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编教辅】(六)《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速递》
中国印象
江西省大余中学 若漪
远方的朋友,让我来向你介绍我心目中的中国。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泱泱巨史的大国,而贯穿着这一庞大国度发展壮大的文明体系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中华美食”。
说起中华美食,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陈晓卿导演的《舌尖上的中国》。该纪录片全方位介绍了中国美食的方方面面,涵括了中国地方风土人情,对美食的呈现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也体现了国人对吃的讲究。中国的印象就是中国人的印象,中国人爱吃,也象征着中国美食文化是中国的一大亮点。中国人对吃的痴迷,早已有之。从古著《山海经》中可见一斑,几乎每种神奇的走兽飞禽的介绍后都会附加一句:“食之则……可治……”“味……”从这频频出现的字眼、句式中充分见体现了中国人特点——好吃。好吃,使得中国大江南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特色中华美食——西面重庆四川有“天下第一锅”麻辣火锅,东方江浙一带有东坡肉狮子头,北方京冀津有涮羊肉,南方广东有烤乳猪脆皮鸡,还有南北和融合的“烩南北”——塞北口蘑与江南冬笋的邂逅,为中华美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南北美食合璧的佳话。朋友,看到上面介绍,你是否极有欲望想偿一偿呢?
与美食一样著名的,还有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帝王为抵御外敌入侵而设的防御工程。顾名思义,长城,就是很长的城墙,用以防御保护疆土。据说在太空中眺望地球,长城可清晰为肉眼所见。长城由秦始皇始建,今天的长城多是明朝修建的。长城世世代代守卫着这个古老的国度,即使到今天我们再也不用长城去抵御外敌,但这条东方的巨龙仍会一直卧于我国边塞,成为中国的符号,名族的符号,永远守护着亿万国人为国家为名族自豪的心。这应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尽百年艰难而终于走出低谷走向繁荣的最根本原因。
京剧和西方的歌舞剧一样,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京剧形成较晚,大概在十七,十八世纪形成雏形。京剧分生旦净末丑,每角都对应着不同的服饰、唱词、动作、性格。京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事件或故事,像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就是取材于《三国演义》中黄忠勇取定军山的故事。将京剧艺术这星星之火在世界文艺界形成燎原之势的,是戏剧大师——梅兰芳。他将京剧中的女性角色“旦”角,从原来的“只会板着脸,捂着胸,少动作”,变成京剧舞台上最活跃的角色,其传神其灵活其有血有肉,不亚于任何一个男性人物如关公、包拯等。京剧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时代以来意识形态的凝聚。要了解中国人的审美,京剧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中国印象,可以是美食,是长城,是京剧,也可以是其他,但中国印象的核心还是中国人独运的匠心,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认同,对生活的热爱。不管怎样,欢迎到中国来,品味不同的中国风味,收获独一无二的中国印象。
点评:
本文选取的三个关键词,似乎没什么关系,内在却紧密相联。首先谈“中华美食”,这是物质;其次谈“长城”,这是精神,一种不屈于外辱的民族精神;再次谈“京剧”,这是文化娱乐,属于审美。这三个层次的安排,由物质到精神,把中华文明的一个方面作了深刻的展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饮食能联系《山海经》,讲长城,能明白其现代的精神内涵,谈京剧,扣住中国人的审美——而这三者,作者以“匠心独运”“国家民族的认同”“热爱生活”来概括,可谓识力不乏。
核心亮点:扣住核心、认识深刻
中国胃
江西省大余中学颜玫
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向来信奉“民以食为天”,自然在“吃”上下了不少功夫。凝聚着千年的民族智慧,中华美食是中华文明的一枚标志性勋章。所以,了解中国,不妨从食物开始。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养论,讲究“四性分明,五味调和”。烹饪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蒸、煮、烧、炒、焖等。中华美食以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为主干,兼容各类民间小吃。有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八大菜系”:“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我以为,各类民间小吃大概就像身怀绝技、极具鲜明个人色彩的民间艺人。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民情等的差异,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各有千秋。北方人爱面食,著名美食有炸酱面、羊肉泡馍、武大郎烧饼、山东煎饼等;南方人喜米饭,各类粥羹、拌饭、过桥米线、米粉堪称经典;西北少数民族以肉食为主,牛肉干、羊肉火锅十分有名;东部沿海地区盛产海鲜,各种鱼类、贝类、虾蟹类通过中式烹调,都是可口的山珍海味。
除了日常美食,具有深厚民俗底蕴的中国在传统节日里还会制作特定的节日美食。如新年的饺子、年糕,蕴含着对亲友的祝福和对来年的期盼;元宵的汤圆、中秋的月饼,寄托家人团圆的美好愿望;端午的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等。这些美食既是节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勤劳乐观、团结统一、爱国等精神的载体。
作为中国人,有一个能享受如此丰盛的中华美食的“中国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在现代中国,我们的“中国胃”要承受的不仅是美味,还有伤害。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在经历过地沟油、染色馒头、僵尸肉、毒臭豆腐、罂粟汤等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事件的炮轰后,我们的“中国胃”有些怕了,面对诱人的中华美食,我们开始退缩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市场里,我们甚至更信赖进口食品;比起在外吃饭,我们对家中自己的手艺更放心。为了避免伤害,我们不得不放弃了很多美食。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刚从废墟上爬起来的国家,很多人穷怕了,他们为了摆脱穷困,选择了一种不正当的发财方式。黑心的食品制造商人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不管消费者吃的这样的食品会出现怎样的健康危机。但是,这样做可获一时暴利,但这之后呢,一旦出现问题受伤的不仅是消费者,让消费者伤胃又伤心!同时也危及到自己,彼此互掐,恶性循环。在物质文明逐步丰富的时代,他们也感觉到了与其把心操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上,逐步过渡到把好食物质量关,致力于食物口味的改良和提升,追求长远的生财之道。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打印各种违法行为,各种黑心食品的爆光,所表现的不仅是不良商贩的仓狂,更是中国政府打击力度与决心。
了解中国的食物,可以通过“中国胃”的态度。中国胃是忠于中华美食并为之所倾倒的,但它也是脆弱的,它害怕它的心爱之物给它带来的伤害,所以,它一直在等,等它可以放心拥抱中华美食的那天。你们西方人曾有一句话,说:我们赶路的时候,要时时停一停,等一等我们的灵魂,不要把灵魂丢在后面。现在,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正重视这个问题,正呼唤着灵魂的回归,从而让“中国胃”不再害怕。
点评:
本文扣住“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这两个关键词,一方面介绍中华饮食文化的特色与源远流长,一方面指出现代社会中“物质至少”,以利益为中心所带来的伤害。作者能从十二个关键词中找到这两个相关的关键词并冠以“中国胃”,二者融为一体,在正面肯定的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可谓有有思考能思辨,显出不一般的思维能力。
核心亮点:辩证全面、一线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