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急救常识--生活急救常识
腹痛有三种类型:1.绞痛:疼痛剧烈,常为阵发性,多见于胆结石、肠梗阻;2.钝痛:能为病人忍受的持续性疼痛,如胃炎、肝炎引起的疼痛;3.放射痛:因神经支配的关系,一个脏器疼痛牵涉到其他部位,如肝胆疼痛可放射到右肩。
突然而至的腹痛,而且剧烈难忍,往往是病情严重的征兆,需急送医院救治。
中暑的急救
首先应将病人迅速移到通风较好的阴凉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平卧,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扇扇,并给予清凉饮料。轻型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也可采用针刺疗法。
针刺大椎、委中、合谷或曲池、百会、人中等穴位。对较重病人要进行降。先用10-15℃的水擦身。然后逐步降低水的温度。可在大血管处放些冰块。为使体内余热更快地散失,在用冷水降温的同时,用扇子扇病人,或用电风扇,以增加空气对流,并适当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如病人能饮水,给喝凉盐开水或清凉饮料;不能饮水者,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必要时要及时送往医院。
咯血的急救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叫咯血。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咯血,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白血病、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等。每次咯血量在100毫升以下为小量咯血,100-300毫升为中等量咯血,300毫升以上为大量咯血。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以及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时都可能咯血。遇到这类病人,尤其是大量咯血者,首先判明是由呼吸道咯出的,还是由消化道呕出的。呕出的血液暗红色,无泡沫血痰,并混有食物。大咯血的急救原则是:让病人安静躺卧,头偏向一侧,轻拍其背部,清除口鼻内的血块,以保持气道通畅,给病人以精神安慰,不要搬动病人。病人咳嗽时要轻咳,但也不要强忍,不要把血咽下去,待病情稍缓和些,速送医院治疗。
食管、胃或十二指肠出血并从口内呕吐出来,叫做呕血。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炎以及肝硬化所致的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呕血的主要原因。
鼻出血,又叫鼻衄,是较为常见的现象。气候干燥、鼻内发炎、鼻腔肿瘤、高血压、血液病、麻疹、伤寒等,以及维生素缺乏、外伤、妇女经期等,都可以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的现场救护
用手指紧捏鼻翼10-15分钟,用口呼吸。
稍许仰高额头,但不要过高,-以免血液流向喉部,引起不适。
可将冷水浸湿的毛巾或用手绢包裹小冰块敷在病人鼻部和额头,以达到收缩鼻部血管而止血的目的。
出血量较大时,可用脱脂棉、软纸,最好是用纱布,用清水浸湿,然后用筷子将湿棉花或纱布慢慢填入鼻腔,使之压迫出血点,待观察3-4小时后再取出。如在填塞物上撒上云南白药或其他止血 西粉,则效果更佳。
止血后不要揉擦鼻腔、挖鼻孔,以免再次引发鼻衄。
对老幼病人还要注意其呼吸、脉搏。
如经上述处理而仍出血不止,应尽快送病人去医院。宜抬送,病人应侧卧,途中可喝淡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偿失血。
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小儿玩耍时将豆类、瓜子、糖纸、纽扣、小玻璃球等物塞人鼻孔,而无法取出可形成鼻腔异物;鼻出血时堵塞用的纱布、棉球未能及时取出,忘记在鼻腔,也可成为异物。
毒虫螫伤
一般常见的是蜜蜂、蝎子及蜈蚣等毒虫的螫伤。根据被蜇伤史,损害多见于手、足和面部等露出部位,多为单侧,损害部位为一片红肿,其中心可发现淤点,为蜇伤的痕迹,疼痛剧烈,有时伴有大疱或产生坏疽等,可分别根据这些情形诊断此病。
蜈蚣咬伤的治疗
1.立即用肥皂水、3 %氨水或5 %碳氢钠溶液洗净伤口,用下述任何一种草药:鲜扁豆叶、鲜蒲公英、鱼腥草、芋头,捣烂外敷,或用南通蛇药外涂伤口周围(不可涂伤口上)。
2.冷敷或用0.25 % -0.5 %普鲁卡因作伤口周围封闭。
3.剧痛者可注射杜冷丁或吗啡。
蝎子蜇伤的治疗
1.迅速拔除毒针,局部冷敷或喷以乙烷,蜇伤上方可缚以止血带,或用0.25 % -0.5 %普鲁卡因封闭。清除毒液可切开螫伤处,先以氨水、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以口吮或火罐吸出。
2.局部敷药:取南通蛇药数片,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在伤口周围约3厘米处敷成一圈,也可选用明矾粉调醋、雄英及枯矾各半调水或大蜗牛1只连壳捣烂外敷伤口,均可止痛祛毒,中草药如蛇毒、薄荷叶、大青叶等亦可捣烂外敷。
3.中毒严重者,可用特效抗蝎子毒血清,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对症及支持治疗如止痛、抗惊厥、补液等。
蜂类螫伤的治疗
1.立即拔除蜂刺,用肥皂水、3 %氨水、5 %碳酸氢钠溶液洗敷伤口,若为黄蜂则用食醋。
2.伤口周围可搽以南通蛇药,或选用草药青苔、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捣碎外敷。
3.有过敏性反应者,迅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毫克,并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或肾上腺素。
4.对症处理,如肌肉痉挛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静脉注射或局部普鲁卡因封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