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要当兵

好男要当兵

□戴官宝

“妈妈放宽心,妈妈别担忧。光荣服兵役,离别三五秋。”这辽亮的歌声,飘荡在大街小巷的上空。红、黄、绿三色长条宣传“义务兵役法”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柳树在跳舞,槐树在歌唱。小鸟在飞翔,人们在奔走相告。这是1956年3月份我国第一部“兵役法”(也称“五五兵役法”)颁布实施后,第一次动员征兵的欢乐场景。人人都说“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一改过去旧社会流传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观念,人人象过节一样喜笑颜开。大街上人来人往,王家营镇十字西街的大衙门口,更是成了欢乐的世界、歌舞的海洋。

好男要当兵

我家邻居二疙瘩,56年刚好18岁,二疙瘩姓李。从小因为他妈妈惯他,做稀饭时都要先将面团个疙瘩留给他吃。时间长了,先是他家大哥喊他疙瘩,后来大家都叫他疙瘩了,因为排行老二,“二疙瘩”没大没小都喊开来了。家中弟兄四人,他长的人高马大,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因而是文盲,很想去当兵。行政干部和带兵领导走访了解,二疙瘩本人、二疙瘩父母、三亲六戚思想都“通”。通过体检和政审,经征兵机关批准,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我清楚地记得,一九五六年三月底,在淮阴县王家营镇西十字街大衙门口的广场上,从全县各个乡镇征集来的新兵,有一百多人。还没有穿上军装的新兵们,进行简单的队列训练。临近中午,他们十人围成一圈,蹲在大衙门口的地上,准备吃中饭。他们中央放着四菜一汤,用当时最时髦的红花白底的搪瓷脸盆装着菜。一盆红烧肉、一盘炒鸡蛋、一盆韭菜炒千張、一盆白菜烧豆腐和黄芽菜粉条汤。汤是用当时的黄盆装的,因为它是黄泥烧制的土盆,保温性能好。两大脸盆大米饭。那个米饭才叫香啊!百米之外的人都能闻到米饭香味。米是从江南买来的小籼米。当时己有十二岁的我,早就听说过小籼米煮饭香,从未吃过米饭的我伸长脖子,眼睛望着那越来越少的米饭盆,看着他们吃得那么开心。咽着口水心里盘算:再等五年,我也可以吃上大米饭的。二疙瘩弟弟三疙瘩,在我边上拼命发狠:明年我一定来这里吃大米饭。

好男要当兵

1962年,我终于当上了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也实现了我爷爷对我说的:“少不离家乡废人,老不离家乡贵人”的古语。和我一起参军的本市(当时清江市和淮阴县合并称淮阴市)青年,共有七十七人。由于当时是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吃到像56年看到的,滿盆红烧肉。而是白菜烧肉、韭菜炒鸡蛋、芹菜炒干子、黄芽菜烧豆腐。说实话就这样的家常菜,我们平时也是根本吃不到的,大家都狼吞虎咽。在师范学院的大会堂里,我们住了一宿,第二天便行军前往部队驻地——荒无人烟的黄海前线,进行新兵连的训练。我们所有的战友,都是超期服役五年以上才退役回家。

最近,看到《淮海晚报》登载的今年征兵宣传:今年重点是征集高校应届毕业生。这是多大的变化呀!要知道我们62年当兵的战友中,一大半以上都是文盲,连一天小学也没上过。现在征召应届高校毕业生,这也是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整体的普遍提高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的现代谚语呀!

好男要当兵

戴官宝,58年工作,当过兵,打过仗,干过公安,管理过公路。退休后,写点东西,乐一乐,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0)

相关推荐