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太祖皇帝钦录》是一部由晋王府编撰而成的明太祖朱元璋敕谕集,其中收录的大部分都是朱元璋下达给晋王朱棡的谕旨,其原本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太祖皇帝钦录》中记录了朱元璋大量的口谕和密旨,其中许多都是《明太祖实录》和《明史》中未曾记录过的内容。通过对该书的研究,可以发现晋王朱棡在洪武朝后期的作用远比《明史》和《明太祖实录》中所显示的要重要的多。甚至可以毫不犹疑地指出,晋王朱棡比燕王朱棣更受朱元璋信任。今天笔者就通过对《太祖皇帝钦录》内容的梳理,来谈一谈这位晋王殿下。

《太祖皇帝钦录》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晋王朱棡其人

朱棡,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生于蒙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11月18日,生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对于这位皇子的教育,朱元璋非常重视。根据《明史》记载,朱棡'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大儒,杜环则是明初著名书法家。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棡受封为晋王,封国山西太原。晋王是历代王朝中最为尊贵的封号,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的喜爱。朱棡封王之后暂时没有之国,朱元璋于洪武六年下旨册晋王左傅兼太原卫都指挥使谢成之女为晋王妃,随即让谢成负责太原晋王宫城的建造。晋王宫城周围3里309步5寸,东西150丈2寸5分,南北197丈2寸5分,成为之后诸王国宫城纵广的定制标准。

复建的大同代王府,可以想象晋王府的规模

洪武八年,晋王嫡长子,朱元璋次孙朱济熺出生。洪武十一年三月,晋王朱棡之国太原,随从护卫军士人数高达3281人。此时的晋王还有些年少气盛,途中因琐事打了朱元璋特意指派的厨师徐兴祖。老父亲听到消息以后怒不可遏,派人六百里加急送口信把朱棡给大骂了一顿。

十一年就籓太原,中道笞膳夫。帝驰谕曰:'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晋王这个人'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也许是朱元璋的当头棒喝起到了作用,朱棡就藩之后安分守己,在明太祖亲王守边的政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点作用。

二、晋王在'蓝玉案'中的作用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当年九月,朱元璋在考虑再三之后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的册封诏书,《明史》和《明太祖实录》均未载,好在《太祖皇帝钦录》为我们保留了下来。

二十八日,监生唐辅、张默钦赍诏书前来开读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曩古列圣相继驭宇者,首建储君。朕自甲辰即王位,戊申即帝位,于今二十九年矣。前者抚将练兵,平天下乱,偃天下兵,奠生民于田里,用心多矣。及统一以来,除奸贪,去强豪,亦用心多矣。迩来苍颜皓首,储嗣为重。嫡孙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嗣奉上下神祇以安黎庶。告尔臣民,想宜知悉。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立朱允炆而非朱标嫡子朱允熥为接班人,意味着朱元璋将动手剪除开国武将勋贵集团对于皇权的威胁。当时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升、定远侯王弼等勋贵都在山西境内练兵,负责监视他们的,正是晋王朱棡。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洪武二十六年2月10日,蓝玉案爆发。2月19日,晋王接到锦衣卫百户郝进传来的圣旨,圣旨中通报了蓝玉的下场,并指示晋王对蓝玉在山西的亲属党羽采取进一步措施。

十九日,锦衣卫百户郝进传奉圣旨:蓝总兵通着府军前卫指挥、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造反,凌迟了。着王那里差的当人同郝进去将会宁侯并他的儿子都凌迟了。家人成丁的也废了,妇女与晋府配军。马疋匹多时牵两三疋回来,其余的交在晋府,家财解来京城来。

会宁侯张温,跟随朱元璋渡江的老兄弟,当年固守兰州,重挫王保保元军,被朱元璋称为奇功。洪武十二年封会宁侯,洪武二十年随蓝玉一起讨伐辽东前元太尉纳哈出,洪武二十五年八月起赴山西平阳府屯田练兵至今。此时被认为是蓝玉死党而惨遭凌迟处死。

此后负责整理陈州、颍川二卫的东莞伯何荣,负责整理南阳、信阳等三卫的徽先伯桑敬,负责整理振武、朔州二卫的安庆侯仇正,负责整理岢岚、蔚州二卫的西凉侯濮璵相继被晋王派人逮捕。何荣、濮璵被押解回京,桑敬、仇正就于山西处死。

当然并不是所有在山西的公侯都会处死,比如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以及凤翔侯张龙、安陆侯吴杰都被发了免死金牌,只是让晋王尽快安排他们启程回京。

(五月)二十三日,内使小驴儿等赍到世子启本: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九日早朝,于奉天门钦奉爷爷圣旨:'你写启本去说与你父亲知道,着安陆侯、商都督回来。他两个是无事的。爹爹说与他两个不要烦恼,比外公、凤翔侯一般好好的教他回来。西凉侯他是知情的不要他知道,差人防送将来。不要枷锁他,也不要监他,只这般好好的防送将来。钦此。'

当时所有的公侯都在山西境内,而蓝玉案爆发后负责善后事宜的也只有晋王朱棡一人,无论是老二秦王朱樉还是老四燕王朱棣都没有参与。可以说朱元璋敢于在山西直接处理犯事的公侯,最大的底气就是晋王朱棡。由此我们可以基本得出在老朱心中最得力的儿子就是这位晋王了。

三、晋王的野心

处理完蓝玉之后,刚被召回南京的宋国公冯胜和颖国公傅友德再次奉命北上备边。但是朱元璋要求山西属卫将校全部受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则全部受燕王节制。当时山西都司所属军校人数约73000余人,加上太原三护卫官军,晋王本人可以直接调动的军队人数达十万之众。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丙辰,命宋国公冯胜、頴国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今上(注:指燕王朱棣)节制。凡军中应有机务,一奏朝廷,一启王知,永著于令。(《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六》)

手上拥有这么强大的实力,晋王真的甘心接受朱允炆为下一代接班人么?要知道朱允炆甚至比他儿子晋世子朱济熺还小两岁。同样在《太祖皇帝钦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晋王似乎有着别样的心思。

南京午朝门遗址

四月,朱元璋再次派人给晋王传旨,除了提醒他和公侯一起出塞的时候务必小心谨慎以外,还特意提到了晋世子。

十七日,内使刘察生钦赍圣旨,记事五件,说与第三子棡知道:…一、即目世子长成,塞上调兵,令世子还国。父子更相轮替往来塞上,帅大势军马,以练风霜。亦且父出子守其国,子出父守其国,根本且固甚是停当。尔不才,尔不听父训,留世子于京师。但出塞上,国中且虚。或尔归来,军中无主,甚失计较。今秋凉,若不取世子归,直贬你到云南。

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早已去世,朱济熺实际上就是明太祖的长孙。而且从这条记载来看,老朱早就要求世子回国,可晋王却一直拖着不肯。以至于老朱发出最后通牒,称今年秋天世子还不回国的话,就要把晋王贬到云南去。

当年八月,晋王奉旨进京,在南京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但是蹊跷的是,在《太祖皇帝钦录》洪武二十七年的记录中,我们又看到了晋世子的相关记载,显示晋王回国的时候,世子并未跟从。

洪武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钦差驸马欧阳伦、王宁到来,传奉圣旨:拨与燕府羊一万只。钦此。一件,着世子回国,钦此。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的百般催促,甚至晋王本人亲自来京的情况下,晋世子依然长期逗留在南京,这不能不引起朱元璋的疑心。在剪除了皇孙朱允熥的依靠之后,老皇帝突然发现自己这个第三子似乎也并不安分。

颖国公傅友德画像

我们之前说过晋王的岳父是永平侯谢成,而世子朱济熺的岳父则是颖国公傅友德。老朱忍不住要琢磨琢磨,一旦自己驾崩,这位晋王殿下会不会挥军南下?再加上世子在南京城内里应外合,皇太孙的龙椅还能坐得安稳么?当年年底,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将谢成和傅友德全部赐死,以绝后患。老父亲为何要这么做,晋王想必也是心知肚明的。对于岳父谢成留在太原的亲属,晋王也只能含泪将他们处死,这一点在《太祖皇帝钦录》中也有体现。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指挥姜碧该本年二月十五日,于右顺门钦奉圣旨:'永平侯有个侄儿在护卫里做指挥,教他自死了罢。钦此。'

结语: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3月12日,晋王朱棡去世,年仅41岁,赐谥曰恭。三个月后,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笔者一直在想,倘若晋王不死,朱允炆日后削藩这一刀是要砍向晋王还是燕王呢?虽然都说晋王不死,燕王不敢反,但结合朱元璋对谢成和傅友德的处理来看,晋王必然也是皇太孙心中极为忌惮的对象之一。只是晋王和燕王坐镇北方,可能朱允炆会谨慎考虑其削藩的方式方法,也许明朝的历史也会就此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