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玉那些事儿 | 大话皮色之「皮色作伪」
从市场认识到皮色价值的那一天开始,国人就已经在琢磨染色这事儿了,古人有“提油”技法,是用草汁木屑等天然材料烤染,维族朋友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染色方式,据说与制造艾德莱丝绸的染料有关,而汉族商家也有着科技含量较高的染色方式,我暗访染色作坊,花费800元见证了染色过程。
首先跟玉友们分享一下染色的大致步骤:
1、酸蚀
行里面叫“用酸咬一下”,就是把原本光滑的玉石表面用强酸腐蚀出斑驳和小碎口,方便下一步颜色侵染,天然有石皮或白皮的料子是不用酸蚀的,因为石皮和白皮是染色的绝佳基底;
2、染色
用特制染料染色,浸泡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天;
3、固色
将染好色的玉石泡入固色剂,目的是让假皮稳定下来,不易褪色,这也是现今假皮子用84消毒液都泡不掉的原因;
4、封油
让经历酸蚀、染色的玉石在油里沁润,使表面光泽感提升;
5、洗色
双氧水浸泡,推掉表面浮艳的假皮色,让皮子看起来更有层次。
我拿来做实验的三个料子是若羌产的山流水,表皮粗糙带白皮,更容易染出效果。上图是染色前的照片。
上图是刚出锅的样子,在雕刻时,如果把皮色打薄,留皮少一些,看起来足够以假乱真。做染色的老板说过“染出什么皮色纯粹靠缘分”,即使如上图这同料的三块,也有着黑红、红和金红三种不同的皮色,染色的最终效果具有随机性。
上图是其中一块染色料。视觉上是“白皮”压“红皮”,从层次感来说,皮色并没有浮在表面,看起来是比较老气的沁料皮,很逼真。
上图是微距下的切面照片,皮色沁入有厚度,很逼真。
这是微距下大的裂隙处照片,并没有常见染色的颜色富集感,也没有任何颜色堆积,很逼真。这是因为染色者会用固体胶把裂隙封住,防止不让颜料堆积于此,从而瞒过那些习惯通过裂隙看皮色真假者的眼睛。
这是微距下茬口处的碱土照片,土色泛白,看不出任何染过色的痕迹,相当逼真。
关于假皮色,行内还有“烧皮”与“二上”之分,简言之,烧皮即上文那样使用各类玉料染色,用以仿冒籽料,二上是特指在已有皮色的籽料上加强颜色,提高籽料的卖相。两者都是皮色作伪,但论起动机与情节轻重,略有差别。
造假的恐怖之处在于,你能想到的鉴别方法,他们都有的放矢地规避掉了,皮色、毛孔的造假手段日益提升,鉴定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下文【皮色鉴别】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