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三二)鸟儿能飞过“蜀道”吗?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李白《蜀道难》:鸟儿能飞过“蜀道”吗?

(一)

《蜀道难》为了突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极言太白峰的高,鸟儿只有从山的低缺处才能通过。

后面又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来反衬山之高。

“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两句放在一起,鸟儿能不能飞过“蜀道”呢?

(二)

我们以为,二者存在矛盾,少了彼此的照应,二者均不能成立。

文学作品中因作者疏忽致使“前后失照”这一现象并不少见。李白免不了,屈原《离骚》也免不了。

(三)

屈原流亡之前到灵氛那里算了一卦,是吉,于是选择好日子由凤凰陪伴着、驾着飞龙驾驭的车子高高的翱翔在天际,腾云驾雾地远走他乡,早晨从天河渡口出发,黄昏时分就到了西天的尽头。

但到了“流沙”(神话中的西方沙漠)和“赤水”(神话中的水名,源于昆仑山)就飞不过去了,得由蛟龙在渡口架桥梁,西皇(传说中西方之神)帮助方能度过。

飞龙驾驭的车还有凤凰协助可以朝发天河渡夕至西天尽头怎么就飞渡不了“流沙”“赤水”而必须要依靠桥梁呢?难道有翅膀的飞龙还比不过没翅膀的蛟龙吗?

这很让人费解,总让人感觉矛盾。

(四)

《西游记》中类似情节却免此责难。

第二二回写唐僧抵达“流沙河”,道路被阻,猪八戒对孙悟空说,你既然有“筋斗云”的本事,“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

孙悟空回答说“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小说用孙悟空的话来补充说明唐僧取经必须“就地而行”,不可“空中而去”。这其实就是作者自圆其说的补充之笔。

而《离骚》没有这补笔,便难自圆其说了,因而前后失去照应。

(五)

李白《蜀道难》第一段,为突出蜀道的高峻不可攀,既从蜀道开凿之前,蜀地与中原隔绝时间之久(蚕丛……通人烟)来讲,又从“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地崩山摧……相钩连)来讲,中间又用只有鸟儿从“鸟道”才能“横绝峨眉巅”来衬托;

蜀道开凿之后,为了说明蜀道的险峻不可行,既从“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来讲,又从行人的感受(青泥何……坐长叹)来讲,中间又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来衬托。

为突出蜀道的高峻不可攀,说只有鸟儿才能飞过;

为了突出蜀道的险峻,又说鸟儿也飞不过。

鸟儿能飞过,是在蜀道开凿前;鸟儿飞不过,是在蜀道开凿之后。从逻辑上讲,更是前后失去照应。

(六)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结句说:“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似乎杜甫对李白诗因为粗疏而前后失照有微词,这当然是附会。

然而李白的《蜀道难》“诗律”欠“细”,却是实在的存在,掩饰不了的。

抒情诗虽然与说理文不同,然而也必须如杜牧所说的一样,“稍加以理”,必须与事理相符;

正如精致的房子不仅仅是能遮头蔽雨就可以了,还必须能“风雨不动安如山”,让居住的人不必担心“茅飞”“床湿”。

“诗仙”李白才华横溢而逞才,致使前后失照,这也是他为此而付出的细小的代价吧。

(相关材料见钱钟书《管锥编》第二册《楚辞章句》P592,《管锥编》第三册《全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文》P895,中华书局,1979年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数百字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