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起来汗颜: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领导新中国...
读起来汗颜: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建设与发展,毛泽东夜夜黄卷青灯,常常通宵达旦学习阅读农业、土壤、机械、物理、化学、水文、气象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毛泽东晚年,视力已经很差了,尤其到逝世前的几年,卧床不起了,但他每天还非常用心阅读一些大字本自然科学论述,如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以及《动物学杂志》、《化石》、《自然辩证法》、《科学大众》等刊物。“直到1976年,在他生命垂危的最后岁月,他还在阅读英国人李约瑟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
1958年,毛泽东要求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经济建设上来。他说:“提出技术革命,就是要大家学技术,学科学。”“过去我们有本领,会打仗,会搞土改,现在仅仅有这些本领就不够了,要学新本领,要真正懂得业务,懂得科学和技术,不然就不可能领导好。”
1958年7月,毛泽东参观机床展览后,即让秘书找来《无线电台是怎样工作的》《1616型高速普通车床》等科技小册子。
1959年1月,苏联发射了一枚宇宙火箭。第二天,毛泽东就向有关人员索要了若干本关于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通俗著作。
毛泽东记得很多化学分子式。
毛泽东始终追踪自然科学的发展前沿,不断地与中外的知名科学家学习讨论,例如钱三强、李烛尘、周培源、于光远、杨振宁、李政道、坂田昌一等。
毛泽东不但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刻苦学习自然科学,而且以他那哲学家的智慧、理论家的品质,对自然科学的某些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例如,关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等。
“毛粒子”是对构成物质的所有假设的组成部分的命名,这是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给予毛泽东的荣誉,是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格拉肖提议的,真诚地表达了一个科学家对一个哲学家的深刻见解的敬意。
1958年9月,毛泽东外出视察,在行进的列车上,张治中这位前国民政府的高官,发现毛泽东正聚精会神地钻研冶金工业的书。他很诧异,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还做这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