序地向后撤退。好在彭总及时发现了这个陷阱,马上就让部队停止追击并就地休整。而在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和联合军队基本上打得有来有回,基本上没有出现十分严重的攻守失衡现象,所以在局部战场上双方也是各有输赢。虽然志愿军在这一次并没有吃什么亏,但是等到了第五次战役的时候,情况便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在志愿军部队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联合军队发起了一场全面的反扑,致使我军曾一度陷入了绝境,但好在有两支部队死死地顶住了这份压力,其中一个就是在铁原血战的63军,另一个就是自作主张在华川阻击的58师。

在第五次战役正式爆发之前,李奇微被提拔为了联合军队总司令,而第八集团军则被交予给了范弗里特。这个范弗里特和李奇微是一类人,也就是他让志愿军损失如此惨重。时间来到了1951年的5月21日,志愿军的物资武器已几近枯竭,再也无法继续追击有序后撤的联合军队,只能准备再次撤回到三八线附近。不过志愿军在这之后要是能够有序撤退,那么最终的结局便有可能和第四次战役差不多,但就是在此次的攻守转换中出现了问题。有一些在尖端负责断后的部队没能及时抵达阵地,有的虽然顺利拿下了阵地,但是并没有控制住周围的交通线,致使各支部队间出现了短暂的间隙。而范弗里特正是发现了这一关键漏洞,便让4个军13个师的兵力全线进攻,此时攻守失衡的主动权被他牢牢握在手里。

联合军队凭借机械化速度快的优势,兵分三路准备对志愿军进行分割包围。由于敌人此时行动实在太快,导致各个部队都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当时58师正在向华川北撤退的路上,而联合军队的两个军马上就要完成合围。

5月27日拂晓,58师大部分已经通过了华川。但是周围一阵阵密集的火炮声,让师长黄朝天认为这附近肯定有敌人,其他部队可能正在被分割包围。此时58师并没有接到任何作战命令,只要继续向前很快就可抵达安全的后方,并且不需要消耗更多的有生力量。但是如果58师就这么走了,那么后方的战友很有可能会被追上后进而吃掉。华川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如果这里被占领,除了后续部队会面临危险之外,敌人还有可能会直接北上推进至金城一带,这个后果绝对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摆在黄朝天面前有两个选择——退或者守,然而他在和政委短暂地商议之后,随即向全军下令立即集合休整,准备阻击。

由于58师临时更变了撤退计划,所以在华川基本上没有工事可用,并且也基本上不会有兄弟部队负责后援。但即使如此,58师在黄朝天的率领下还是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他们要面对的是敌3个师约2.8万人,而自己在历经一个月的战斗之后只有7千人左右,并且敌人还有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双方此次可以说达到了极致的攻守失衡状态。那时候,敌人的先遣部队已经钻进了华川,58师也只能一边部署一边安排战斗,首先让173和174两个团作为先锋主力,并让172团身处其后负责支援,主要就是抢夺华川北部的战略要地,以争取时间让大部队可以展开阵形。由于58师在人数和装备上明显较弱,所以黄朝天认为一味死守是肯定不行的,于是在夜里派出了一个加强连奇袭敌人的先遣部队,在将其消灭后重新夺回了华川。在这期间迅速修筑工事阻击敌人,仅在27日一天就打退了多次进攻,等到夜晚才接到就地阻击的命令,而58师已经战斗了几乎一天了。

但是联合军队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于是在第二天几乎全军出动,在空中力量的掩护下向华川发起了进攻,但是58师全体将士发起了英勇的还击。之后的战斗异常惨烈,身处最前线的173和174团伤亡惨重,让黄朝天不得不让172团顶上继续战斗。时间来到了5月29日,172团配合174和173团发起了反击,不仅夺回了数个重要阵地,还成功地掩护了几支正在北撤的兄弟部队。等到5月30日晚上,落后的部队基本上全都通过了华川,范弗里特想要分割包围的妄想基本失败。可当时抵达后方的部队还没能构筑牢固的防线,所以他如果继续向前推进,我军很可能还会蒙受巨大的伤亡,只可惜挡在他面前的是58师这一铜墙铁壁。

由于后续部队基本已经完成了撤离,所以58师也不需要一定要以华川作为基点,这就表示战士们获得了更大的战斗空间。于是在6月2日那天,黄朝天下令放弃前沿的两层防线,进而全部转向后方进行阻击。这个时候敌人已经进攻了一周的时间,但他们却仅仅向前推进了约4公里左右,可在这时58师出现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战士们基本上都没有粮食了。接下来的时间,敌人的攻势依旧十分凶猛,战士们就这样忍着饥饿又打了三天。虽然部队再次放弃阵地向后撤退,但是战士们也基本上达到了极限。为了能进一步挫败敌人的进攻,黄朝天在6月6日命令部队发起反击,可能是敌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这次战斗十分成功,极大地振奋了战士们的士气,也极大地阻碍了敌人进攻的脚步。在之后的三天时间里,58师又将敌人的数次进攻全然击退。等到6月8日晚上,60师接过了58师的战斗任务,后方的防御阵地也基本部署完成,双方的攻守平衡被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次华川阻击战也得以圆满结束。

华川阻击战是黄朝天自行判断而决定战斗的,除了最大程度阻滞了敌人的追击外,还给撤到后方的部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虽然这场战斗的知名度不如铁原,但对当时的局势同样意义深远。而在铁原和华川的战斗结束之后,李奇微深知志愿军绝不会给自己第二个机会了,所以在之后的时间他也建议以和谈为主,双方也基本上在短时间内,没有发动过什么大规模的战斗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