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的农村密码

我第一次出国,是2016年去日本大阪,那时我还没有“变色”,是粉色的。
我在大阪待了三天,头两天逛市区和奈良公园,印证了外交部发言人的一句话“越出国,越爱国”。陈旧的地铁、低矮的建筑、狭小的房间……完全感觉不到它能比上海高大上,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直到第三天去鉴真和尚所建的唐招提寺。
从近铁西之京站出来,到唐招提寺,一公里的距离,我是步行去的,这里是乡下。一路上,我感受到了第一次冲击:乡间的柏油马路太干净了,连同路边的灌溉水渠,也看不到废纸废瓶
逛完唐招提寺,我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西之京站,而是经过日本农田和农村,步行至另外一个站(忘了站名了)。
将近2公里的路程,我感受到了更强烈的冲击:那些农村村落,简直就是中国大城市的乡间别墅群。两层楼房,外面放着花花草草,几乎每家都有一辆车和车库,家门口和村里的道路干干净净
他们农村大人,还有路边嬉戏的小学生,看我这个外国人的眼神,没有那种好奇或躲闪,表现得平常而自信。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日本是发达国家?
后来去法国、瑞士、意大利,我都十分关注乘车途中经过的农村。瑞士可以说没有农村,意大利的农村最“破”,法日两国相当,这基本代表了这几个国家的真实水平。
作为一名农村大学生,我时不时回湖北老家,一个我极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是:农村在快速衰败。很多人将之归结于城镇化的必然结果,在我看来这是剪刀差的必然结果。
农村的大龄光棍问题愈演愈烈、农村老人的自杀不再是新闻、如今老家的肉价比上海还贵,自从2007年我读大学以来,老家再也没人考上985,连211也没有。农村大学生,一方面是家里的期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大城市的出人头地越来越难,陷入深深的迷茫。
因此在今年,我接连写了4篇关于农村的文章,都是来源于我的真实体验。在沉迷大国崛起带来的激昂时,这些被忽视的群体并不是不存在。就如同游人如织的上海南京路,一墙之隔的另一条路,充满了市井气,但他们只知道这一边,不知道另一边,他们也不屑于去知道另一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