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星空丨写给母亲的话/贾秀全
五一节刚过,我到老家办点事情,顺道查了咱家户口登记原始资料。派出所能够提供的最早一份户口登记表,是1963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登记的。那年母亲27岁,籍贯:江苏盐城伍佑,家庭出生商人,个人成份市民,文化程度不识字,特征:细眼。这是我手头唯一一份有文字记载的关于母亲的原始资料。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有愧。我不知道母亲确切的身高、体重、血压,而何时服用降压药,何时更换了假牙,何时头发花白,似乎连模糊的记忆都找不到。
1963年父亲和母亲已育有三个姐姐和我,外公也与我们一起生活。那时我还是一个什么不知道的幼儿。等到记事时,我对母亲的印象首先是个劳动忙碌的人。她从来没有闲暇的时间,登记表显示父亲的工资是家中唯一生活来源,服务处所运输站。事实上母亲的劳苦家里家外一点不轻松。她在运输站做小工,瘦小的身躯卖力的推拉板车,装货卸货,也就是三十岁上下的年纪,搁到现在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母亲的行动诠释了劳动的光荣,只要勤劳出力流汗,家中人口再多,都能吃上饭,穿上衣。母亲在她十岁时外婆病逝,她没有在女红、烹饪方面来自她母亲的传承。她没有因为外婆的过早离世,而孤独、自闭、不合群,她总是自强不息,尊长睦邻,说话干脆,处事果断,家政安排井井有条。
大姐十岁上下,就被母亲委以重任,二姐三姐各有担当。大姐掌管带弟妹、洗尿布、烧伙食、二姐三姐洗锅刷碗拾柴禾。二弟三弟出生后,家中多了两张嘴,母亲为了帮扶父亲增加生活来源,在镇办塑料厂找到了正式活计,那时的镇办厂原始而红火,用的大厂淘汰设备,车间环境闷热而充满聚乙烯刺鼻的异味,工人上班对班倒,吃惯了苦的母亲根本不在话下,不因孩子多而缺勤,三弟还处于哺乳期,就把窝蓝子搁到厂里,把完奶急忙立到挤塑机前精心喂进废旧塑料,机器吐出杂色颗粒,进入下道工序加个成灰桶、粪桶、油壶等日用塑料用品。母亲为她拥有的稳定劳动和不算高的报酬感到满足和自豪。
母亲是父亲的绝对帮手。印象中家中房屋三次翻盖,第一次泥墙草盖换成砖脚半瓦半草,第二次砖墙瓦盖小方砖,第三次砖混结构二层楼。印象比较深的第一次盖房,在配套工程厨房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停工待料(少几根杵子)的窘况,不知道是父亲预算没有精准还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增项工程,父亲急得头上直冒汗珠,那时有钱买不到木料况且手头本就拮据。母亲看出父亲的难处,脚大脸厚不怕丑从雨伞厂勻回了木料,后来听说买这笔木料的钱还是母亲节衣缩食放着救急的应急款子。
母亲没有文化,但她有她相夫教子的方法,有她管理家庭的智慧。也许她自己并不清楚。她对父亲依靠爱恋表现在关键时刻的支持和生活细节上的关怀。父亲长期从事繁重的装卸体力劳动,下午接晌晚上小酒母亲安排的妥妥当当。我们娣弟一日三餐、四季衣裤鞋袜毫不含糊。她自己虽然不舍得添置新衣,但衣着干干净净,合身得体。她讲究家庭卫生。尊重长辈,待人真诚,心地善良,我们娣弟六个都受她影响。她不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教育理论,但她用朴素的行动诠释了这一教育理念。
母亲从来没在我们面前说过对父亲的一个“爱”字。但她的行动表达出的是深沉的爱。父亲2005年去世后,没见她流泪,她有她的表达悲痛表示怀念的方式。她说,她要在老宅为父亲供饭三年。说得那么执拗。我们担心她孤独,不能适应失去父亲的日子,征求她意见,可否在“六七”提早为父亲除灵?让她到我们身边待着。母亲一口回绝。一日三餐她在父亲的灵位前先供上饭菜,然后才自己吃,一如母亲的一贯作派。可是一年后的一次检查,她患上与父亲同样的肺癌,二年后她追随父亲而去。
今天母亲节。我写出这段文字。表示对母亲的怀念!愿所有子女们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个日子。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平安安!
2016-5-8
作 者 简 介
贾秀全,男,汉族,1962年04月出生,江苏盐城人,研究生学历,企业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正高级经济师。1980年代以来在国家和地方刊物、报纸发表篇文学通讯、散文、研究报告、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