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华人家族“富不过三代”?鼹鼠饮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此篇承接(谁真正懂得生命?怎么理解“为腹不为目”呢?)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故去彼取此。
圣人关心内在的生命力,守住真元,而避免心随目外逸,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这是世人应该学习的。释德清注:“圣人知物欲之为害,虽居五欲之中,而修离欲之行,知量知足,如鼹鼠饮河,不过实腹”。
庄子讲了一个鼹鼠饮河的故事,说小小的鼹鼠跑到河边饮水,不过把肚子吃饱而已,一口不会多喝。世人当向鼹鼠学习,以腹为量。今天生活品质大为提高,但三高人群占四分之一以上,都是吃出来的病。鼹鼠没有三高,知足很重要。
养生成为世人的普遍需求,此章对养生者很有启发。老子考虑真周到,知道世人的需求,但要管住嘴,迈开腿,学习《道德经》,对身体健康有利。世人熟读此章,医院不会人满为患。全民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欲望的产生是人被眼、耳、口、身所控制之故。老子《道德经》讲修道士有三品:上士,中士,下士。上士降服了欲望,欲望如同一个被打败的敌人,见到战胜者瑟瑟发抖;中士正在与欲望战斗中,还未分胜负;下士则被欲望打败,成为欲望的奴隶。
印度文化以修苦行来战胜欲望。鲁思·本尼迪克特是《菊与刀》的作者,她在《阴影中的日本》中说:“印度的瑜伽是一个极端禁欲主义的宗派”,认为“欲望是人类得救的障碍。这些欲望可以通过挨饿、受辱、自我折磨来消除”(第153-154页)。今天风靡世界的印度瑜伽最初就是意志战胜肉体的训练法。
印度修道士都是奉行修苦行的,耆那教信徒在深山中独处,高举一只手臂,用意志力坚持几十年,直至手指末端因失血而枯干。他们就是要测试人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强,是肉体战胜意志,还是意志战胜肉体?
相比而言,战胜情欲要容易的多,五色、五音、五味以及名誉地位财富这些欲望与枯臂苦行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老子代表中华文明,可以隐于山,也可以隐于市,圆融中道。二者比较,文明之间还是有差异的,这一点应该看到。
历代上多少君王读了这一章而收敛欲望,浪子回头。多少富贵人家把此章列入家训,希冀子孙后代因此警醒。历史兴亡,不可胜数,都与君王纵情声色,骄奢淫逸有关,都是此章的反面教材。庾信《哀江南赋》读之心酸。
富贵人家,祖先筚路蓝缕,创业维艰,子孙莫之能守,富不过三代,是华人家族的痛。在财富面前,兄弟反目,亲情化为乌有,令人长叹息。都是世人心盲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