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泓丨五月榴花照眼明
“浔海潮通南海水,美山地接雪山春。”这是在东海浔美社区青莲寺前石柱的楹联。入山门内,法幢高擎,道树婆娑,“禅风浩浩”。在寺中院子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竟然生长着一株石榴树,主干苍劲虬曲,几成“之”字形,上面疤瘿累累,且枝繁叶茂,枝梢摇曳着墨翠的绿叶,片片充满禅机,一下子闯进人们的视野,向前来的信男信女们亲切问候。远看这株石榴,似乎平凡,近看却感悟她的生长蕴藏着多少无穷无尽的生命能量和佛性流传。这是多么美的事。换句话说,唯有栽上一株石榴树,空空的院子,才算有了丰富的内容。
有句很有名的话:“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石榴树历经人世间的冷暖,见证了多少人间的风风雨雨,给人多少荫佑鼓励。了解一株石榴树,应该从它的花儿开始,我见过的这株石榴树,且开着灼红的——那种红,那灼眼的火苗恰似娇媚的小姑娘,这样形容并不为过。看看吧,那在梭形叶掌呵护下的花朵,仿佛是一堆被化整为零的篝火。风一吹,满树的火舌狂舞。难怪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称其为疯狂的石榴树:“从不悲哀,也从不抱怨,告诉我,莫非是疯狂的石榴树,呐喊着冉冉升起新的希望?”我喜欢看到这种生命生长的状态。它的生长除了喜爱阳光外,其他都不挑剔,水分的多少,土壤的肥瘦,它都能适应,它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树木。常人眼里,一株树是很小的单位。石榴的枝条,是柔韧的,这样说的潜台词是:当你指尖上的暴力,施虐于它的枝条,你绝对捕捉不到嘎吱嘎吱的呻吟或者嚎叫——而别的树枝,却是很容易骨折的。其实,也正是这样的枝条,才可以对得起那些沉甸甸的石榴果子。所以懂得生活艰辛的人们是赞赏它的。是的,土壤内充满力量,而植根于其中的种子也充分地吮吸着土壤中的营养。孕生奇迹从种子起步,背负希望的烈焰,高擎理想之旗,一路“慷慨先行”,直至灿然怒放。此刻,让人想起朱熹先生的一首《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索马,颠倒苍台落降英。”
在众多的果树中,石榴树是最不显眼的,苹果树、梨树、银杏树都可以长得高高大大的,而石榴树……,不说也罢。如果硬要说的话,那就像个模样普通的人,混在一群云冠楚楚的宾客之间。甚至,它还不如葡萄树。不管结多结少,人家都有架子扶持,而石榴树,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拳头一般大小的果子,所有的问题都得自己扛着、拎着。从没有喊过累呀乏呀疲呀什么的。所以,从这一点讲,石榴树,是值得尊敬的,若评它为“劳动模范”,不知别的树,有没有意见?
石榴树,结石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就像梨树结梨、枣树结枣。但,谁能知道一株石榴的心事?它的嘴一旦张开,呈现的都是翡翠一般的牙齿。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春天刚刚褪去绿衣,石榴树的枝条开始苏醒伸张,风姿绰约,生机勃勃,那轻柔鲜活而又张力饱满,那神定内敛的力在你的眼前充满弹性韧劲。尤其是夏日似火,石榴树偌大的树冠犹如一把巨伞,赐予树阴下的人们以清凉。几度星辰,细雨绵绵,人们常在树下躲雨。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哲理,只要你能静下心来,细细思量,细细琢磨,就会领悟出一些真谛。花木给予人们的永远是生命的更新,是爱的温馨与和谐,是心灵的愉悦,是美丽神圣的尊严。芸芸众生中的每个人,充其量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株树。尘世上至难思议的是;渺小脆弱的个人,一旦像树般一颗种子可萌生着无边的森林,其生命价值可就不寻常了。树在那里,一分一毫不曾移动,他的表面是粗糙的,暗示着风化侵袭,内里则汲取着不为人知的力量,细碎的响声勾画着生机,伸展的根须撑起一方水土,小虫死在冷寂的夜里,树便用错杂分支竖起一块块希望。
石榴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随便哪一根枝条,都能“克隆”出另一株石榴树。我想我说的方法你已经猜到了,对,它就是超“臭贱”,随便把它身上的哪一根枝条,轻轻地向下引申,部分地埋入土里。当然这根枝条并没有脱离母体,你只是让他的身体的一部分与地接气,剩下的事,就不要你操心了,它会慢慢地长出根的。明年,你就会得到一株小石榴树,倘若,想把它移走,带把锨来就行了。它照样开红红的花、结沉沉的果。倘若怕它弹起,压一块石头也不碍事。
善心是福田,布施是播种、持戒是除草、忍辱是浇水、精心是催耕……“广施福田”、“吉祥幸福”就是佛的丰腴、流苏的衣裙、兰花状的手指。五祖传法于六祖时,曾说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景,无性亦无生。”悚然的感觉是顿悟之美,今天依然在青莲寺中传递。寺中宗勤法师(当地老幼皆称阿兰姑)不就像似一株石榴树吗,它既没有青松般伟岸挺拔的身姿,又没有盆景梅那种“曲”、“欹”、“疏”的媚态。它朴实无华的花果也不会使它“下自成蹊”。受了打击能默默地忍受,顽强地生长。它悟性不强,又醒得迟,但它却一直花果满枝,生机盎然,它有自己的个性和活法,它是花果树木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树。看,青莲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2000年新建的如愿阁,2005年山门奠基,2006年的客堂,2008年修建的寒山拾得像,2009年的报恩堂以及鹿野苑……宗勤法师率众比丘尼及十方善男信女胼乡胝足,同心协力,陆续建业,持续发展,直至如今的一片丛林。春悟鸟语花香,夏赏青莲带露,秋观明月星河,冬品瘦水寒山。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颂经。尤其是为感恩众老人的菩萨心肠,青莲寺修建了一个大斋堂,每每九九重阳登高时,宗勤法师都会如期在大斋堂举办“千叟宴”,感恩着、供养着众多“老菩萨”。 “老吾老矣及人之老,幼吾幼矣及人之幼”,那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的一种感恩,只有心存感恩,心存善缘,才有如此的宽容与博爱。
徜徉石榴树下,抚今追昔,当得菩提甘露,净化身心,启迪智慧,顿生欢喜之心。
作 者 简 介
洪泓,字闻之。男,公务员。福建民间文学交流中心研究员、闽南文化学者、闽南语作家。2012年于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散文随笔集《一片觉悟》,2013年于中国长安出版社正式出版法学论文集《有此说法》,2014年至今创作中国大陆首部长篇闽南语民俗散文《西街》(待出版)。
一次机缘巧合偶得弘一上人(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之言后,遂自号日二一堂,又号龙宝斋,别署半学斋,温陵人。生于花棚下,长在曾井边,行走于古城内外。定位品茶人,文字客,云游者,古器物收藏者。信奉名不必显,钱不在多,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在!勉强的不要争,该为的尽管作,平常心本分事,甘愿做欢喜受。不负花月,不废笔墨,不离山水,不绝音韵。冷眼观世,潜心笔耕,忙碌于现实,自驰于内心。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