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西大街的往事,《晓钟书店》旧忆
这些年来,每次走到西大街的天华市场再向西走去的时候,总是会向路北的不远处张望,看到的是那城隍庙街南口向西不远的一个电动车行,这不由得勾起我的一段往事,原来这车行的前身,在老早的时候是个开張多年的书店,它对面路南曾是保定很有名的西德记荼庄,尽管它后来迁到城隍庙街北头路西去了,但现在这个店还继续开着呢。而这个西德记茶庄的旧址,后来又建成了红旗照相馆,一直开到前两年关張歇业,说这点往事算是个挿曲,只是想让老保定们借此还能想起这个书店来!
言归正传,一九五四年我从外地回到老家保定,在随后的年月里,由于我喜欢看书,那时保定众多的书店也算是见识了不少,比如老马号最西边的那条街的北段,路东我还记起来的那个云生书店和它斜对过不远的另一家书店,还有再靠北还有一家书店。那时保定的书店虽然说是不少,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位于西大街路北稻香村食品店以东的这个《晓钟书店》了,那还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记得那时所有的书店都是顾客看到书或指名要买那本书,这时那老板或是店员才会从柜台里或书架上取出你要的书再来拿给你的,你若多次找书又没选中所要的书,这时有的老板和店员就有些不耐烦了,所以那时买本书也是个两难的勾当,一要选好自己中意的书,二是肯定要买的,要不然你走出店门总会觉得芒刺在背,心里头会那么的不舒服,那是生怕有人在背后指点你呀。再看看今天你进了书店,书店开架售书己成惯例而让你习以为常了,你可以看半天书而一本不买,还能自由地毫无目的地想看什么书就乱翻什么书,过后还不自觉地随便乱放,书店里的售书人很少会干预你,这与彼时的书店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了。
说到这我就不由的想起我常去的这家书店了,那时的这家私人开的晓钟书店,一进店门,总能看到柜台里坐着一位面目和善的老太太,她长着满头灰白色的头发,总是面带笑容,只要你进店,她就会主动给你打招呼,询问你想买什么书,然后她会主动地把你要的这一类的书一一介绍给你,再从容地戴上老花镜,走到身后的书架上熟练地找出你要看的书,再用双手捧着送到你的面前,她的热情接待都让你不好意思不买她书店的书了,不过对于我们这些穷学生,她知道你的难处,有时候你在书店呆时间长了,她会主动地说走过来对你说你今天钱若是没带夠没关系的,你要哪本书我会给你留着,下次再来买吧。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呀,进了这个书店除了这位热心的老太太,其他的店员们也是和颜悦色地接待每一位进店的客人,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起"宾至如归”的那句话来。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了这位热心和善的老太太,和这个书店热情待客的店员们,心里还是暖暖的,这也是我为什么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每当走到这里,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一段暖心的往事,竞会不由自主地张望起来。
这个书店后来经过1956年的公私合营后,它改名成了“新华书店”,那位老太太可能因为年事已高回家颐养天年而再也没见过她了,那个书店的店员里也多了几个新面孔,随后市里的书店实行了开架售书,在全市各个书店买书都灵活自由了,我去这个书店的次数相对地也少了。再后来这个书店的后面又开起了当时市里唯一的一个内部书店,那时拿有相关介绍信的人,才能进到店里去买那些不允许公开发行的书籍的,这是后话了。再后来由于市里各新华书店的调整和兼並,这个书店也关门改作别的商店了,直到现在改成了一个电动车行。
下面要说明的是在保定曾经有过一个《晓钟书局》,它与我文中介绍的《晓钟书店》到底有没有连带关係我就不知道了,我现只能通过己知的资料将它们介绍一下,以下是选自《保定地名文化》一书中书末的附图《四十年代(应是上世纪)末西大街图》中摘选的《晓钟书局》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