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部位药集

脾经用药
脾为中土,输运沣液于五脏。脾居中州,是为升清降浊之枢纽。脾贵健运而恶停滞。脾之气以升为健,胃之气以降为和。经云:“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脾之不升,以虚证寒(湿)证者为多;胃之不降,以实证热证者为多。
脾喜燥而恶湿,脾病则生湿,湿重反过来又困脾。所以治疗时应健脾以益中气,必须参以燥湿、化湿,利湿之品,湿重液停成水者还要遂水。祛湿逐水之后,应健脾补脾以善其后,防止复发。脾属土而性平,用药宜温,大寒大热有伤脾土,大苦厚腻也为脾家所不喜。
脾为后天之本,脾病往往影响他脏,其他脏腑之病也常常涉及于脾,因为护理脾土,保护后天之本为医生之主义。

补脾建中气
人参——最佳但价贵,多则通,少则壅。
太子参——也佳,但力弱。
党参——补中益气,有燥性。
白术——补脾燥湿,又止泻,且能发汗。
大枣——补脾和胃,安内攘外。 
甘草——补中调合诸药,炙则补,生则泻火。
饴糖——益气缓脾,为止中虚作痛之要药。
益智仁——燥脾涩精,摄涎缩小便。

滋益脾阴
山药——补脾肺之阴,清虚热,强阴固肠。
芡实——补脾肾之阴,涩精。
莲子肉——补脾阴。
龙眼肉——润心脾,主血归脾,治思虑所伤。
白扁豆——和中化湿,为大病后初进补剂之良品。

醒脾健运
砂仁——行气而不克,醒脾以开胃,引诸药归宿于丹田、入肾。
茯苓——渗湿,行水,走气分。
苍术——燥湿,升发,理气宽中,解六郁。
橘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
藿香——快气和中,解表辟恶。
佩兰——去湿热;除口中粘腻。
荷叶——助脾胃,升阳气,散淤血,留好血。
薏苡仁——健脾燥湿,行水排脓。

白豆叩——散气滞,暖胃消闷,使清爽之气隐然入于心脾。

宽中理气
升麻——升散火郁,升阳气于至阴之下。
防风——脾胃引经药,去风性湿之妙品。
草果——破气除痰,消食化积。
大腹皮——下气行水,宽胸通肠。
麦芽——健脾宽肠,下气消食。又祛痰通乳。
麻仁——缓脾滑肠。
姜黄——破血散结。通经脉。

温脾
草豆叩——辛热理脾胃,性燥急,止胃弱之呕吐。
肉豆叩——辛温理脾胃,性守而不走。
煨姜——味辛不散,气温不燥,行脾胃之津液。
花椒+辛温散寒,温中杀虫。

泻脾热
防风——引脾热由上而散之。“火郁发之”之意。 
白茅根——凉血消淤,除热行水。
蛇胆—凉血明目。
冬瓜——泻热益脾、利二便。
白鲜皮——除湿热,治风痹疮癣。
黄连——泻火,姜炒治中。
黄芩——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
木鳖子——除湿热,治疮痒,多外用。
胃经用药
胃主纳谷,消磨食物,转输于小肠.食物在胃中被蒸腐后,化为津液由脾输运于各赃腑,同时产生出清浊二气,清气为营,上输肺而注于脉,浊气下输小肠,参加下一步的消化活动。所以,胃喜润而恶燥,以下行为顺,胃以通为补。
胃为阳明。阳阴为水谷之海。凡病在脏者,总以合胃为主,或温通而正胃气,或养阴,液充而舟自行。肾肝阴虚,润胃胜于呆补肝肾。上下交病,治在中焦,中州健运,生气自亢,则上交于心、下通于肾,化源充足,精血复生。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当指于此。病久食减,尤重视于此,故必佐于胃药。
胃以通为顺,最忌停滞。胃阳衰微,则浊阴壅腐:痰浊久滞,郁闭热生,况且,久病寒痛,也必化热,而热邪耗夺胃阴最速。因此,胃久痛非寒,必累及胃阴,而伤胃阴者必有结聚,病至于此,也必妨碍气机升降,故用药必佐以开导。

补胃气
黄精——补气而养阴。
大枣——补中益气,和诸药,与姜并行而升发。
党参——补气而性偏燥,少佐润药最合胃宜。
薏米仁——渗湿行水,补力和缓。
扁豆——升清降浊,补力轻清。

滋胃阴
麦冬——清热生津为胃正经正药。
北沙参——清虚热而养胃阴,且疗足痿无力。
石斛——清虚热,养胃液。 
山药——养胃阴而固肠。
知母——泻热润燥滋阴。
天花粉——降火润燥,生津解渴。

和胃 
甘草——调和诸药而性缓,缓则居中而外达。
木香——能升能降,治一切气病,性香燥,久服不宜。
半夏——开郁下气,除湿止呕。
草豆叩——暖胃健脾。 
厚朴——平胃调中,泻满消实。
枳实——利隔宽肠胃,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枳壳——功用同枳实而力缓。
白芥子——温中开胃,利气豁痰。
葛根——升胃气,散郁火,发汗解肌,生津。
白芷——通窍发表,散阳明风热,泊头面诸疾。
防风——去风胜湿,脾胃引经药。

降逆止呕 
枇杷叶——清降肺胃之火气。 
莱菔子——消食宽中,下气化痰。
旋复花——下气消痰,治噫气。 
代赭石——镇一切虚逆。 
半夏——止胃寒之呕。
黄连——止胃热之呕。
吴茱萸——止胃虚寒之呕。
伏龙肝——止胃逆之呕。 
生姜——散寒畅胃,解郁发表,为呕家之圣药。

消食
山楂——消肉食。
麦芽——消面食。
神曲——消谷食。
莱菔——消豆腐之积。解参地之补性。
谷芽——和胃进食。
鸡内金——消水谷,助胃纳。
甜瓜蒂——吐药,吐宿食痰涎。与消导药不同。

暖胃 
煨姜——暖中和胃,解肠鸣腹痛。
高良姜——善攻内而走里,散胃寒而定痛。
荜拨——温肠胃之寒,走而不守,散上焦之浮热。
荜澄茄——暖胃气、降逆气,化寒持久。 
白附子——纯热。阳明经药,引药上行,治面上百病,祛风痰。 
石钟乳——补阳利窍,为暂用之峻品。

清胃火 
石膏——清热降火,发汗解肌。 
犀角——清胃中大热,凉血治斑。
大豆黄卷——除热消水而性平。
甘蔗——除热润燥,令胃气下行。 
竹茹——开胃郁,清肺燥,除上焦烦热。
人中黄——解五脏之实热。
金汁——比人中黄更胜。
蒲公英——泻热化毒。
芦根——降火和胃,清上焦热。
漏芦——泻热解毒,通经下乳。
大青叶——专解心肝胃热毒。

腹痛

腹痛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由于致痛原因及病变脏腑不同,疼痛的出现部位和性质差异很大。故治疗时既不能以一药一方而概之,又不能滥用止痛药。临症若以部位为纲,区别使用止痛药,既可避免药物的滥用,且能提高治疗效果。以下试分而论之。

一、胁痛

胁腹位于上腹部两侧,为足厥阴、足少阳两经所过。故胁痛多与肝胆疾患有关,选用止痛之品则以归肝胆二经者为宜。

香附:

功能行气止痛。偏走肝经,性质平和,尤善行肝气而止痛。李时珍誉之为“气病之总司”。故为治疗气滞胁痛的常用之品。

川楝子:

功能行气止痛。性寒走肝,兼能清热。长于清热行气而止痛。故凡气滞胁痛,兼有热象者,用之为宜。

青皮:

功能疏肝破气。性烈而力猛,破结气,止胁痛作用甚强。《珍珠囊》谓之能破“肝经积气。”遇气滞胁痛之重症,宜选用之。

延胡索:

功能行气活血,且止痛作用尤为突出。尤善行肝经胁滞而止痛。《本草纲目》言其“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治气滞血瘀之胁痛尤为常用。

郁金: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其性寒凉,既能止痛,又能清热。若治气滞血瘀之胁痛而兼见热证者用之为宜。

白芍:

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性柔而缓,长于柔肝止痛。《本草正义》曰:“养肝阴而柔和刚木桀骜之威,……芍药所以能治……胸胁胀痛者,……即是此法。”故肝阴不足之胁腹作痛常选该品以治之。

胃脘痛

胃脘位于上腹中部,脐下至心窝处。为脾胃所居。故胃脘痛多与脾胃之疾有关。选用止痛之品则应以归脾胃二经者为宜。

木香:

功能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偏走中焦脾胃,尤善行脾胃之气而止痛。《本草正义》谓之“以气用事,故专治气滞诸痛。”故治气滞胃脘作痛,本品尤为常用。

枳实:

功能破气消积。性猛力强,直走中焦。尤善破积气,止胃痛。《别录》谓之主“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凡气滞食积之胃脘痛重症,用之为宜。

五灵脂:

功能活血散瘀止痛。且善治心腹疼痛。李时珍谓之能治“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凡治瘀血内阻之胃脘痛,本品视为首选。

三七:

功能活血止痛。外伤科尤为常用,殊不知内服止痛之效甚佳。若治血瘀胃痛,单用即效。

干姜:

功能散寒止痛。性大热而祛中寒力强。为治中焦寒痛之要药。故无论寒邪伤中或中焦阳虚之胃脘疼痛,本品皆为首选。

高良姜:

功能温中止痛。善祛中寒而止痛。《本草汇言》谓为“温脾胃之药”。因寒邪直中所致之胃脘痛,用之为宜。

艾叶:

功能散寒止痛。无论外灸内服皆能治疗胃寒疼痛,故临症亦可选用。

少腹痛、小腹痛

少腹位于下腹两侧,为足厥阴经所过。小腹位于脐下正中,为任脉所过。因二者同居下腹,疼痛多与肝、肾等脏病变有关,故选药治疗差别不大。

附子:

功能散寒止痛,益火助阳。性大热而走下焦,为散阴寒止痛之要药。故凡因寒所致之少腹、小腹疼痛,无论虚实皆可用之。

吴茱萸:

功能散寒行气止痛。性热走肝,尤善温解肝经寒滞而止痛。《本草便读》谓之能“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故凡寒滞肝脉之少腹疼痛,用之为宜。

乌药:

功能温肾散寒,行气止痛。善走下焦,理寒滞而止痛。无论少腹、小腹,凡因寒凝气滞致痛者,皆可用之。

荔枝核:

功能散寒止痛。偏走肝经,长于温散肝经寒滞而止痛。《本草纲目》谓之能治“癫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故因寒凝气滞引起的少腹疼痛,常选用本品。

桔核:

功能行气止痛。独归肝经,为治少腹作痛的常用药物。凡因气滞而致少腹作痛,用之尤宜。

(0)

相关推荐

  • 一个妙方:定痛五香散

    ‍ ‍肝胃闹矛盾, 脾胃闹矛盾, 有什么共同点与区别? 共同点:都扭着胃不放呀,胃受不了,只有大喊好痛. 但肝胃不和是因肝气郁滞,影响到它的邻居胃,以致胃主降的功能失常,导致胃脘.胁肋部胀满疼痛,嗳气 ...

  • 【常用中成药功效大全,都在这里】逍遥丸、...

    [常用中成药功效大全,都在这里] 逍遥丸.柴胡舒肝丸---肝气郁滞 舒肝和胃丸---肝胃不和 六味地黄W.杞菊地黄丸---肝肾阴虚 龟龄集---脾肾两虚 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阴虚火旺   归脾丸 ...

  • 肝胆部位药集

    肝经用药 肝体为阴,肝用为阳,所谓"肝体阴而用阳"也.肝虚大多为肝体之虚,味酸之药补肝体,辛味药以益肝用,使肝体柔润而肝用舒达.肝用为阳,为肝气.肝火.肝风,此气.火.风三者为阳. ...

  • 心部位药集

    心经用药 心为君主而主精明,心通血脉而心包络运营之,故厥阴心包络经用药并于心经一起讨论.心为火脏最易阴虚火旺,用药宜甘寒养阴,慎甩苦寒:补心血必佐补气药,气为血帅,气行血则充:心气虚宜辛甘化阳,禁忌重 ...

  • 肾部位药集

    肾经用药 肾属阴脏主纳气而藏精,一般肾无表证与实证.肾之热,属阴虚之变.阴虚生内热:肾之寒,属阳虚之变,阳虚生外寒.凡阴虚之证,宜甘润壮水之剂,忌辛燥之品,也忌苦寒:阳虚之证,宜甘温益气之品,忌辛散之 ...

  • 大肠部位药集

    大肠经用药 大肠承小肠的化物,吸收剩余的水分和养料,将糟粕变化为粪便,然后从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病变为传导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在大便上,泄泻或便秘 ...

  • 膀胱部位药集

    膀胱经用药 膀胱为州都之官,藏津液气化则能出.身体内的水液,通过三焦下归集于膀胱,津液经过肾的气化作用变成小便而排出体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小便上,小便不禁或小便不通,及尿色,质的变化. 膀胱与肾棚 ...

  • 8种最有效调节脾胃的药,同仁堂补脾胃的最...

    同仁堂是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的中医堂,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北京同仁堂自己的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有着很好的治疗疾病的作用.关于同仁堂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很多,其中主要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脾胃不和引起的消化道失常 ...

  • 脾胃香药运用

    脾胃香药运用

  • 乡药集成方 1720页 欢迎阅读卷16

    乡药集成方 1720页 欢迎阅读卷16

  • 乡药集成方

    乡药集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