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整书阅读很重要

一说看书,不是上厕所,就是要喝水,根本静不下心来;一说读点经典名著,就满脸不乐意,觉得太难看不懂;一说复述一下刚刚看的内容,就结结巴巴,牛头不对马嘴......

这是目前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都遇到过的难题。书架上堆满了中文经典、小升初必读书目、经典外文译作等各种书籍,但孩子从头到尾读过一遍的,却屈指可数。有的家长不死心,认为是书买的不对,就又从书店抱了一大堆书,相信孩子总能泡成书虫。

结果,书架堆不下了,孩子连书房也不愿进了,更别提拿起一本书,从头到尾认真读一遍了。

原因是多样的,但有一个必须引起重视,那就是被学校语文教育忽视的,家长们没有意识到的“整书阅读”法。

什么是整书阅读?

“整书阅读”指的就是以一部经典或者一个核心人物为中心,根据学生在一定的年龄段可能达成也应该达成的语文能力或者语文素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与研究,最后输出自己的想法、理解等的这样一个过程。

西安市整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整书阅读”一直是语文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其中就有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说白了,就是希望学生能独立阅读,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和学生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章教学式的弥补。

所以,有人戏称说现在的学生不读“书”,是有一定道理的。光靠教材上的课文,阅读现代文、文言文的文章和片段等,确实是达不到阅读的质和量。

为什么需要整书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经常接触新闻娱乐和生活信息的碎片化阅读,会更难培养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都会大打折扣。如果只选取《老人与海》的片段进行阅读,就会因为看不清整本书的艺术特点,而觉得内容很无聊,为什么老人非要和一条鱼过不去?

有这样一个关于阅读的笑话:《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对提高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的书,但是没有整书阅读能力的人,该如何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虽是调侃,却也说出了现今在阅读教育上的短板。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整书阅读”的好处,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知识领域,锻炼思维能力,时至今日,也不过时。具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无形中发掘语言模仿能力 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整书阅读”能让孩子接触到足够丰富权威的语言,有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还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语法结构、词汇积累等。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思想广度和深度上与一般时代性作品不同,而且在用词用语上也会有所考究,这都是有利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和发展的。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时,他们的写作带有模仿痕迹时,不用担心,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被感染的。等时间一长,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讲故事能力

“讲故事”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会成为一个有着强影响力的人。

讲故事要想讲得好,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情节有所起伏,拿捏得当,才能掌控听众的情绪。要想拿捏得当,关键就在于讲述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够强。

当然,一本好书,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毕竟篇幅越长对作者的逻辑考查能力就越高。所以,进行整书阅读,就是在学习借鉴作者的逻辑掌控能力,有利于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 健全青春期人格

绝大多数经典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还具有人生指导意义。尤其是对正处于人格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当发现作品中的人物遭遇与他们自己的境遇相仿时,会激发他们的共鸣。这些人物的影响力将远胜于父母的唠叨。

相比碎片化阅读,读整本书的好处不言而喻。叶老先生不但倡议在中小学推行“整书阅读”,还提出过”整书阅读”的具体实施方法。但遗憾的是,叶老先生的前瞻思想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执行,国内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都以短篇章阅读为主。

直到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才正式提出培养学生“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整书阅读”也才慢慢被国内的中小学教育重新提上日程。

什么样的书适合整书阅读?

整书阅读应该以中长篇或者短篇的文学类小说为主,毕竟阅读经典文学是提高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最佳途径。

因为篇幅的关系,整篇阅读很难像读短篇章那样逐字逐句地细扣。但这也正是整书阅读的优势:从大局和全局着眼,整体地、全方位地学习一部文学作品。同时,又可以从这一部作品扩展开,或者了解一整类作品的特点,或者了解一段历史文化,或者了解一位作者的生平......

比如余华的《活着》、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对孩子进行“整书阅读”的指导?

“整书阅读”其实不难,可以根据叶老先生概括的6种阅读能力出发,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指导:

版本序目指导

介绍著作的时代背景、版本变化、序文、目录,确立该书的历史地位,了解书的成因和内容梗概。

参考书籍、资料指导

推荐有助于理解该书的参考书和资料。

阅读方法指导

结合阅读该书的目的和该书的内容形式特点,提示阅读程序和指导阅读方法。

如果是为了了解概要,进行整体把握,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粗略地读一遍,简要地回答该书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叫粗略地读。

在此之后,学生如果对书中某一问题、某一人物、某一写作方式由于新奇、深刻、精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先丢开其余部分,把阅读要求限制在一定的范畴内,进行有选择地读。

如果为了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可以指导学生对同一书中或两部以上题材相同立意不同、写法不同立意相同、题材不同立意相同的片段或著作进行有比较地读。

如果为了使学生对著作的好坏、高低做出评价,可让学生对著作中的人物、事件、问题、作者的倾向、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组织讨论,这叫评论地读。

问题指导

指导学生发现著作中的疑点、难点、重点并通过深入阅读、广泛讨论、查找有关资料去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写出读书笔记,进行阅读总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结语

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语文时代下,深度阅读也是国内外名校考察的核心能力。要想做到有效深度阅读,学会“整书阅读”必不可少,而且越早培养起来越好!要知道不论是对于孩子的考试来说,还是以后的成长学习,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