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不会轻易言悲

01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任湖州知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乌台诗案使苏轼一朝被贬,头戴枷锁,身披辱骂,被流放到偏僻的黄州。朝野内外是铺天盖地的嘲讽笑骂,身边没有一个可供倾诉的朋友。但他不悲,不争,也不言。他买下几亩薄田,认真除草浇水种庄稼;在简陋的茅屋里研究东坡肉和酱肘子的做法;乘一叶舟在夜色中泛流于江上,而那江上自有怡人的清风。他知道,多说无益,苦难从不会凭空消失,唯坚毅之心万古长青。后来,苏轼于流放黄州期间写出前后《赤壁赋》,照耀千古文坛。脆弱的人才会四处游说自己的不幸,坚毅的人自会吞下苦难,然后从心底开出美丽的花。02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有个叫祥林嫂的女人。那个时代的女人活得辛苦,她被婆家卖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生了个儿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男人得了伤寒一命呜呼,儿子长到两三岁,竟被狼衔走吃了。悲痛欲绝的祥林嫂,逢人就说自己的苦。镇上的人们开始还红着眼眶掉几滴眼泪,后来听得多了,只默不作声地避开。这世上总有一些人,遭了什么不幸,就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到最后,却只弄得人人避之犹恐不及。真正的智者,都是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才能够活得高调。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迷茫和痛苦,肯定有遇到各种不幸。可是,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逢人就抱怨,不仅让人反感并且远离,也让自己陷入自怜自哀的境地,麻痹了自身,甚至毁了自己的人生。在心里学上,有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就是: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有怎样的成就。当你抱怨多了,废话多了,可能就会真的成为“废物”。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悄然进入你的潜意识。永远记住:不要抱怨生活亏欠了自己,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曾有人说,每一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所谓成熟,恐怕就是在悲伤时学会闭嘴。难过时有人倾诉固然幸运,可是,不把自己的痛苦随处泼洒,是每个成年人都该有的教养。03一只猴子,肚子被树枝划伤,流了很多血。它见到一个猴子就扒开伤口说,你看我的伤口好痛。每个看见它伤口的猴子都安慰它,告诉它不同的治疗方法。它就继续给朋友们看伤口听取意见,后来它感染死掉了。一个老猴子说,它是自己把自己弄死的。痛,说一次就复习一次,不如自己默默愈合。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雪莱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混得风生水起的人,都喜欢把自己的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有个阿姨,她的孩子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她逢人变夸赞自己的孩子,而且还常常问别人的孩子考得啥样。当遇到别人的孩子不如她的孩子考得好的时候,她更是得意忘形,搞得那些家长只能赔笑。时间久了,大家见到她,都选择绕道而走。过于炫耀自己,是得不到别人的欢迎的,别人只会敬而远之。《菜根谭》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懂得藏拙,不露尖,有的时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你的欢喜,可能是他人的心魔。不要把自己的高兴建立在被人的痛苦上。有事情藏得住,这才是格局。庄子认为:真正逍遥自在的人,都不会被外界之事所扰乱,任凭红尘滚滚,我自岿然不动,心如止水。凡尘中人,也是一样。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才能求得真正的达观与通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