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染色籽料为什么这么难鉴定?大叔带你把籽料放大看看就明白了
判断一名玉商是否达到了专业水准,有一项重要指标——对皮色的鉴定能力。说实话,即便是最资深的老师傅,在皮色的面前也会有“打眼”的时候。皮色的鉴定究竟有哪些难点?今天和玉大叔就来聊一聊。
要注意的是,本篇文章并不是教大家怎么样去分辨假皮色,类似的内容和玉大叔已经在以往的文章中多次提及(可使用公众号搜索历史文章,关键词“皮色”、“染色”)。我们今天主要聊一聊,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皮色鉴定会有哪些现实的困难。
首先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和田玉的皮色是怎么来的,和田玉的皮色一般泛指籽料表面附着的一些以红、黄为主的次生色,这类颜色往往与籽料毛孔共同产生,随着籽料发现地域的不同,越靠近河流下游的区域籽料的皮色越深沉。好看的皮色能恰好露出部分肉质,对价格有着极大的加成。也正是因为重皮色料子的金贵,市场中造假的最重灾区就属它,可以说是造假者的“一线阵地”。
对和田玉鉴定有一定了解的玉友一定很清楚,一般的鉴定机构是不对皮色进行鉴定的,即便在国标中,染色也不属于造假,只属于“优化”。只有极少数的非常专业机构,譬如新疆的和田玉国检中心、NGTC等国家级机构才会对部分染色非常厉害的原料标注“做染色处理”。和田玉染色不鉴定又是为啥呢?
首先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形成机理是比较简单的——河水中富含的铁元素通过上亿年的时间慢慢累积而成,多在籽料毛孔坑洞区域以及裂隙处慢慢的堆积,颜色将由浅浅的金黄一直覆盖至黑色,这就是皮色生成的简单过程。我们可以注意到皮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铁元素的氧化物质,而今绝大部分人工染色的技术,使用的也是铁质的化学染色剂,从原理上来说二者的区分不大,无非后天使用化学的方法快速致色,在鉴定机器上它们都属于铁元素致色。
其次鉴定籽料染色需要有明确的依据,目前能鉴定出来的,主要是针对和田玉裂隙处不规则的颜色沉积来进行判断。可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籽料染色都刚好染在裂隙处,甚至有许多的仿籽料仅留下非常微小的毛孔区域,在证据和科学条件不足的前提下,鉴定机构也不可能贸然下定论,毕竟机构出具的证书已经是最后的结论,类似“终审判决”一样,假如鉴定错误对机构的名誉是巨大的打击。现实情况意味着除非是找到了铁证,一般的鉴定机构是不会随便鉴定皮色的(况且相关标准没有规定必须鉴定皮色真伪)。
在网上有许多“老玉商”都声称能给玉友进行在线鉴玉,和玉大叔估计了一下,大约五成比较明显的染色手段可以通过经验分辨出来,毕竟真皮色致色大多是从表皮坑洞或者是裂隙处开始,不在高倍的显微镜下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不容易看得通透。加上手机拍摄近处物体清晰度有限,很少有人能熟练的掌握精准的对焦技术,所以在线看皮色误差比较大,并不算很真切,成功率也有限。
以上的种种不理因素叠加影响,目前对皮色的鉴定成功率还是处于比较麻烦的阶段,希望在未来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用科技的手段(尤其是便宜的手段)去真正的确定皮色的成因,大叔想来这可能是唯一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