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禄丨神圣的贫困

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会都会经历过一些贫困,其实贫困并不可怕,当你知道贫困会把你从困厄逆境的磨砺中使意志愈加弥坚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谢生活,感谢贫困在逆境中给你带来的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论你承认与否,贫困一定是你生命中一种难得的财富。

很小的时候,我时常听大人们给我讲“凿壁偷光”的故事,那时我一直好奇,这世间怎么还会有买不起煤油灯的人,怎么会穷到这个份上?当我懵懵懂懂地感知到贫困的存在时,其实我自己也正在经历着一场贫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普遍贫困的年代,许多和我同龄的孩子,冬天甚至没有鞋穿,赤着脚在雪地里行走,因为贫困,大人们也没有办法,看着走在雪地上的孩子,大人们心里的悲酸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贫困对任何一个人类社会而言,其含义是相对的,而其存在却是绝对的。

记得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甚至交不起八角钱的书费。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几十元钱乃至几百元钱已算不了什么,但那时的每一个家庭都是穷得丁当响,长年累月拿不出分文钱。为了能够攒上几角钱,大人们也是费尽心机的。为了能给家庭分担一些忧愁,小孩子平时也知道捡一些破鞋底、麻绳头,酒瓶子等积攒起来,卖给走村串户的货郎。那时,全公社只有一家废品收购站,收购站建在供销社的一个破院子里,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废品,还不及现在一个普通废品站大,在当时,那个收购站可是非同寻常,因为它是供销社开办的,供销社可是掌握着全公社的经济命脉,每家每户的生活与供销社密不可分。

一次,大妈对我说,供销社收购站里听说收购鹅毛、鸭毛,你把咱家的鹅毛、鸭毛也攒起来卖钱吧!此后,小小年纪的我便开始留意收集鹅毛、鸭毛,一年下来,也攒了一大包。快过年的时候,我用报纸把那些鹅毛、鸭毛包起来,拿到供销社收购站卖钱。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排了整整一个上午的队,一个拄着拐杖的跛腿收购员,看我是个小孩子,就大声喊道,鸭毛一两,两分钱!我从开票员手里接过发票,在窗口领到了两分钱。我知道两分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的,在街上,也只够买一盒火柴,但我心里还是很开心。因为那毕竟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挣到的第一笔钱。

为了能够攒到一些小钱,我就经常在村子里捡一些能够卖钱的废品。后来,我家杀了一头猪,杀猪匠是我的一个远房哥哥,他看我平时喜欢捡一些废品,就把那头猪的猪鬃送给了我。有一天,我把这些猪鬃拿到街上,在收购站一下子就卖了一元五角钱,我用卖猪鬃的钱在新华书店买了五本小人书,回来后,贪婪地读了起来,足足过把阅读小人书的瘾,并时不时地在小伴们面前炫耀,那时我感觉我就像是一个富翁。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我开始升入初中,小人书已不再引起我的兴趣,我的阅读视野已开始投向长篇小说、童话等文学作品。为了能够多买几本我喜欢的课外书籍,我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经常趁星期天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挖半夏,半夏是一种中药材,在当地我们叫它“药狗蛋”,收购站里回收价很高,我们一群半大孩子一早就出去,翻过汝河,在潮湿的河汊里寻找半夏,一天都是饿着肚子。后来,我又在路边采到一些车前子,鸡冠花籽等药材,在收购站卖了十几块钱,在当时那可是一笔大钱,我买了十几本我喜欢读的长篇小说和安徒生童话,读完后,我就和别人交换。当时市面上公开出版的图书很少,内容也比较单一,但我觉得只要有书读,心里就很高兴。那时,虽然物质生活艰苦点,但精神生活还是充实的。

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讲,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还是心灵的贫困,如果心灵贫困,那就会自甘贫穷,不思进取,最后一无所成。我觉得,人无论经历怎样的贫困,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绝对不能丧失斗志。我们知道,三国名相诸葛亮出身布衣,少时家贫,在卧龙岗上一边躬耕,一边苦读经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茅庐里笑看天下风云,十年磨一剑,最终辅助刘备成就一代霸业。如果诸葛亮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山间野夫,不向命运抗争,那么我们也就不会知道那个神机妙算,胸中自有百万雄兵的诸葛亮了。

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只读过两年小学,十来岁便给人家当童工,经常饿着肚子干活,有时连一块黑面包也吃不到,冬天没有鞋穿,还时常受到伙计的欺负,童年备受磨难。在这种艰难困苦条件下,他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读书。为了读书,他常常废寝忘食,进入一种如醉如痴的状态,最后写出来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他的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高尔基也成为全苏作家协会主席,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报社记者到西部山区采访,看到一个放羊的孩子,就问他,你正是上学的年龄,为什么在家放羊?那孩子说,放羊为了卖钱,记者又问,卖钱干什么,孩子说,卖钱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干什么,孩子说,娶了媳妇生孩子,记者又问,生了孩子干什么,孩子说,放羊。看了这则消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在贫困的山区,也许还有很多人生命的历程也就是从放羊到放羊,这是多么可怕的贫困,而这种贫困正是心灵的贫困,心灵的贫困才是最大的贫困。

面对贫困,我们每个人都要昂起头颅,坚定生活的信念,困难面前不低头,让贫困的经历点燃我们生命的灯盏,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 者 简 介

姚国禄,职业记者,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喜欢文字,喜欢山水间行走,生活闲庭信步,生命淡定自如。笑看风云,心无旁骛。平凡人生,如此而已。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怀扬《糖担子》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怀扬 [作者简介]王怀扬,曾用名王怀阳,江苏省淮安市人,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生,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上学期间就喜欢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爱好 ...

  • 李绛明丨濛江拾遗之童年记忆

    作者简介 李绛明,笔名秋思,汉族,1962年生,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广西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藤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作品在<诗中国杂志>.<雅剑诗刊>.<西江月> ...

  • 14岁少年每天外出捡废品救弟弟,邻居心疼,常常故意在家门前扔垃圾

    在湖南省娄底市水洞底镇的街道上,14岁男孩童仁超正带着弟弟挨家挨户地捡着商户门前丢的废品.一些店主在看到他之后,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仁超,今天又带弟弟来捡废品了,你弟弟的病怎么样了?你们 ...

  • 新手收废品 不知道怎么去大型收购站卖货,这期视频是卖货教程

    新手收废品 不知道怎么去大型收购站卖货,这期视频是卖货教程

  • 姚国禄丨青葱岁月,梦想是如此的纯净

    青葱岁月,梦想是如此的纯净 --读李蒙浩散文<那些年的花> 作为青春偶像派写手,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他们一现身,便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存在,迅速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登上文 ...

  • 姚国禄丨乡村电影

    当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把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的时候,也许看场电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在三十多年前的乡下,对许多人来讲,能够看上一场电影,的确令人欢欣鼓舞.乡下人对一场电影的渴望是城里人无法想像的 ...

  • 姚国禄丨村庄东头的那棵老柿树

    眼前,晃动着一棵大树的影子,那是我记忆中的老柿树.它像一串摇摆在岁月深处的风铃,给我童年的生活涂上一层梦幻色彩,每每想起那棵老柿树,我的心中便会升起一股暖暖的情愫,恍惚中,我仍看见老柿树在风中婆娑,那 ...

  • 姚国禄丨乡村四季

    一个生活在乡村的人,对乡村四季是有感应的,这种感应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让你从不同的季节变幻里读出乡村各种丰富的表情来,就像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阴晴圆缺一样,让人们在乡村的四季里感受到一个不同寻常的 ...

  • 姚国禄丨烟花四月下杭州

    时令正值仲春,有朋自远方来,他乡遇故知,自是心旷神怡,于是相约杭州一游. 古都杭州,心仪已久,然红尘万里,庸人自扰,难得的闲暇亦为世事所累,天堂之旅,终未如愿.杭州之行,好在友人自备交通工具,举步间, ...

  • 姚国禄丨夕阳下的村庄

    西边的太阳静悄悄地沉了下来,在村庄的树梢上盘旋,这是村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落日的余辉把村前的小河照得一片绯红,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荷把锄头,赶着牛羊,三三两两地从田野走向村庄.遥远的地平线上,细碎的 ...

  • 姚国禄丨布谷鸟在歌唱

    有一种鸟,对村庄怀有深深的眷恋,它总是在村庄醒来的时候,把村民从睡梦中唤醒,我知道它的名字叫布谷,在乡村,人们习惯称它为咕咕鸠.这种鸟,是乡村常见的一种益鸟,它隐在季节的深处,与村庄朝夕相处. 春天来 ...

  • 姚国禄丨静静的汝河湾

    很久很久以前,汝河从淮河的北岸分离出来,在千里沃野的淮北大平原上拐了一个弯,便形成了一片"膏粱丰腴"之地.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古朴的乡民世代耕作,一年四季,春种秋收,河畔的柳荫熏染 ...

  • 姚国禄丨三月桃花

    想起桃花,总会想起乡村,因为只有乡村才会有太多太多的桃花灿然盛开,城市的桃花只是片段的风景,怎么也不会勾起人们对桃花的种种遐想,还是沿着我(梦中的乡村,沿着我的姚家祠堂去寻找三月那片迷人的桃花吧,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