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一绝,600多年的东水关,城墙可走人走船、藏兵防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南京城墙东水关”。(李伦 摄影)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南通济门大桥西侧的东水关遗址。(李伦 摄影)
东水关,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入口处。(李伦 摄影)
东水关遗址公园,由水闸、桥道、藏兵洞、城墙组成,占地面积4.15公顷。(李伦 摄影)
站在南京城墙东水关看秦淮河。(李伦 摄影)
李伦速写画作《东水关遗址》。(李伦 摄影)
东水关遗址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龙蟠中路通济门大桥西侧,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建于2001年的东水关遗址公园,由水闸、桥道、藏兵洞、城墙等古建筑遗迹组成,占地面积4.15公顷。明太祖朱元璋建东水关是为了控制秦淮河的水位,其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上世纪60年代受拆城风波影响拆除部分。1988年,南京城墙东水关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城墙东水关,为内秦淮河入城口,是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南京城墙东水关原分3层,每层11个券洞。上中两层22个券洞,为藏兵屯粮之用。最下层用以进水,每个券洞设有三道门,中间一道是控制水位的闸门,前后两道门是防止敌人潜水进城的栅栏门,用绞索可以开关闭合。
进水涵洞中,有9个装有固定的铁栅,中间一个用来通船的涵洞,以活动式铁栅替代。这种集走水控水、走人走船、藏兵防御、排水行洪为一体的城墙水关设计,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筑历史的一绝。
东水关旧称上水门,最早可上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此处开挖,用于引水入城的水渠。六朝时期,东水关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五代十国时期的权臣徐温借助江南的物产丰富,命养子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biàn))任昇州(今南京)刺史,筑金陵(今南京)城。徐知诰筑城时,舍去了荒芜的六朝宫城地区,将“城”与“市”结合,内秦淮河下游两岸繁华的商业区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纳入城内,经过20多年连续两次的筑城,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
现在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建造南京城时,为控制秦淮河水位而精心设计拓建的,这也是南京古城墙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水关。朱元璋修建水关,除了引水入城外,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防止水患。虽说是明朝时期的设计,但是东水关到了清朝时期仍是南京城内泄洪的安全保障。据说,在清代康熙年间,人们曾将进水的11个涵洞堵了10个,仅留下中洞过船。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南京城内的水道就开始出现了堵塞,于是又将11个涵洞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