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自体肠液回输应用

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自体肠液回输的应用

  • 徐亚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严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王燕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孙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唐维兵|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蒋维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探讨自体肠液回输在新生儿小肠造瘘术的应用方法和价值。

  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9例小肠造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肠液回输将患儿分为肠液回输组(研究组)63例和无肠液回输组(对照组)46例。观察患儿出生后90天体重增长、二期肠造口关闭手术年龄、术后脱离补液时间、二期肠造口关闭术前再入院率的情况。

  结果:所有患儿造瘘口位置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的距离为80~120厘米,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小肠造瘘位置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比对照组:95.02±10.82比92.89±16.55厘米,P=0.42);到生后90天时肠液回输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单腔造瘘组比单腔造瘘对照组:1.97±0.55比1.50±0.57千克,P=0.017;双腔造瘘组比双腔造瘘对照组:1.82±0.49比1.48±0.65千克,P=0.013);二期小肠造口关闭手术年龄肠液回输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单腔造瘘组比单腔造瘘对照组:115.76±15.85比117.40±11.06天,P=0.025;双腔造瘘组比双腔造瘘对照组:115.48±14.33比126.03±8.85天,P=0.001);术后脱离补液时间肠液回输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单腔造瘘组比单腔造瘘对照组:14.24±3.30比16.40±2.74天,P=0.046;双腔造瘘组比双腔造瘘对照组:15.07±3.65比18.71±3.63天,P<0.01);二期肠造口关闭术前再入院率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单腔造瘘组比单腔造瘘对照组:9.5%比20%,P=0.337;双腔造瘘组比双腔造瘘对照组:7.1%比25.8%,P=0.028)。

  结论:自体肠液回输能改善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远端肠管功能,为尽早恢复肠管连续性创造条件。

通信作者:蒋维维(wwjiang@njmu.edu.cn)

原文参见: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9;27(2):123-12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